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军军史记载: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及179团一个营在进行两天的艰苦卓越阻击战之后,团长牺牲,参谋长重伤,全员仅剩下20人。
竺桴就是这20人中的一个。当时她多处受伤,头顶上还有一个巨大的伤疤,这是一块炸弹碎片留下来的。现在的竺桴走路时一直弓着身子,伤疤周边的几簇头发直挺挺的竖立,就像是一只掉了毛的雄鹰。她的双腿发肿,这是在《血战长津湖》时挨冻留下来的后遗症。
《血战长津湖》时,竺桴在180团卫生队当护士兼军医。一开始她和自己的丈夫何志光并不认识。两个人虽然都同属60师,但却是不同的团队。直到第五次战役时经组织撮合,两个人才结成革命伴侣。
《血战长津湖》时打得太惨了。据竺桴回忆,一片排炮打来,战士们往往倒下一大片。竺桴带着担架队过去,发现还有心跳的就要先抬回去,两个卫生员加四个担架队是一个小组。有时候担架不够用,就一下子躺上两个人,实在抬不动了护士也会帮忙。
只要还喘气的就一定要想尽办法挽回他的生命。战斗打得太激烈,瞎了一只眼,肠子被打穿了顶多算轻伤,只有那些下半身都被打没的人才算重伤,只能转到后方去医治。轻伤的战士们稍稍包扎一下,就吵着要去前线。
仗打得久了,互相之间也都打出了火气。看着身边的战友死在自己面前,任何人心里都不好受。很多轻伤员还不等待痊愈就要急着上战场,高喊着为战友们报仇,竺桴想拦都拦不住。
刚刚去朝鲜战场时后勤保障不足,美国的飞机实在太厉害了,战士们就只能挖野菜。竺桴以前就在乡下,她知道什么样的野菜能吃,把他们就着小米配合野菜吃下去,味道还是挺香的。那些卫生员,后勤兵都非常佩服她,从此之后一口一个竺大姐的叫着。竺桴说:其实吃什么都无所谓,关键是要填饱肚子。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竺桴回到了浙江,领导们让她报个因战残疾,但竺桴心中却不愿意:一个大姑娘家,现在就给我报个残疾,这多不好听呀?
竺桴的丈夫何志光也幸运地活着回来,并担任杭州市文广局局长。不少参加过《血战长津湖》的战友回忆何志光说:这个人就是个暴脾气,他曾经命令手下一名连长轻装冲锋,可这个连长不愿意。他就直接把枪一举说:我枪毙了你!这个连长是一级战斗英雄毛张苗。
何志光于2011年去世,享年90岁。他生前,他的儿子小何多次询问父亲还要不要去朝鲜走一走看一看。但何志光非常明确地表示:还要去那里做什么?在那里累都累死了。
小何回忆母亲有不少的好战友,转业以后大家经常会打电话找她聊天,但现在找她聊天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这些人都已经不在了。本来20军在干休所还有一百二十多名干部,现在这些人还不到十个,至于普通战士就更不用提了。
这些参加过血战长津湖的战士们哪个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现在人们只崇拜偶像,不崇拜子弟兵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志愿军血战长津湖的这段历史。这是抗美援朝的转折之战,何楚舞等三人著作的《血战长津湖》就详细讲解了这场战争。
《血战长津湖》从朝鲜战争起源讲到长津湖战役结束,讲述了为什么第九兵团会遭到如此多的冻伤减员,讲解了二百多名有名有姓的志愿军英雄人物。作者采访了28名抗美援朝老兵,他们都是战场的亲历者,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血战长津湖 朝鲜战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