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兵哽咽着读着诗,"我的身体属于我,我的生命属于人民"

作者:南方都市报

10月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抗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争70周年纪念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该局指出,会议前排观众席上坐满了150名中国志愿军老兵,其中20人是功勋老兵,旁边坐着不同年龄的学生代表。

此外,在会前还推出了多种纪念形式,包括专题展览、纪念奖牌、纪念币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影视宣传中,"反美援朝"主题首次被提及与抗日战争、抗疫同样重要的立场。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反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一系列感伤行为纷纷涌上前去搜寻,其中一名老兵哽咽着写了一首诗:"你留下一只胳膊,他留一只耳朵,我留出一只脚......我的身体属于我,我的生命属于人民,属于祖国。"

老兵哽咽着读着诗,"我的身体属于我,我的生命属于人民"

10月23日上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抗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争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严建轩

前排有150名退伍军人志愿者,坐在学生代表旁边

在会场,会场布局简约庄重,正上方挂着"纪念中国民志愿军反美援助朝鲜70周年大会",并在国徽下非常显眼的位置写着"1950-2020"字样。

有三个主要的参与者群体。一位是中国志愿军的150名退伍军人,其中20名是功勋退伍军人,坐在观众席的前排。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很年轻,胸前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军事奖章和奖章。

在会议现场,当志愿军老兵进入时,全体人民站起来向老英雄致敬。此外,所有与会者都为在对美国和朝鲜的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片刻。

参加会议的还有新时代的军事界。他们是来自陆、海、空、火箭部队、武警部队和战地支援部队的代表。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70年前,中国因为武器装备落后、缺乏后勤保障而打赢了开国战争。此后,人民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群志愿者坐在观众的前排,旁边是退伍军人。他们是不同年龄的学生的代表,其中许多是戴着红色围巾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抗北战争70周年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些金句很快流传开来,如"中国人不惹麻烦""中国人不惹麻烦,不怕事"等。

老兵哽咽着读着诗,"我的身体属于我,我的生命属于人民"

这是在辽宁省沈阳市烈士陵园举行的花圈仪式(10月23日)。。新华社记者 杨青

推出主题展览、纪念邮票、纪念币、影视剧等形式纪念活动

主席团指出,在会议召开之前,为纪念中国志愿军反美援助朝鲜70周年,已经开展了各种活动。

最受关注的纪念活动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缅怀伟大胜利,捍卫和平与正义——纪念中国民志愿军反美援助朝鲜70周年主题展"。就在几天前,习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强调,"对美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和平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此外,在大会前夕(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中国人民志愿军退伍军人颁发了反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同一天还发行了一套金银纪念币。此前,为纪念反美援助对朝鲜胜利60周年,朝鲜央行还发行了面值5000元的专页纸币24个连环。

据公开报道,退役军部已向全国各地的志愿退伍军人颁发奖章。例如,银川市共有102名退伍军人和武汉市江夏区39名退伍军人获得勋章。

哪些退伍军人有资格?青岛向几类还活着的人颁发了纪念章:参加国外反美援战的退伍军人和志愿军同志;参加海外援美战争医疗,铁路,运输,翻译,在对美国的战争中作战的人员,民兵,移民工人,记者,作家,摄影师等;

此外,在影视宣传中,"反美援朝"主题首次被提及与抗日战争、抗疫同样重要的立场。今年7月17日,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召开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电话会议,部署以抗日战争题材、反美援朝、抗疫题材的电视剧播出。它强调需要发扬反日战争和反美援助朝鲜的精神。这也意味着,失传已久的反美援助对朝鲜主题影视剧将迎来一波高峰期。

老兵哽咽着读着:"我的身体属于我,我的生命属于人民"

"你留下一只胳膊,他留下一只耳朵,我留下一只脚,还有很多骨折。我们被埋葬在一起,团结成一个特别的我。我是谁?我就是我,也不是我。我是祖国的守护者,我是人民的守护者。我的身体属于我,我的生命属于人民,属于祖国。"

这首诗由反美援助老兵李庆良创作,书名《烈士之歌》。这位91岁的老人抽泣着这首诗,以纪念他牺牲的战友。七十年过去了,老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仍然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还有89岁的反美援助朝鲜老兵吴宪生,他是目前唯一幸存的第一代海军雷达兵。他用了他寄来71年的碗,他说:"拿着碗,记住他是一个革命的士兵。

随着反美援助朝鲜出国作战70周年,一些有意识的人员纷纷涌上前去搜寻,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例如,据央视新闻报道,黄继光以前的班级被称为"黄继光班",黄继光班将永远有一家属于黄继光的店铺。每天早上,士兵们都会把他的被子折叠起来,再次摊开。每天按名字,黄继光班在排队点名字,永远是最响亮的一个"黄继光"。

实习生王帆南都记者潘善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