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永安突圍中的大峒伏擊戰

作者:高紅權先生

(一)

太平天國起義的幾位上司人除了洪秀全和馮雲山是大城市裡來的,其餘的基本都是從未走出過山溝的普通農民,完全都不具備軍事鬥争經驗,不懂得什麼戰略戰術的問題。是以,在起義之初,太平軍的作戰其實是十分笨拙的。

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永安突圍中的大峒伏擊戰

金田起義之後,面對着清軍的進攻,太平天國竟然選擇了最錯誤的戰術——據寨死守。

太平天國在紫荊山中的東鄉、新圩等村寨大家聚在一起,靜候清軍來進攻。如此一來,清軍很容易地就可以找到太平軍,并且将太平軍包圍起來。

隻不過,清朝的綠營兵實在是太腐敗了,戰鬥力低得可憐。而太平軍将士們有多年“來土械鬥”的作戰經驗,同時又經過了拜上帝教的精神洗禮,是以人人奮勇争先,作戰強悍。是以,這才導緻了清軍對太平軍的圍攻遲遲不能取得戰果,反而經常被太平軍打得頭破血流。

面對着這種難堪的局面,鹹豐帝拼命地在全國各地搜羅所謂的“精兵”,調集所謂的“名将”,拼湊了一支總數超過四萬人的圍剿大軍,由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親自出馬指揮,期望着能夠一舉告捷,盡快剿滅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面對着清軍的大舉進攻,依然采用被動防禦的方法迎敵。他們還是在紫荊山裡打轉轉,在一個地方堅守一段時間,守不下去就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

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永安突圍中的大峒伏擊戰

1851年9月,太平軍放棄了此前堅守的新圩鎮,在轉移途中痛殲清軍頭号名将向榮統領的楚勇。随即,太平軍于9月25日攻克了永安州城(今天的廣西蒙山縣),在這裡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堅守。

永安州城對于絕大多數太平天國官兵們來說,這是一座他們從未見過的“大城市”,是以,很多人都把這裡當做了洪秀全一再描繪的“小天堂”,待在這裡就不想走了。太平軍在這裡足足停留了半年之久。

像永安這樣一座偏僻落後的山中小城顯然不是什麼理想的建國開邦之地,太平天國的軍民們在此流連忘返,隻能說明他們實在是沒有見過世面,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麼精彩。

清軍随即團團包圍了永安城,然而,像以往一樣,清軍随後的進攻寸步難行,進展緩慢,急得鹹豐帝火燒火燎,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到了1852年的3月,清軍的圍攻總算是開始取得了成效。在清軍的圍困下,太平軍的火藥、鉛子逐漸告罄,而食鹽也基本上用完,接下來無論是作戰還是生活,都會大成問題的。

而清軍方面則将越來越多的大炮運到了永安城周圍。永安城四面皆山,清軍建起炮台可以直接轟擊城内,對太平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平天國的首腦們不得不考慮再次轉移。

(二)

1852年4月4日,洪秀全釋出了山歌順口溜形式的“天王诏旨”。诏書中說道(其實應該是唱道):“……男将女将盡持刀,現身着衣僅替換。同心放膽同殺妖,金寶包袱在所緩。脫盡凡情頂高天,金磚金屋光煥煥。高天享福極威風,最小最卑穿綢緞,男着龍袍女插花,各做功臣勞馬汗。”

诏書寫成這樣的形式那也是沒辦法的,面對着一支百分九十九的人都是文盲的隊伍,哪怕是上帝也得會唱兩句山歌才能讓信徒們聽懂。

4月5日夜,太平軍全體将士以及家屬按照天王诏旨的要求,輕裝上陣,抛棄了壇壇罐罐,隻帶随身衣服,心裡充溢着對天堂幸福生活的渴望,抛棄了永安城,開始了又一次轉移。

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永安突圍中的大峒伏擊戰

當天夜裡,暴雨傾盆,雷電交加。清軍在這樣的天氣下從不作戰,都躲在營寨裡休息,甚至連派出去的偵察兵都馬虎敷衍,出去随便轉轉就回來交差。是以,清軍對于太平軍的轉移竟然毫無察覺。

太平軍頂着大雨,從永安東門出城,大搖大擺地一路向東而去。李秀成回憶說:“……由古蘇沖一條小路而過昭平。古蘇沖是清朝壽春兵在此把守,經羅大綱帶領人馬前去打破,方得小路出關。”

羅大綱率軍攻破了清軍王夢麟所部設在古蘇沖的營寨。太平軍随即從這裡通過,繼續前進,沿着玉龍關、龍寮嶺、經平沖、大峒這一條路線行軍,目标是永安州東面百餘裡的昭平縣。

4月6日淩晨時分,賽尚阿才得知太平軍轉移的消息,他登時如墜冰窟。耗費了數千萬兩白銀的永安圍城之戰就這樣被太平軍輕易逃脫,那賽尚阿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向鹹豐帝交代的。于是,他急忙下令,要清軍烏蘭泰、向榮等部隊全力追趕,一定要把太平軍殲滅。

烏蘭泰和向榮是清軍的兩大主将。本來向榮一直都是公認天字第一号名将,但是自從在平南縣官村被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之後,聲譽大損。而一向對向榮不服氣的烏蘭泰就趁勢上位,成為清軍方面的頭号軍事主官(副都統銜幫辦軍務)。

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永安突圍中的大峒伏擊戰

烏蘭泰上位後,勁頭十足。他的戰績馬馬虎虎到也還說得過去,同時他又是滿人,倍受寵愛,是以接連受到嘉獎,先後被賞單眼花翎、黃馬褂等。不過,面對着永安城,他也是一籌莫展。同時,向榮和他在戰略上還有嚴重的分歧,是以,對永安的進攻也是毫無戰果。現在太平軍跑了,烏蘭泰自然知道如果真的放過了太平軍,自己也會受到連累,是以他立即召集人馬拼命地向着太平軍撤退的方向追趕了過去。

(三)

太平軍此時的人馬有兩萬餘人,但是實際上有戰鬥力也就是萬把人,其餘的都是随軍的家屬老弱。突圍時,韋昌輝、羅大綱率兩千多人在前面開路;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率五千餘人為中軍,此外還有大批的家眷;蕭朝貴和秦日綱則率兩千餘人負責斷後。

太平軍是從古蘇沖這一隘口撤走的,而秦日綱就奉命率領一千餘人在隘口堅守,掩護大隊人馬撤退。

4月6日,烏蘭泰率領清軍追至古蘇沖,随即就與秦日綱的人馬展開了激戰。秦日綱利用險要的地勢頑強阻擊清軍,給清軍造成了不小的殺傷。

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永安突圍中的大峒伏擊戰

烏蘭泰見正面強攻不成,便指令清軍從兩側的山峰爬上去,然後向下進攻。這一招倒是很靈驗,太平軍遭到兩側山峰沖下來的清軍的進攻,再也堅守不住,隻好撤退。烏蘭泰順利地沖過了古蘇沖隘口。

此時,烏蘭泰手下的清兵約有一萬餘人,都是所謂的“精銳”。他指揮着這些“精銳”繼續向前追擊。夜裡又下起了大雨,幸好附近有清軍的舊兵營,烏蘭泰等人就在這裡暫時栖身。雨停之後,他們又繼續追趕,在4月7日黎明時分,終于在龍寮嶺發現了太平軍的大隊人馬。

這一批太平軍除了秦日綱的掩護部隊外,主要是大量的家屬婦孺,由于大雨是以行軍遲緩,而且他們在強敵的追擊下,也沒有連夜行軍,竟然在龍寮嶺休息了一夜。結果被清軍給追上了。

烏蘭泰發現了太平軍的蹤迹後,立即指令清軍首先搶占龍寮嶺的高地,然後從高地向下沖殺。清軍趁着清晨的濃霧,偷偷爬上了龍寮嶺的山峰,随即向着山谷裡還在休息的太平軍發起了猛攻。

清軍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而太平軍至少有一半都是随軍家屬,同時又被敵人打了個冷不防,是以太平軍大敗。

烏蘭泰在事後的奏折中說道:“……我軍自高下擊,斃賊二三千人,其中大小頭目不可計數。奪銅鐵炮三十餘件,擡槍、子母炮四五百件,刀矛、旗牌約兩千餘件,不暇拾取。賊屍疊壓滿谷,路為之塞,水為之赤……”

《李秀成自述》中說這一仗太平軍損失兩千餘人,占到了太平軍總數的十分之一。實在是太平天國自從起義以來最為慘重的一次敗仗。

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永安突圍中的大峒伏擊戰

龍寮嶺之戰獲勝後,烏蘭泰氣焰陡升,竟然不再把太平軍放在眼裡,試圖一鼓作氣擷取全功。可是此時各種客觀條件并不利于連續作戰。一來,天降大雨,數日不休,道路濕滑難行;二來,清軍追擊得太快,後勤補給跟不上。清軍士兵隻能靠着随身的幹糧充饑,多數人饑腸辘辘。另外,清軍不知道的是,由于在龍寮嶺被殺害的主要是太平軍的家屬親人,是以太平軍将士從上到下悲憤交加,人人都盼望着與清軍決一死戰,為自己的親人報仇雪恨。太平軍已經成了一支哀兵。

(四)

就在烏蘭泰躍躍欲試,想要乘勝進軍的時候,老将向榮率領人馬趕了上來。他得知烏蘭泰要繼續前進就急忙勸阻,其餘的将領也紛紛表示現在這種情況無力再戰。是以,烏蘭泰隻好接受大家的意見,暫時休息,等候後勤補給到來,大家吃飽飯以後再繼續搜尋前進。

當天夜裡又下起了大雨。天亮時分,雨停了。這時,派出去的偵察兵回來向烏蘭泰報告;在前方不遠的大峒山谷裡發現了太平軍的蹤迹。他們正在生火做飯,還聲稱要向着仙回嶺方向轉移。

烏蘭泰一聽,陡然興奮起來,不顧全軍官兵還沒來及吃早飯,立即下令集合出擊。向榮正在山坡上一個草棚子裡休息,見烏蘭泰要出擊,急忙上前攔阻,建議他派人偵察清楚後再說。烏蘭泰覺得這是向榮在嫉妒自己,想要阻止自己再立新功。于是,他根本就不理睬向榮,拍馬前進,領着本部人馬直奔着大峒方向殺去。

向榮見狀,隻好也帶領人馬跟上,一萬多名清軍在幫辦軍務烏蘭泰、提督向榮,以及六位總兵的帶領下,一起殺進了大峒山谷。

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永安突圍中的大峒伏擊戰

大峒地區是一個四面環山的谷地,谷地中間有個大峒村。此時山谷裡大霧彌漫,能見度不佳。烏蘭泰和貴州鎮遠鎮總兵秦定三帶兵首先殺入谷内,天津鎮總兵長瑞、甘肅涼州鎮總兵長壽、湖南綏靖鎮總兵和春帶兵随後跟進。向榮手下的河北鎮總兵董光甲、湖北鄖陽鎮總兵邵鶴齡也跟了進去。

這時,山谷内炮聲四起,喊殺震天,埋伏在各處的太平軍都奮勇地沖殺了出來。他們一個個腳穿草鞋、手執鋼刀,勇猛無畏地與清軍展開了肉搏戰。清軍最害怕的就是肉搏戰,在人數占據劣勢的太平軍面前,清軍也不敢肉搏,紛紛向後撤退,結果整支隊伍陣型大亂,潰不成軍。

清軍總兵長瑞、長壽、董光甲、邵鶴齡都在激戰中被太平軍所殺。其餘被殺的副将、參将、遊擊、千總等軍官不可勝數。

烏蘭泰在激戰中連人帶馬滾落到了山澗之中。在山澗之内,他遇上了同樣落下來的黔軍總兵秦定三。這一對難兄難弟互相扶持着,狼狽不堪地逃出了大峒山谷。

在各位總兵中隻有和春沖出了重圍,在山谷入口處遇到了向榮的接應。向榮的作戰經驗比較豐富,早就指令手下的士兵準備好了擡槍,看到太平軍攻了過來,立刻輪番射擊,擋住了太平軍的沖擊。就這樣,向榮接應着谷内的潰軍逃出了山谷,包括烏蘭泰在内,大家一口氣又逃回了古蘇沖,這才站穩了腳跟。

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永安突圍中的大峒伏擊戰

大峒伏擊戰是太平天國起義以來戰果最為輝煌的一次勝利。李秀成回憶稱此戰殺死清軍四五千人,繳獲無數。烏蘭泰手下的部隊隻剩下了幾十個人,向榮手下也有八百人戰死。而四鎮總兵的陣亡更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總兵是綠營中的進階軍官,基本相當于現在的軍長。一場戰鬥戰死四位總兵,這在清朝的曆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五)

大峒伏擊戰勝利的意義非常重大。這一戰殲滅了清軍所謂的“精銳”四五千人,給了清軍以沉重的打擊,清軍上下從此對于太平軍聞風喪膽。經過這一戰,清軍除了被動地守城之外,就再也沒有哪一支部隊敢于主動進攻太平軍了。在此後的戰鬥中,清軍包括向榮在内都隻敢遠遠地尾随太平軍前進,沒有人敢于正面攔截。這種局面一直到了1854年湘軍出現後才得到了改變。

而對于太平天國方面來說,這一戰讓全軍上下士氣大振,所有的人都意識到所謂綠營精銳也不過就是如此,是以,太平軍的作戰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永安突圍後,太平軍的目标原本是占領昭平縣,但是大峒勝利後,楊秀清立即下達指令,全軍進攻廣西的省城桂林。此後,便是長達一個多月的太平軍圍攻桂林的戰役。

可以說大峒伏擊戰是太平天國真正的定國之戰。這一戰奠定了太平軍對于清軍的優勢地位,太平軍從此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想打哪裡就打哪裡。正是靠着這樣的一種優勢,太平軍才在一年後攻克了南京,從此與清王朝分庭抗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