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3年,盟軍在各條戰線上均取得了反攻,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都已經陷入了疲态,而意大利更是兵微将寡,鬥志全無。在這個時間上如果能夠對意大利發起雷霆一擊的話,自然就可以讓意大利這個軸心國中最弱的國家變得更加脆弱不堪,甚至是直接退出戰争。于是乎,盟軍在地中海發動了“哈士奇行動”,意圖讓自己的部隊如同奔跑的哈士奇一樣,一舉攻克意大利的西西裡島,這也将是盟軍對軸心國的反攻前奏曲。
對于1943年的行動方向,盟軍内部有較多的争議。美軍覺得快點結束北非的戰事,然後集結大軍一舉橫渡英吉利海峽會是個好選擇。但是英軍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如果橫渡英吉利海峽必然一頭撞死在德國人的防線上,必然會遭至嚴重損失。要是這樣那還不如先挑意大利這個軟柿子捏,畢竟意大利實力最弱,很容易被打敗。如果能快速擊敗意大利的話,那麼盟軍大可以從意大利攻入德國,這可要比從正面沖擊德國人的大西洋防線好多了。

最終在卡薩布蘭卡會議後,英美達成了一個共識:先收拾實力最弱的意大利人,然後再考慮橫渡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的事情。原本作戰計劃是要讓英國人負責的,但因為英國人傳統的磨洋工精神,是以計劃進度十分緩慢。
沒辦法,計劃隻能交給艾森豪威爾負責,并把計劃制定小組從倫敦搬到的阿爾及爾。而最後計劃小組拿出來的計劃,就是奪取西西裡島的“哈士奇行動”。雖然計劃的名字有點不太正經,但這個計劃在理論上還是可以的。
而之是以要進攻西西裡島,是希望能夠借此獲得一個入侵意大利的前進基地,并在地中海上獲得進一步的優勢。當然了,如果能借助這次勝利把墨索裡尼逼下台,讓意大利退出戰争就更好了。而考慮到西西裡島地形複雜,自島嶼東北部登陸容易,卻不易對西西裡島腹地進攻的特點,盟軍計劃先奪取西西裡島西北部的巴勒莫港和東南部的錫臘庫紮港,建立前進基地後再奪取全島。
為了攻打西西裡島,盟軍準備了由伯納德·蒙哥馬利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和喬治·巴頓的第七集團軍組成的第15集團軍群,總兵力約為478000。作戰飛機則約4700架,軍艦和輔助船隻約為3200艘,作戰車輛和坦克約為14000輛。可以說,如果這麼一支強大的作戰力量還拿不下西西裡島,那麼盟軍的指揮層就可以找塊豆腐拍死自己了。可以說整個盟軍已經磨刀霍霍,計劃直撲西西裡島而去了……如同奔跑的哈士奇。(不要懷疑,因為這場戰鬥裡的英美軍隊,真的如同撒歡的哈士奇)
針對西西裡島的進攻,首先要奪下西西裡島與突尼西亞之間的泰雷利亞島,這是西西裡島和意大利本土的聯系中轉,也是意大利海軍和空軍的基地所在。于是在盟軍于6月5日開始對該島實施了6個晝夜的飽和轟炸後,盟軍登陸部隊在6月11日發動了進攻,在全程不死一個人的情況下,盟軍輕松拿下了這裡,外帶抓了一萬多意大利人。當然與其說抓,不如說意大利人自己來投降的。而島上的機場也被盟軍修複,作為盟軍飛機起飛機場,解決了盟軍飛機航程不足的麻煩。
在確定了機場和飛機轉場到來後,盟軍又在7月2日到9日對西西裡島上的軸心國目标開始轟炸。此時駐意大利的德國的第二航空隊和意大利空軍實力均不足以對抗盟軍,為了儲存實力隻能将飛機撤到意大利去。這樣實力雖然得以儲存,但是制空權卻被徹底丢給了盟軍。
在盟軍即将發起登陸的前一天,也就是7月9日,盟軍發動了規模最大的一次轟炸,出動了441架轟炸機和160架戰鬥機,一連在白天轟炸了21次。晚上又出動107架轟炸轟炸了8次,確定了西西裡島上的大部分機場都被炸毀。
如今西西裡島幾乎成了絕地,隻有德軍和意大利軍的地面部隊還在守衛這座島嶼。而盟軍的登陸也即将到來,這次盟軍的登陸可以說十分瘋狂,是趁着強風在7月10日淩晨發動的。巴頓和蒙哥馬利指揮的兩個集團軍分别在島嶼的西南部和東南部發動了登陸,阻擋他們的是戰無不敗的意大利軍隊。
此時意大利人的戰鬥力撐死隻有5,是以根本沒能抵擋多久。英美部隊很順利的就登上了島嶼。基本上打到這個時候,盟軍的勝利就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因為德意聯軍實在沒有什麼翻盤的可能了。
但是德意聯軍還是計劃做出垂死掙紮,是以西西裡島守軍在意軍的古佐尼中将指揮下,發起了絕地反擊。德軍第15裝甲師在東岸阻擊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而德軍戈林裝甲師和意大利的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則去阻擊巴頓的第七集團軍。
雙方血戰一天,進攻英軍的德軍固然是被輕松擊退,但是進攻美軍的德意聯軍卻一度距離美國第七集團軍的灘頭陣地不足兩公裡。美軍奮力還擊,乃至于艦炮都加入了炮擊之中。最終德軍損失慘重隻能退去。站穩腳跟的英美部隊現在緩過氣來,開始向西西裡島腹地推進。
而巴頓和蒙哥馬利疲于應付的時候,盟軍傘兵們也在西西裡島上艱苦的戰鬥着。英國第一空降師第一機降旅和美國第82空降師在登陸開始前就被投入了戰場,作為空中入侵的先頭部隊,他們将和德意聯軍率先交火。然而這次空降似乎受了“哈士奇行動”這個名字的影響,整個計劃如何撒歡的哈士奇。先是英軍因為強風影響而把數十架滑翔機丢進大海,以至于六百多名英國傘兵淹死在大海裡。然後美國傘兵們也因為沒找到空降地點而反複飛行,結果遭到了地面防空火力的打擊。
可等到他們倉皇跳傘或是坐着滑翔機落地後,災難再一次爆發。機降的英國傘兵們竟然和傘降來西西裡島支援的德國第七傘兵師的傘兵們集結到了一起。當發現對方是敵人後,雙方當即就是一場亂戰,直至天明方才各自退去。而美國傘兵們就更慘,因為胡亂跳傘和遇到強風,傘兵們分散的十分嚴重。負責指揮的美國蓋文上校折騰到第二天中午,才找到了兩百多名傘兵。
無奈之下,美軍隻能在7月11日,投放了第二梯隊的傘兵。但運輸機群卻因為誤入己方的艦隊防空圈,而被錯當成德國轟炸機一頓暴打,無數美國傘兵稀裡糊塗的丢了命,連第82傘兵師的副師長查爾斯·基蘭斯準将也命喪于此。
此時的德軍已經知道大勢已去,反擊的失敗讓他們損失慘重。但是德軍依舊趁着英美部隊疲于應付德意聯軍反擊時的空檔,構築了一道從恩納至卡塔尼亞的嚴密的防線。并且為了阻擋盟軍的進攻,他們還從後方調來了第29裝甲師和更多的德國傘兵至西西裡島,希望能夠擋住盟軍的進攻。
但是盟軍卻沒有就此放棄,蒙哥馬利率先發起攻擊,在7月13日殺到了卡塔尼亞,并且意圖先一步的拿下西西裡島首府巴勒莫,好證明他比巴頓厲害。但因為攻勢受阻,是以他又要求司令部讓巴頓率兵支援,他自己好去摘取勝利果實。
奈何巴頓根本不想給他這個機會,他自己也想拿下巴勒莫,證明美軍比英軍厲害。是以說公然兵分兩路,一路由布雷德利率領支援蒙哥馬利,他自己則率領另一路部隊去奪取巴勒莫。最終巴頓在經過數日的戰鬥和強行軍之後,順利的在1943年7月22日奪取了巴勒莫。至于蒙哥馬利卻還在德軍陣地前徘徊不前,被德軍的部隊所阻擋。
此時德軍已經開始準備撤退,并且沿途留下了地雷和阻擊部隊,并炸毀了橋梁。如果蒙哥馬利想要扳回一局的話,就必須先一步攻下墨西拿才行,隻不過巴頓也想拿下這裡證明自己的強大。雙方現在已經是如同争奪肉骨頭的哈士奇一樣,将在西西裡島上展開一場賽跑,以決定最後的榮譽歸屬。
這場賽跑中,英軍表現不佳,未能及時的突破卡塔尼亞,并且蒙哥馬利的小心謹慎也讓他不能發起巴頓式的高速推進。而巴頓卻率領美國第七集團軍和德軍殊死交戰,硬是啃下了德軍重兵布防的特羅伊納,然後一路高速挺進,最終在8月17日早上六點半進入了墨西拿。
在美軍進城大約半個小時後,英軍也進入了墨西拿,但此時他們也隻能承認自己輸掉了這場賽跑,榮譽歸于巴頓和他美國第七集團軍。可以說,美軍經此一役,已經将他們在卡塞林隘口戰役的失敗和恥辱一掃而空。
至于西西裡島的勝利,也讓盟軍從此可以在地中海上暢行無阻,并且動搖了墨索裡尼的權利,讓其在不遠的将來下台。當然了,這場勝利還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因為盟軍未能大膽的快速封鎖莫西拿海峽,是以相當數量的德意聯軍從此地逃回了意大利本土,如果能殲滅他們的話,戰争的程序将大大加快。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畢竟當盟軍把絞索套在軸心國的脖子上時,是不會有人在意你有沒有立刻踹掉軸心國腳下的凳子的。而軸心國的命運,也在西西裡島戰役的勝利所決定了。
參考文獻:《天降神兵》
《橫掃西西裡》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