天天看點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前言

“龐勳與裘甫之亂”,這個名字在中國曆史上幾乎已經被遺忘,但它卻是大唐滅亡的導火索。

這場亂局的蔓延,标志着一個帝國即将落幕的預兆,而在這一時刻,枭雄紛紛登場,權謀與忠誠的較量,使得曆史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九世紀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大唐王朝雖然還在維系,但早已名存實亡。在這片動蕩的大地上,一場又一場的起義不斷掀起波瀾,影響深遠。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數裘甫之亂和龐勳之亂。這兩次起義,看似隻是地方性的騷亂,卻無疑掀開了大唐衰亡的序幕。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鹽商裘甫的浙東叛亂

鹽業重稅下的私鹽販子

公元859年,唐懿宗即位已有數年,中原大地卻并未如其年号"鹹通"般安泰。恰在此時,一場由鹽商裘甫發動的叛亂在浙東地區爆發,掀起了大唐王朝覆滅的序幕。

裘甫出生于浙江剡縣,原本是一介普通的鹽商。在中國古代,鹽業一直是國家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唐朝也不例外。《新唐書·食貨志》上記載:"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宮闱服禦、軍饷、百官俸祿,皆仰給焉。"可見鹽業在唐朝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為了控制鹽業的收益,唐朝一直實行鹽政專賣制度,對鹽業進行嚴格管控。但這也造成了鹽價居高不下,遠遠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于是就出現了大量私鹽販賣的行當,裘甫便是其中之一。

這些私鹽販子大多出身平凡,但卻往往膽大心細,善于組織和打拼。他們不惜铤而走險,以發财為目标,時常與官府發生沖突。因為走私鹽鹽,他們幾乎都是一些"亡命之徒",善于刀兵,善于組織群衆。

在唐末五代亂世中,許多軍閥将領都有這樣的背景。可以說,裘甫的起義,源于他這樣一個私鹽販子的身份和經曆。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攻占象山,掀起浙東騷亂

859年冬,裘甫率領他的鹽幫在浙江沿海地區與地方官府發生沖突。最後,他索性率衆占據了象山縣城。

此時的唐朝,軍事重點主要在北方和西北西南邊境,東南地區的駐軍比較單薄。《資治通鑒》中記載:"時二浙久安,人不習戰,甲兵朽鈍,見卒不滿三百"。這樣一支不足三百人的孱弱縣城軍,根本無法抵擋裘甫這樣一群經驗豐富的亡命之徒。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裘甫随後在浙東地區攻城掠地,很快便聚集了數千人馬。他還建立了一個叫做"羅平"的年号,想借此獲得更多百姓的支援。

面對裘甫的進攻,地方官府開始調集兵力進行圍剿。但是,因為當時東南地區駐軍單薄,很難形成有效的抵禦。裘甫一路攻城掠地,在浙東地區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騷亂。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王式平亂,裘甫失利

地方軍力無法壓制裘甫的勢頭,朝廷最終決定出動大軍平亂。他們任命了在"安史之亂"中立過大功的王式為武甯軍節度使,率領大軍前往讨伐裘甫。

王式出身名門世家,自負才能,曾自薦說:"第假臣兵,寇不足平也。"他帶領的平亂大軍,還借助新招的吐蕃和回鹘騎兵,對裘甫進行了猛烈攻擊。在持續了三天八十三次的激戰中,裘甫終于兵敗被俘。次年八月,他被押解至長安處死。

裘甫之亂就此宣告結束。不過在這場動亂中,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細節。比如,當裘甫瀕臨危難時,曾經勸他向外發展的謀士被他斬殺,稱他們為"青蟲"。這種在亂世中文人的凄慘命運,往往令人唏噓。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另外,在王式平叛的過程中,吐蕃和回鹘的騎兵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曾經被唐朝視為仇敵的遊牧民族騎兵,此後在唐末五代的動亂中,也逐漸成為了中原戰場上的主角。

裘甫雖然最終失利,但他的叛亂卻無疑掀起了大唐王朝覆亡的序幕。這場起義雖然隻限于浙東一隅,卻已經敲響了大唐的喪鐘,後來更大規模的動亂也随之而來。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桂林戍卒的報國與歸鄉

徐州銀刀軍的驕橫

裘甫之亂平定後不久,一場更大規模的起義在南方爆發。而這場起義,其實也與裘甫之亂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時值鹹通九年(868年),徐州戍卒駐守廣西桂林已有六年。這支徐州軍中,有一支被稱為"銀刀軍"的特殊部隊尤其出名。這支銀刀軍的組成,多為本地牙兵出身,人與人之間關系親密,極難管束。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他們驕橫跋扈,經常拿着兵器坐在節度使的大堂兩邊,對節度使恣意索求,甚至不滿就會發動兵變,驅逐掉節度使。這樣一支難以控制的驕悍軍隊,讓每一任武甯軍節度使都頭疼不已。

而這一年,這支徐州戍卒終于忍無可忍,發起了一場動亂。他們公然殺害了長官,推舉一名叫龐勳的小軍官為首領,決心踏上北上返鄉的路途。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遭遇重重阻礙,龐勳義無反顧

從廣西桂林到江蘇徐州,中間的距離超過1500公裡。對于這群徐州戍卒來說,要順利傳回老家無疑是一場艱難的跋涉。但是,對于親人和故土的思念,讓他們決定甯可冒險也要回家。

當龐勳一路帶領這支亂軍北上時,沿途的地方官員并未對他們采取什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有的地方官員甚至主動施以援手,給亂軍送來大米、宴請、還派伶人助興,隻希望他們能盡快過境而去。這種做法,無疑也反映了當時唐朝統治的一片衰敗。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終于,龐勳一行來到了老家徐州附近。此時,龐勳向大家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我們擅自北歸,無非是思念妻子兒女。聽說上面有令要追殺我們,大丈夫與其自投羅網為天下人恥笑,不如同心協力赴湯蹈火,不但可以免禍,而且可求富貴。"

他的話語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激發了衆人的響應。大家一緻擁戴龐勳為首領,共同攻占了安徽宿州。龐勳又以劫掠的财富招募了更多士兵,連沿途的百姓也紛紛加入。

在随後的幾個月裡,龐勳帶領這支越發強大的起義軍,先後攻下了淮南十幾個州,号稱"擁衆二十萬"。這樣的規模,已然遠遠超過了裘甫之亂。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朝廷出動各路大軍讨伐

龐勳一路攻城略地,對唐朝的根本造成了極大動搖。朝廷眼見漕運大動脈被截斷,不得不全力以赴調集各路大軍前來讨伐。

在這些大軍中,最為關鍵的是沙陀族的騎兵。當時的沙陀部落,正是在朱邪赤心的率領下,成為了決定戰局的關鍵力量。他們靈活的騎兵多次打擊龐勳部衆,成為官軍的急先鋒。

面對層層包圍,龐勳一度取得了一些戰果,攻陷了徐州城并攫取了大量支援。但最終還是難抵朝廷的重重圍剿。他本人在戰鬥中陣亡,起義徹底失敗。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龐勳之亂的結局,也與許多農民起義如出一轍。起初的成功,讓龐勳自負驕奢,忽視了内部管理。而當他的将領開始為所欲為,掠奪百姓财物和婦女時,也終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援。

盡管龐勳之亂最終失利,但它所産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切斷了唐朝的漕運大動脈,耗費了朝廷大量的軍事和财政資源。一些學者分析認為,唐朝就是在這場劇烈的動蕩中逐漸走向沒落的。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新時代的曙光

細細觀察這個時期,我們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細節。在龐勳起義掀起滾滾波瀾之時,一些年輕人正期待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比如朱溫,當時隻有十七歲,但卻後來成為了北方的霸主,最終親手葬送了大唐王朝。再比如朱邪赤心的十三歲兒子,就在平亂過程中縱馬疾馳,與朱溫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

還有楊行密,與朱溫同歲,此時也許正憧憬着有一天能建功立業,不負此生。即使是在販私鹽的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王建的年輕人,後來竟然建立了前蜀王朝。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這些少年英豪們,無一不與這個動蕩時代息息相關。唐朝的最終覆滅,也注定要由他們這一代人來親自推動。裘甫和龐勳兩次起義,猶如晚唐的序曲,引爆了大唐覆亡的導火線。

短短數年間,一個又一個的枭雄紛紛登場,他們或用武力,或用智謀,遊走于動亂之中,最終在這場空前的動蕩中一一崛起。這些人,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晚唐新貴。

龐勳與裘甫之亂:大唐滅亡的導火索,帝國即将落幕,枭雄紛紛登場

結語

唐朝的覆亡,表面上看是由于一些地方性的起義事件。但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些動亂無疑都是大唐内部深層沖突逐漸積累的必然結果。

裘甫和龐勳的起義,僅僅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大唐王朝早已名存實亡,内憂外患的困境讓它搖搖欲墜。

而這場動蕩,也為新的力量的崛起鋪平了道路。當一個王朝走向沒落時,總會孕育出新的希望。也許,這就是曆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