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元濟眼中的光緒皇帝:他很想變法,但沒有力量,很可憐

作者:滿樓說

作者:金滿樓

戊戌年中,康有為被目為絕對的變法主角,不過在事實上,康有為一輩子也就見過光緒皇帝一次,至于慈禧太後長什麼樣,他是完全不知道的——從來也沒見過啊!

就說被光緒皇帝接見的那一次把,老康在事後也是百般誇大,什麼和光緒皇帝推心置腹、談了起碼有三個小時雲雲,其實都是騙人的。

這不,這天被接見的并不止康有為一人,如張元濟就是同一天接見,而且就在康有為之後。那麼,就跟随張元濟的記載,來看看當天發生的事吧!

張元濟眼中的光緒皇帝:他很想變法,但沒有力量,很可憐

戊戌年四月二十八日( 6月16日),張元濟與康有為奉旨一同觐見。據張元濟事後的回憶:

二十八日天還沒有亮,我們就到西苑,坐在朝房裡等候。當日在朝房的有五人:榮祿,二位放到外省去做知府的,康有為和我。

榮祿架子十足,擺出很尊嚴的樣子。康有為在朝房裡和他大談變法,曆時甚久,榮祿隻是唯唯諾諾,不置可否。召見時,二位新知府先依次進去。出來後,太監傳喚康有為進去。

大約一刻鐘光景,康先生出來,我第四個進去,在勤政殿旁邊一個小屋子裡召見,……屋子裡沒有第三個人,隻有一君一臣相對,太監留在門外,不能進内。

當時滇越邊境發生劃界的争執,光緒對我說:

“我們如果派人到雲南去,要二個月才會走到,但外國人隻要十天、八天就會到達。我們中國道路不通,一切落後,什麼事都趕不上外國,怎麼好和人家辦交涉呢?”

我說:“皇上現在勵精圖治,力求改革,總希望國家能夠一天比一天進步。”

他聽了之後,歎口氣說:“可是他們都不能贊成呀!”我當時聽他說這句話,心裡覺得這位皇帝也夠可憐了,也不便再說什麼。

……那天他就問到(通藝)學堂的情形,我就把學生人數及所學科目告訴他,他勉勵我幾句,說:“要學生好好的學,将來可以替國家做點事。”

他還問我一些關于總理衙門的事,問些什麼事我已經忘記了。光緒就叫我“你下去吧”。問話語氣極為溫和,看他面貌,殊欠剛健。我退出時碰見榮祿進去。

張元濟眼中的光緒皇帝:他很想變法,但沒有力量,很可憐

以上記載清楚的證明,光緒接見每個人的時間大約在一刻鐘,絕不可能是康有為說的三小時,否則,後面的人得排隊到何時?

作為刑部主事兼總理衙門章京,張元濟當時僅為六品銜,而按清朝制度,非四品以上官員是沒有資格見皇帝的。

很顯然,光緒這次的召見屬于破格召見,而其中的原因,除了徐緻靖的保薦之外,也是因為張元濟當時負責上呈新書,光緒對他有所熟悉所緻。

事後,張元濟寫了兩首首詩表達自己的感奮之情,曰:

微官幸得觐天顔,祖訓常懷入告編。溫語虛懷前席意,愧無良藥進忠言。

帝王末世太酸辛,洗面常留涕淚痕。苦口丁甯宣國是,憂勤百日枉維新。

張元濟眼中的光緒皇帝:他很想變法,但沒有力量,很可憐

當年六月初九(7月27日),也就是被召見後的第41天,張元濟在寫給同鄉好友汪康年的信中不無擔憂地說:

“弟四月廿八日召見,約半鐘之久。今上有心變法,但力似未足,詢詞約數十語。

舊黨之阻撓,八股試帖之無用,部議之因循扞格,大臣之不明新學(講求西學人太少,言之三次),上皆言之,可見其胸有成竹矣。

不過近來舉動,毫無步驟,絕非善象。弟恐回力終不久,但不知大小若何耳?”

張元濟眼中的光緒皇帝:他很想變法,但沒有力量,很可憐

左一為張元濟

六月十八日(8月5日),張元濟又在寫給沈增植的信中說:

“濟前者入觐,約兩刻許。玉音垂問,僅三十餘言。

……天顔甚霁,不自覺言之冗長。當時默窺聖意,似蒙聽納,然見諸施行,乃仍空還題面,無人乎缪公之側,豈得謂我皇之不聖明哉?”

由此可見,頗感覺遇之恩的張元濟很想為光緒分憂。而後,他也奮其所勇,為光緒皇帝送出了一份變法大綱,隻是很可惜的是,尚未等實施,變法已經失敗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