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兵哽咽着讀着詩,"我的身體屬于我,我的生命屬于人民"

作者:南方都市報

10月23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抗擊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戰争70周年紀念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該局指出,會議前排觀衆席上坐滿了150名中國志願軍老兵,其中20人是功勳老兵,旁邊坐着不同年齡的學生代表。

此外,在會前還推出了多種紀念形式,包括專題展覽、紀念獎牌、紀念币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影視宣傳中,"反美援朝"主題首次被提及與抗日戰争、抗疫同樣重要的立場。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反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一系列感傷行為紛紛湧上前去搜尋,其中一名老兵哽咽着寫了一首詩:"你留下一隻胳膊,他留一隻耳朵,我留出一隻腳......我的身體屬于我,我的生命屬于人民,屬于祖國。"

老兵哽咽着讀着詩,"我的身體屬于我,我的生命屬于人民"

10月23日上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抗擊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戰争7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華社記者 嚴建軒

前排有150名榮民志願者,坐在學生代表旁邊

在會場,會場布局簡約莊重,正上方挂着"紀念中國民志願軍反美援助北韓70周年大會",并在國徽下非常顯眼的位置寫着"1950-2020"字樣。

有三個主要的參與者群體。一位是中國志願軍的150名榮民,其中20名是功勳榮民,坐在觀衆席的前排。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很年輕,胸前有令人眼花缭亂的軍事獎章和獎章。

在會議現場,當志願軍老兵進入時,全體人民站起來向老英雄緻敬。此外,所有與會者都為在對美國和北韓的戰争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默哀片刻。

參加會議的還有新時代的軍事界。他們是來自陸、海、空、火箭部隊、武警部隊和戰地支援部隊的代表。

據中央電視台報道,70年前,中國因為武器裝備落後、缺乏後勤保障而打赢了開國戰争。此後,人民軍隊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飛躍。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群志願者坐在觀衆的前排,旁邊是榮民。他們是不同年齡的學生的代表,其中許多是戴着紅色圍巾的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抗北戰争70周年發表了重要講話。一些金句很快流傳開來,如"中國人不惹麻煩""中國人不惹麻煩,不怕事"等。

老兵哽咽着讀着詩,"我的身體屬于我,我的生命屬于人民"

這是在遼甯省沈陽市烈士陵園舉行的花圈儀式(10月23日)。。新華社記者 楊青

推出主題展覽、紀念郵票、紀念币、影視劇等形式紀念活動

主席團指出,在會議召開之前,為紀念中國志願軍反美援助北韓70周年,已經開展了各種活動。

最受關注的紀念活動是在中國民主主義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緬懷偉大勝利,捍衛和平與正義——紀念中國民志願軍反美援助北韓70周年主題展"。就在幾天前,習總書記在參觀展覽時強調,"對美朝戰争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是和平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

此外,在大會前夕(9月22日),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委向中國人民志願軍榮民頒發了反美援朝70周年紀念章。同一天還發行了一套金銀紀念币。此前,為紀念反美援助對北韓勝利60周年,北韓央行還發行了面值5000元的專頁紙币24個連環。

據公開報道,退役軍部已向全國各地的志願榮民頒發獎章。例如,銀川市共有102名榮民和武漢市江夏區39名榮民獲得勳章。

哪些榮民有資格?青島向幾類還活着的人頒發了紀念章:參加國外反美援戰的榮民和志願軍同志;參加海外援美戰争醫療,鐵路,運輸,翻譯,在對美國的戰争中作戰的人員,民兵,移民勞工,記者,作家,攝影師等;

此外,在影視宣傳中,"反美援朝"主題首次被提及與抗日戰争、抗疫同樣重要的立場。今年7月17日,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召開全國廣播電視系統電話會議,部署以抗日戰争題材、反美援朝、抗疫題材的電視劇播出。它強調需要發揚反日戰争和反美援助北韓的精神。這也意味着,失傳已久的反美援助對北韓主題影視劇将迎來一波高峰期。

老兵哽咽着讀着:"我的身體屬于我,我的生命屬于人民"

"你留下一隻胳膊,他留下一隻耳朵,我留下一隻腳,還有很多骨折。我們被埋葬在一起,團結成一個特别的我。我是誰?我就是我,也不是我。我是祖國的守護者,我是人民的守護者。我的身體屬于我,我的生命屬于人民,屬于祖國。"

這首詩由反美援助老兵李慶良創作,書名《烈士之歌》。這位91歲的老人抽泣着這首詩,以紀念他犧牲的戰友。七十年過去了,老人講述着過去的故事,仍然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

還有89歲的反美援助北韓老兵吳憲生,他是目前唯一幸存的第一代海軍雷達兵。他用了他寄來71年的碗,他說:"拿着碗,記住他是一個革命的士兵。

随着反美援助北韓出國作戰70周年,一些有意識的人員紛紛湧上前去搜尋,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例如,據央視新聞報道,黃繼光以前的班級被稱為"黃繼光班",黃繼光班将永遠有一家屬于黃繼光的店鋪。每天早上,士兵們都會把他的被子折疊起來,再次攤開。每天按名字,黃繼光班在排隊點名字,永遠是最響亮的一個"黃繼光"。

實習生王帆南都記者潘善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