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軍機處不是這麼好進的,從慈禧掌握政權之後,軍機處的權柄,慈禧一直牢牢盯住,這是整個清廷的中樞,現在軍機處的模式是啥呢,就是恭親王奕為首把持的兩滿兩漢的格局。做清廷曆代最高首腦,永遠不會忘記權力的精髓就兩個字:制衡。
隻要往軍機處塞人,就要塞和恭親王不是一條路的盟友,而且必須是漢人,既可以達到制衡的作用,也不會擔心其一家獨大。這樣滑溜無比的手腕,慈禧的地位穩如坐釣魚台,笑看風雲變幻。

到了光緒三年,李鴻藻生母去世,按照以往規矩,要丁憂三年,李鴻藻萬般不情願也不能改變生母,隻能拂袖而去。李鴻藻離職以後,軍機處要補充一個漢人大臣。這個人必須是各方勢力都可以默許的人才能進,挑來挑去,一直到光緒四年,2月份,才拍闆挑中了王文韶。
說到清朝,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這些大臣有個屁用,就隻會下跪溜須拍馬,啥用都沒有。其實從狹窄的科舉之道沖殺出來的,千軍萬馬中順利通過獨木橋的人,無一個是庸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精中的人精。
王文韶入了軍機,很多人都不驚訝也不會不爽,他是以诨号“油浸枇杷核”而出道的,枇杷核本來就是油滑得很,再加上油浸一下,更是滑溜無比。可見王文韶的油滑已經到了巅峰造極的地步,在京城中混的人,哪一個不油滑呢,碰到王文韶,隻有甘拜下風的份。
王文韶祖籍在杭州,他是嘉定人。從平民出身的,他父親隻是嘉定城外一家醬園中小小的賬房先生,王文韶從小就在醬園裡做學徒,閑暇讀讀書,發現這個兒子還真是讀書的料。其父決定出錢送他去讀書,沒想到王文韶就是一個混小子,在外面賭博,15歲就已經成了負債族,要賬的都上門打罵,父親不得已将家裡值點錢的東西都典當掉,也不夠還債,被逼無奈隻能寫欠條。王文韶看着父親蒼老的背影,一瞬間覺醒過來,賭博能吃飯生活建功立業麼?他立志苦讀,并在嘉定找了學者錢繹為師,王文韶在賭博沒有天賦,在讀書上天賦極高,拜師拜着拜着拜成了嶽父,錢繹将他女兒嫁給了王文韶。
道光28年,王文韶參加縣試,鹹豐元年,考中了舉人,次年,23歲的王文韶就考中了進士,鹹豐年是他的幸運年,很多人窮盡一生很難跨越的兩個極高門檻舉人和進士,被王文韶一鼓作氣拿下。他已經有了做官的資格,先被配置設定到戶部當差已經接近10年,一直到同治朝才開始放出去任職外官。
王文韶外放做官的時候,他刻意幫地方大員幹活,再難的任務,王文韶也要幫他們搞定。剿滅太平天國後,清廷要督撫們把軍費報帳一下,左宗棠不擅長報帳,算賬很瑣碎,他很煩,找來王文韶幫忙報帳,王文韶知道左宗棠是跺一跺腳朝廷抖三抖的超級大佬,豈有懈怠之理,他滿口答應,接下來就沒日沒夜算賬幹活,很快将軍費報帳清楚交接順利。
同治3年,王文韶調任做漢黃德道,監督江漢關。左宗棠又來了,他最近忙于西征新疆,軍費都存在漢黃德道,左宗棠請王文韶拿出來,王文韶全力幫助将軍費提出來,絲毫不差交到左宗棠手上,而且主動采購出征所需的物資馬匹米糧,一部分送到左宗棠軍隊,一部分作為後備以供不時之需,排程得當,從來沒有延誤過。左宗棠對他特别滿意,平時很少請人吃飯的他破例請王文韶吃飯,并連連誇獎他才幹出色,心細,見識高。
左大人的話特别有分量,他一句推薦,王文韶被提拔為湖北按察使,同治十年,升為湖南巡撫。任職6年,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沒有,全是默默無聞地在幕後排程,平定民變,穩定地方局面,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就是最好的存在。
從湖南巡撫升任為兵部侍郎,從地方任職結束後回京,快速升遷,從禮部左侍郎再兼任總理衙門大臣。他進京後升職很快,主要他的背景很不錯,他是鹹豐2年進士,同期進士的朋友有李鴻藻和景廉,錄取他的人是沈桂芬,沈桂芬是浙江人, 又有師生之誼,王文韶在維護關系上那是頂尖的,和沈桂芬私交甚厚,來往密切,沈桂芬是吝啬鬼,經常叫王文韶過來吃飯,王文韶都是将一碗飯吃得一粒米都不剩,大合沈桂芬的胃口,沈桂芬将他作為頭号心腹。
沈桂芬一向和清流不對付,尤其是李鴻藻他們。沈桂芬在的時候,清流們都拿他沒辦法,現在他去世了,王文韶是沈桂芬的嫡系傳人。清流找到這個靶子,新仇舊恨下,輪番對他進行猛烈的攻擊。王文韶這個人手段不夠老辣,資曆不夠深厚,私人生活不像沈桂芬一樣,清心寡欲,沒有把柄可抓,王文韶這些年撈的不少了,家纏萬貫。他自己的兒子也是仗着老爹的權勢,整個二世祖。
清流派的鐵漢鄧承修、禦史洪良品、紛紛彈劾王文韶收取賄賂,有失臣節,請求罷免他。張佩綸連上三書,也要置王文韶于死地,清流不要命的攻擊,雖然成功逼以王文韶為首的高官暫時告假的告假,辭職的辭職,但沒有徹底損傷了王文韶的筋骨。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王文韶第三次請求開缺,終于得到慈禧的準許,全身而退。
但慈禧是什麼人?她是老辣的政治家,看着清流上蹿下跳,逐漸有一家獨大之勢,慈禧能允許?在雲貴擔任總督的王文韶,被慈禧火速叫進京,他一直對慈禧特别忠心,緊抱這個大腿是沒錯的。
王文韶混迹多年官場,對慈禧那是看得太透了,慈禧出逃後,王文韶馬上去軍機處取了大印,帶着兒子,日夜兼程追了三天,總算追上了,待王文韶休息完畢,去見慈禧,慈禧看着已經71歲高齡的王文韶,狼狽中帶着誠意,不顧任何危險,堅持跟随自己共患難,慈禧感動,也暗暗欣賞這個人的站隊功夫極其妙到毫巅,當即解下一塊佩玉賞給他。
多年的官宦生涯,王文韶年紀太大了,遇事已經沒有當年的鋒銳,變得更加油滑,現在時事不明朗,局勢很亂,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會影響到朝局的動向,王文韶根本不想負責任,他借口自己的耳朵不好,不置可否。在軍機處的時候,隻要意見不同,大家都争得面紅耳赤,相持不下的時候,慈禧問王文韶是什麼意見呢,王文韶每次都是莞爾而笑,慈禧無奈,隻能說,你呀怕得罪人,真是琉璃球,王文韶還是笑而不語,人畜無害的樣子。
但是,王文韶最反對的一件事,就是廢除科舉。他為了這件事,不惜和張之洞撕破臉皮,差點大打出手,七十幾歲的人了,風燭殘年的老翁,火氣特别大,張之洞偶爾說一句話:科舉一日不廢,學堂一日不興。王文韶一聽,須眉倒張,雙目赤紅,猛拍桌子,怒問:你是科舉出身還是學堂出身,張之洞和他對罵,争論,王文韶益怒,撩起衣袖,亮出老拳,要揍張之洞,結果别人拉開。事後,還特地阻止張之洞做軍機大臣。
一直混到最後,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才徹底咽氣,一生的宦海生涯,大起大落沒有,隻有平平淡淡,完美展示出官僚的作風,堪稱官僚最佳模範,最終得到谥文勤,贈太保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