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7峰會召開之前,外界普遍認為7國集團的上司人,将會在這次會議中讨論中國。甚至在峰會召開前,各大媒體圍繞會議的前期準備沒少炒作,營造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然而,很快短短 3天會期平淡地結束了,雖然各國在美國的“壓力下”公開點名中國,但更多國家則是遮遮掩掩,并不情願表态和站隊,破壞和中國的關系。
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後的新聞釋出會上明确表示,g7不是敵對中國的俱樂部,雖然雙方有分歧,但在更多問題上,必須緊密地合作。

在當天釋出會上,有記者别有用心地提出了新冠溯源的問題,馬克龍便表示,弄清來源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僅聽信一家之言。這話已經說得很明顯,法國人不願意參與白宮所謂的“調查和溯源”,他們對美國這一套洗衣粉手段已經心知肚明了。
在過去十幾年中,中國已經讓數億人脫貧,而某些西方國家卻在疫情中迎來失業大潮,這還不夠說明問題嗎?中國和西方之間确有分歧,但不應把這種分歧誇大。
說到分歧,如今歐美之間的分歧才更加嚴重,美國總統此番參加峰會就是要彌合這些分歧,但很顯然這絕非一人之力可以辦到。無論是利益配置設定不均,還是美國長期以來對盟友的忽視,都讓這種分歧外化為會場内外難以忽視的行為。
11日當天的g7峰會場外,馬克龍跟美國總統親密地說悄悄話,就讓前面的約翰遜和默克爾等人顯得有些尴尬。這種反差讓英國媒體找到了發揮空間,直言約翰遜被抛棄。一個小動作就讓歐洲各國嫌隙頓生,可見美國并沒有給這些盟友提供足夠的所謂“安全感”。
而同樣作為美國的盟友,地位還要分個三六九等。從那張流傳甚廣的照片就可以看出,東道主約翰遜站了c位,左右手邊自然是老大哥美國和老鄰居法國,而同為英語系國家的加拿大位列第一排最邊上,而歐盟老大德國總理默克爾則站在另一邊。
站在第二排中間的是西方圈子的邊緣人日本,以及常年拉跨的意大利,歐盟兩位大佬則尴尬地站在最邊上。
這些親疏有别的國家聚在一起就是為了尋求共同的利益,而g7峰會上的各種沖突卻将分歧展現得淋漓盡緻。這個富裕國家小集團内部沖突不斷,不僅美歐内部有沖突,歐洲内部的沖突也異常尖銳,這一次英歐之間的沖突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問題還要從英國“脫歐”說起。在英國脫歐協定中,規定了《北愛爾蘭協定書》,導緻英國和北愛地區的貿易面臨諸多障礙,連英國的香腸都難以在北愛爾蘭銷售。而圍繞香腸展開的口誅筆伐,甚至被媒體稱為香腸戰争,在g7峰會上,馬克龍對北愛爾蘭指指點點也點燃了約翰遜的怒火,雙方劍拔弩張。
約翰遜誓言要“捍衛英國領土完整”,而法國則要求英國遵守之前簽署的“脫歐”協定,歐盟也威脅,如果英國政府違反脫歐協定,歐盟将采取反制措施。
是以早在g7達成“一緻”發表對中國的看法時,他們的内部已經開始分裂吵得不可開交了而英國就是被歐盟各國“圍攻”的對象。
為了一些“香腸”撕破臉,這些老牌發達國家全然忘了他們引以為傲的體面和矜持。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隻要有一點利益配置設定不均,這些國家還會繼續吵下去。是以美國總統要想讓盟友們“團結在一起”,難度又增加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