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湘潭黎母宋氏婚後八年丈夫去世,棄萬貫家财隻求一方硯台,培養兒子成清朝巡撫

作者:湘妹子

有人說,

推動世界的手,

是搖着搖籃的手。

一個家庭,

哪怕家徒四壁,

隻要有一個

正直、勤勞、善良、樂觀的母親,

就是心靈成長的聖殿、

人才輩出的搖籃。

湖湘大地地靈人傑

小蓮也以此為傲

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曆史煙雲

去認識一位孕育湘潭巨子的偉大母親

湘潭黎母宋氏婚後八年丈夫去世,棄萬貫家财隻求一方硯台,培養兒子成清朝巡撫

黎培敬

湘潭黎母宋氏婚後八年丈夫去世,棄萬貫家财隻求一方硯台,培養兒子成清朝巡撫

曾任清朝貴州巡撫、江蘇巡撫、漕運總督等要職,父母家族都是書香世家,他是湘潭臯山黎氏家族中興、家學興起的轉折性人物。

湘潭黎母宋氏婚後八年丈夫去世,棄萬貫家财隻求一方硯台,培養兒子成清朝巡撫

黎母宋氏故事收錄于《慈母家訓》

黎培敬能有這樣的成就,其母親宋氏功不可沒。中國首位駐外使節、晚清大臣郭嵩焘在其詩文集中收錄有他撰寫的《黎母宋孺人墓志銘》,記錄了黎宋氏督促兒輩用心讀書做人的故事。

湘潭黎母宋氏婚後八年丈夫去世,棄萬貫家财隻求一方硯台,培養兒子成清朝巡撫

郭嵩濤詩文集

黎宋氏婚後八年丈夫就去世了,她克勤克儉撫養三個年幼的孩子并侍奉祖母和公婆,雖常常在寝室暗自哭泣,在家人面前卻總是和顔悅色、言詞爽利,上堂問長輩起居安否,使祖母和公公婆婆忘掉失孫、失子的痛苦。

公公和祖母死後,她就更加與婆婆親密相處,以一片至誠之心贍養照顧,婆婆死後又按照禮俗進行安葬,宗族裡的人都稱頌她的賢能。

而自從公公死後,孩子的叔伯們以為宋氏寡弱可欺,企圖掠奪侵吞其家産。

黎氏先輩給她家留下一方優質端溪石硯,孩子們的一位堂伯想強占為己有,宋氏正色對他說:“為兒輩讀書,祖宗遺留下來的這個硯池我希望能夠最終儲存下來,其他财物你盡管拿走。”這位堂伯聽到此話深感慚愧而離去。

湘潭黎母宋氏婚後八年丈夫去世,棄萬貫家财隻求一方硯台,培養兒子成清朝巡撫

黎培敬書法

孩子年歲長大就學讀書,家務方面的事情,她一概不分派給他們,總是說:“不要因家事紛撓你們的心志。”住在一個屋場的堂兄弟做遊戲,孩子們暗自去偷看,宋氏對他們嚴厲呵責。

有一個堂姊妹對宋氏說:“你的兒子們有幸成人,為什麼不對他們放寬管教?如果将來他們居住到外邊,他們要玩遊戲,誰又能去禁止他們?”宋氏流着眼淚說:“他們是沒有父親的孩子。我在世上一天,就要盡到一天的責任,其他方面我一概不過問。”

湘潭黎母宋氏婚後八年丈夫去世,棄萬貫家财隻求一方硯台,培養兒子成清朝巡撫

宋氏在家境困難之際,考慮的不是錢财,而是嚴教兒輩讀書學習,不準有半點懶怠散漫之心。

這在今天看來可能過于嚴厲呆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但她一心想繼承其夫的遺志,督促兒輩用心讀書做人的良苦用心,卻是可以了解的。

由于宋氏教導有方,她的三個兒女後來均成為熟知儒家經典之人,黎培敬更是當上了封疆大吏。

三兄妹對母親的感情深厚,光緒元年黎培敬五十歲時,為了紀念母親他取消了一切慶祝。

湘潭黎母宋氏婚後八年丈夫去世,棄萬貫家财隻求一方硯台,培養兒子成清朝巡撫

黎培敬《竹間道人自述年譜》

他自述說,“培敬少孤,賴太夫人教養成立以至今日,而太夫人苦節半生,年未五十即棄養,今欲以祿養承歡已無及矣焉。敢自壽故捐廉入尚節堂以惠諸嫠婦,體太夫人志也。并排示屬吏即以屏聯相賀者均屏不收受,捐原籍土朱嶺田畝充本邑賓興費”。

可見宋氏對于兒輩的教導非僅限于書本,而是深得儒家“仁”的真昧。

了解更多湘潭曆史女性故事,請關注湘潭市婦聯微信公衆号“蓮城蓮花”。

編輯:依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