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前言

“庞勋与裘甫之乱”,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已经被遗忘,但它却是大唐灭亡的导火索。

这场乱局的蔓延,标志着一个帝国即将落幕的预兆,而在这一时刻,枭雄纷纷登场,权谋与忠诚的较量,使得历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九世纪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大唐王朝虽然还在维系,但早已名存实亡。在这片动荡的大地上,一场又一场的起义不断掀起波澜,影响深远。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数裘甫之乱和庞勋之乱。这两次起义,看似只是地方性的骚乱,却无疑掀开了大唐衰亡的序幕。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盐商裘甫的浙东叛乱

盐业重税下的私盐贩子

公元859年,唐懿宗即位已有数年,中原大地却并未如其年号"咸通"般安泰。恰在此时,一场由盐商裘甫发动的叛乱在浙东地区爆发,掀起了大唐王朝覆灭的序幕。

裘甫出生于浙江剡县,原本是一介普通的盐商。在中国古代,盐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唐朝也不例外。《新唐书·食货志》上记载:"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可见盐业在唐朝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为了控制盐业的收益,唐朝一直实行盐政专卖制度,对盐业进行严格管控。但这也造成了盐价居高不下,远远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私盐贩卖的行当,裘甫便是其中之一。

这些私盐贩子大多出身平凡,但却往往胆大心细,善于组织和打拼。他们不惜铤而走险,以发财为目标,时常与官府发生冲突。因为走私盐盐,他们几乎都是一些"亡命之徒",善于刀兵,善于组织群众。

在唐末五代乱世中,许多军阀将领都有这样的背景。可以说,裘甫的起义,源于他这样一个私盐贩子的身份和经历。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攻占象山,掀起浙东骚乱

859年冬,裘甫率领他的盐帮在浙江沿海地区与地方官府发生冲突。最后,他索性率众占据了象山县城。

此时的唐朝,军事重点主要在北方和西北西南边境,东南地区的驻军比较单薄。《资治通鉴》中记载:"时二浙久安,人不习战,甲兵朽钝,见卒不满三百"。这样一支不足三百人的孱弱县城军,根本无法抵挡裘甫这样一群经验丰富的亡命之徒。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裘甫随后在浙东地区攻城掠地,很快便聚集了数千人马。他还建立了一个叫做"罗平"的年号,想借此获得更多百姓的支持。

面对裘甫的进攻,地方官府开始调集兵力进行围剿。但是,因为当时东南地区驻军单薄,很难形成有效的抵御。裘甫一路攻城掠地,在浙东地区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骚乱。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王式平乱,裘甫失利

地方军力无法压制裘甫的势头,朝廷最终决定出动大军平乱。他们任命了在"安史之乱"中立过大功的王式为武宁军节度使,率领大军前往讨伐裘甫。

王式出身名门世家,自负才能,曾自荐说:"第假臣兵,寇不足平也。"他带领的平乱大军,还借助新招的吐蕃和回鹘骑兵,对裘甫进行了猛烈攻击。在持续了三天八十三次的激战中,裘甫终于兵败被俘。次年八月,他被押解至长安处死。

裘甫之乱就此宣告结束。不过在这场动乱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细节。比如,当裘甫濒临危难时,曾经劝他向外发展的谋士被他斩杀,称他们为"青虫"。这种在乱世中文人的凄惨命运,往往令人唏嘘。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另外,在王式平叛的过程中,吐蕃和回鹘的骑兵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曾经被唐朝视为仇敌的游牧民族骑兵,此后在唐末五代的动乱中,也逐渐成为了中原战场上的主角。

裘甫虽然最终失利,但他的叛乱却无疑掀起了大唐王朝覆亡的序幕。这场起义虽然只限于浙东一隅,却已经敲响了大唐的丧钟,后来更大规模的动乱也随之而来。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桂林戍卒的报国与归乡

徐州银刀军的骄横

裘甫之乱平定后不久,一场更大规模的起义在南方爆发。而这场起义,其实也与裘甫之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时值咸通九年(868年),徐州戍卒驻守广西桂林已有六年。这支徐州军中,有一支被称为"银刀军"的特殊部队尤其出名。这支银刀军的组成,多为本地牙兵出身,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极难管束。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他们骄横跋扈,经常拿着兵器坐在节度使的大堂两边,对节度使恣意索求,甚至不满就会发动兵变,驱逐掉节度使。这样一支难以控制的骄悍军队,让每一任武宁军节度使都头疼不已。

而这一年,这支徐州戍卒终于忍无可忍,发起了一场动乱。他们公然杀害了长官,推举一名叫庞勋的小军官为首领,决心踏上北上返乡的路途。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遭遇重重阻碍,庞勋义无反顾

从广西桂林到江苏徐州,中间的距离超过1500公里。对于这群徐州戍卒来说,要顺利返回老家无疑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但是,对于亲人和故土的思念,让他们决定宁可冒险也要回家。

当庞勋一路带领这支乱军北上时,沿途的地方官员并未对他们采取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的地方官员甚至主动施以援手,给乱军送来大米、宴请、还派伶人助兴,只希望他们能尽快过境而去。这种做法,无疑也反映了当时唐朝统治的一片衰败。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终于,庞勋一行来到了老家徐州附近。此时,庞勋向大家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我们擅自北归,无非是思念妻子儿女。听说上面有令要追杀我们,大丈夫与其自投罗网为天下人耻笑,不如同心协力赴汤蹈火,不但可以免祸,而且可求富贵。"

他的话语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激发了众人的响应。大家一致拥戴庞勋为首领,共同攻占了安徽宿州。庞勋又以劫掠的财富招募了更多士兵,连沿途的百姓也纷纷加入。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庞勋带领这支越发强大的起义军,先后攻下了淮南十几个州,号称"拥众二十万"。这样的规模,已然远远超过了裘甫之乱。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朝廷出动各路大军讨伐

庞勋一路攻城略地,对唐朝的根本造成了极大动摇。朝廷眼见漕运大动脉被截断,不得不全力以赴调集各路大军前来讨伐。

在这些大军中,最为关键的是沙陀族的骑兵。当时的沙陀部落,正是在朱邪赤心的率领下,成为了决定战局的关键力量。他们敏捷的骑兵多次打击庞勋部众,成为官军的急先锋。

面对层层包围,庞勋一度取得了一些战果,攻陷了徐州城并攫取了大量支持。但最终还是难抵朝廷的重重围剿。他本人在战斗中阵亡,起义彻底失败。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庞勋之乱的结局,也与许多农民起义如出一辙。起初的成功,让庞勋自负骄奢,忽视了内部管理。而当他的将领开始为所欲为,掠夺百姓财物和妇女时,也终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

尽管庞勋之乱最终失利,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切断了唐朝的漕运大动脉,耗费了朝廷大量的军事和财政资源。一些学者分析认为,唐朝就是在这场剧烈的动荡中逐渐走向没落的。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新时代的曙光

细细观察这个时期,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细节。在庞勋起义掀起滚滚波澜之时,一些年轻人正期待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比如朱温,当时只有十七岁,但却后来成为了北方的霸主,最终亲手葬送了大唐王朝。再比如朱邪赤心的十三岁儿子,就在平乱过程中纵马疾驰,与朱温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还有杨行密,与朱温同岁,此时也许正憧憬着有一天能建功立业,不负此生。即使是在贩私盐的路上,也出现了一个叫王建的年轻人,后来竟然建立了前蜀王朝。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这些少年英豪们,无一不与这个动荡时代息息相关。唐朝的最终覆灭,也注定要由他们这一代人来亲自推动。裘甫和庞勋两次起义,犹如晚唐的序曲,引爆了大唐覆亡的导火线。

短短数年间,一个又一个的枭雄纷纷登场,他们或用武力,或用智谋,游走于动乱之中,最终在这场空前的动荡中一一崛起。这些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晚唐新贵。

庞勋与裘甫之乱:大唐灭亡的导火索,帝国即将落幕,枭雄纷纷登场

结语

唐朝的覆亡,表面上看是由于一些地方性的起义事件。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动乱无疑都是大唐内部深层矛盾逐渐积累的必然结果。

裘甫和庞勋的起义,仅仅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唐王朝早已名存实亡,内忧外患的困境让它摇摇欲坠。

而这场动荡,也为新的力量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当一个王朝走向没落时,总会孕育出新的希望。也许,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