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約德爾爆發沖突後李斯特被解職,希特勒不惜一切恢複高加索攻勢

作者:指文圖書

著:保羅•卡雷爾

譯:小小冰人

與約德爾爆發沖突後李斯特被解職,希特勒不惜一切恢複高加索攻勢

1942年9月7日,夏末的炎熱籠罩着烏克蘭的森林。被稱為“狼人”的元首大學營,密不透風的堡壘内,溫度達到了攝氏30度。希特勒忍受着超出平日的熱度。這增加了他對庫班河與捷列克河之間态勢的怒火。來自“油田戰線”的所有報告都指出, 部隊已到達了他們的力量所能承受的頂點。

a集團軍群被卡在高加索和捷列克河。通向黑海海岸,更重要的是通往圖阿普謝的峽谷,已被蘇軍封鎖,捷列克河被證明是一道得到有力強化的障礙,這是通往第比利斯、庫塔伊西和巴庫的舊軍用公路前最後一道障礙。

我們無法做到,各個師這樣報告道。“我們無法做到,我們無法做到……我多麼痛恨這些話啊!”希特勒怒火萬丈。他拒絕相信,在捷列克河或高加索山區無法取得進一步的進展僅僅是因為部隊的實力不夠。他把責任推給了戰地指揮官,認為他們在執行行動的過程中犯了錯誤。

為此,他曾派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炮兵上将約德爾,于9月7日上午趕至斯大林諾拜望李斯特元帥,并弄清楚為何沒能在通往圖阿普謝的道路上取得進展。借此機會,約德爾還将強調希特勒的指令。

當天晚上,約德爾回到了“狼人”。他的彙報引發了德軍最高統帥部自開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約德爾為李斯特元帥辯護,并支援他的觀點:部隊的實力太過虛弱,以至于無法完成交給他們的任務。與李斯特一樣,他要求對前線徹底實施重組。

希特勒拒絕了這一要求,他懷疑約德爾被李斯特元帥蒙蔽了。炎熱和一天的奔波使約德爾将軍變得暴躁、易怒,他爆發開來。約德爾将軍憤怒而又大聲地向希特勒引述了過去幾周裡他所下達的指令與訓示,據他觀察,李斯特元帥認真地執行了這些指令,結果導緻a集團軍群現在發現自己正處于極度困難的境況。

約德爾的指責使希特勒大為吃驚,他最信任的将領不僅言辭激烈地反抗他,甚至還明确質疑他的戰略能力,并為高加索地區的危機和南線正在醞釀的可怕的失敗而指責他。

“您在撒謊!”希特勒尖叫起來,“我從未下達過這樣的指令,從來沒有!”然後,他丢下站立在一旁的約德爾,氣呼呼地沖出掩體,走進烏克蘭森林的黑暗中。幾個小時後,他回來了,臉色蒼白,蜷縮着身子,雙眼射出狂熱的光芒。

希特勒被這一沖突激怒到何種程度,通過這樣一個事實便可以顯現出來:從那天起,他不再邀請他的将領們與自己一起吃飯。從那時起直到最終死去,他一直陰沉着臉,獨自在其大學營斯巴達式的隐居處進餐,唯一的夥伴是阿爾薩斯母犬布隆迪。

但這并非他對約德爾的指責所做出的唯一反應。還有些更為深遠的影響——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大将和陸軍元帥李斯特被解除了職務。希特勒甚至決定撤換自己最為信賴的凱特爾将軍和約德爾将軍,并設想由凱塞林元帥和保盧斯将軍替代他們。遺憾的是,這一計劃未能付諸實施,否則,換上這兩位前線經驗豐富的将領,至少能避免斯大林格勒的災難。

最後,希特勒沒有舍棄凱特爾和約德爾這兩位軍事助手,他們都為他服務了多年。他隻是下令,以後在軍事會議上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以及任何一位将領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應用速記法記錄下來。另外,他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指令,高加索地區的進攻必須繼續下去。他絕不考慮放棄夏季攻勢的主要目标:高加索、格羅茲尼、第比利斯和巴庫的油田,以及黑海上的轉運港口,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予以奪取。德國軍隊必須在1942年秋季實作俄國戰事的目标,至少在南方。

希特勒的态度是他在包括軍事領域在内的許多方面越來越頑固的迹象之一。他性格的這一面,給前線的戰事帶來了厄運。在其他方面,希特勒的執着已持續了一段時間。

在經濟領域,希特勒所癡迷的是石油。對他來說,石油就是進步的元素,機器時代的驅動力。他曾讀過關于石油的一切著作。他熟悉阿拉伯和美國油田的曆史,也了解石油的開采和煉制。任何人将話題轉到石油上,肯定能引起希特勒的關注。戈林被任命為四年經濟計劃的負責人,是因為他打了張希特勒最喜歡的牌——石油。

希特勒對德國外交部貿易政策部門一名高效率的公務員所做的評論,清楚地證明了他的這一态度:“我無法忍受這個人,但他确實懂石油。”希特勒的巴爾幹政策完全是基于羅馬尼亞的石油。他把專事針對克裡木的行動寫入“巴巴羅薩”指令中,純粹是出于對羅馬尼亞油田的擔心,他認為從克裡木起飛的蘇聯空軍會對羅馬尼亞油田造成威脅。

最要命的是,希特勒對石油的癡迷,使他忽略了二十世紀最具革命性的科技進步——原子實體。他的頭腦沒留下一點點空間去了解核裂變在軍事上的決定性意義,雖然發現核裂變的是德國人,率先研究這一項目的也是德國實體學家。事實再次證明,希特勒基本上是十九世紀,而不是二十世紀的人。

希特勒的每一個想法都在對蘇戰争中發揮着關鍵的作用,但最具決定性的是他對石油的癡迷。從一開始,它便主導着東線的戰事,1942年夏季,正是這種癡迷,使希特勒決定對南線提出要求,這最終決定了1942年的戰役,也是以決定了整個戰争的程序。1942年對“石油戰線”的最終一瞥将支援這一論點。

a集團軍群被困于高加索地區的北部和西部邊緣。但希特勒拒絕承認德國的力量已發揮到了極緻。他想利用古老的高加索軍用公路,沖向第比利斯和巴庫。是以,他下令德軍必須渡過捷列克河以恢複攻勢。

本文選自《東進:1941—1943年的蘇德戰争》

《東進:1941—1943年的蘇德戰争》重新修訂版 指文 二戰東線經典戰史圖書 ¥56.9 購買

與約德爾爆發沖突後李斯特被解職,希特勒不惜一切恢複高加索攻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