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永安突围中的大峒伏击战

作者:高红权先生

(一)

太平天国起义的几位领导人除了洪秀全和冯云山是大城市里来的,其余的基本都是从未走出过山沟的普通农民,完全都不具备军事斗争经验,不懂得什么战略战术的问题。因此,在起义之初,太平军的作战其实是十分笨拙的。

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永安突围中的大峒伏击战

金田起义之后,面对着清军的进攻,太平天国竟然选择了最错误的战术——据寨死守。

太平天国在紫荆山中的东乡、新圩等村寨大家聚在一起,静候清军来进攻。如此一来,清军很容易地就可以找到太平军,并且将太平军包围起来。

只不过,清朝的绿营兵实在是太腐败了,战斗力低得可怜。而太平军将士们有多年“来土械斗”的作战经验,同时又经过了拜上帝教的精神洗礼,所以人人奋勇争先,作战强悍。因此,这才导致了清军对太平军的围攻迟迟不能取得战果,反而经常被太平军打得头破血流。

面对着这种难堪的局面,咸丰帝拼命地在全国各地搜罗所谓的“精兵”,调集所谓的“名将”,拼凑了一支总数超过四万人的围剿大军,由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亲自出马指挥,期望着能够一举告捷,尽快剿灭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面对着清军的大举进攻,依然采用被动防御的方法迎敌。他们还是在紫荆山里打转转,在一个地方坚守一段时间,守不下去就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永安突围中的大峒伏击战

1851年9月,太平军放弃了此前坚守的新圩镇,在转移途中痛歼清军头号名将向荣统领的楚勇。随即,太平军于9月25日攻克了永安州城(今天的广西蒙山县),在这里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坚守。

永安州城对于绝大多数太平天国官兵们来说,这是一座他们从未见过的“大城市”,因此,很多人都把这里当做了洪秀全一再描绘的“小天堂”,待在这里就不想走了。太平军在这里足足停留了半年之久。

像永安这样一座偏僻落后的山中小城显然不是什么理想的建国开邦之地,太平天国的军民们在此流连忘返,只能说明他们实在是没有见过世面,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么精彩。

清军随即团团包围了永安城,然而,像以往一样,清军随后的进攻寸步难行,进展缓慢,急得咸丰帝火烧火燎,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到了1852年的3月,清军的围攻总算是开始取得了成效。在清军的围困下,太平军的火药、铅子逐渐告罄,而食盐也基本上用完,接下来无论是作战还是生活,都会大成问题的。

而清军方面则将越来越多的大炮运到了永安城周围。永安城四面皆山,清军建起炮台可以直接轰击城内,对太平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天国的首脑们不得不考虑再次转移。

(二)

1852年4月4日,洪秀全发布了山歌顺口溜形式的“天王诏旨”。诏书中说道(其实应该是唱道):“……男将女将尽持刀,现身着衣仅替换。同心放胆同杀妖,金宝包袱在所缓。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穿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各做功臣劳马汗。”

诏书写成这样的形式那也是没办法的,面对着一支百分九十九的人都是文盲的队伍,哪怕是上帝也得会唱两句山歌才能让信徒们听懂。

4月5日夜,太平军全体将士以及家属按照天王诏旨的要求,轻装上阵,抛弃了坛坛罐罐,只带随身衣服,心里充溢着对天堂幸福生活的渴望,抛弃了永安城,开始了又一次转移。

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永安突围中的大峒伏击战

当天夜里,暴雨倾盆,雷电交加。清军在这样的天气下从不作战,都躲在营寨里休息,甚至连派出去的侦察兵都马虎敷衍,出去随便转转就回来交差。因此,清军对于太平军的转移竟然毫无察觉。

太平军顶着大雨,从永安东门出城,大摇大摆地一路向东而去。李秀成回忆说:“……由古苏冲一条小路而过昭平。古苏冲是清朝寿春兵在此把守,经罗大纲带领人马前去打破,方得小路出关。”

罗大纲率军攻破了清军王梦麟所部设在古苏冲的营寨。太平军随即从这里通过,继续前进,沿着玉龙关、龙寮岭、经平冲、大峒这一条路线行军,目标是永安州东面百余里的昭平县。

4月6日凌晨时分,赛尚阿才得知太平军转移的消息,他登时如坠冰窟。耗费了数千万两白银的永安围城之战就这样被太平军轻易逃脱,那赛尚阿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向咸丰帝交代的。于是,他急忙下令,要清军乌兰泰、向荣等部队全力追赶,一定要把太平军歼灭。

乌兰泰和向荣是清军的两大主将。本来向荣一直都是公认天字第一号名将,但是自从在平南县官村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之后,声誉大损。而一向对向荣不服气的乌兰泰就趁势上位,成为清军方面的头号军事主官(副都统衔帮办军务)。

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永安突围中的大峒伏击战

乌兰泰上位后,劲头十足。他的战绩马马虎虎到也还说得过去,同时他又是满人,倍受宠爱,所以接连受到嘉奖,先后被赏单眼花翎、黄马褂等。不过,面对着永安城,他也是一筹莫展。同时,向荣和他在战略上还有严重的分歧,因此,对永安的进攻也是毫无战果。现在太平军跑了,乌兰泰自然知道如果真的放过了太平军,自己也会受到连累,所以他立即召集人马拼命地向着太平军撤退的方向追赶了过去。

(三)

太平军此时的人马有两万余人,但是实际上有战斗力也就是万把人,其余的都是随军的家属老弱。突围时,韦昌辉、罗大纲率两千多人在前面开路;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率五千余人为中军,此外还有大批的家眷;萧朝贵和秦日纲则率两千余人负责断后。

太平军是从古苏冲这一隘口撤走的,而秦日纲就奉命率领一千余人在隘口坚守,掩护大队人马撤退。

4月6日,乌兰泰率领清军追至古苏冲,随即就与秦日纲的人马展开了激战。秦日纲利用险要的地势顽强阻击清军,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永安突围中的大峒伏击战

乌兰泰见正面强攻不成,便命令清军从两侧的山峰爬上去,然后向下进攻。这一招倒是很灵验,太平军遭到两侧山峰冲下来的清军的进攻,再也坚守不住,只好撤退。乌兰泰顺利地冲过了古苏冲隘口。

此时,乌兰泰手下的清兵约有一万余人,都是所谓的“精锐”。他指挥着这些“精锐”继续向前追击。夜里又下起了大雨,幸好附近有清军的旧兵营,乌兰泰等人就在这里暂时栖身。雨停之后,他们又继续追赶,在4月7日黎明时分,终于在龙寮岭发现了太平军的大队人马。

这一批太平军除了秦日纲的掩护部队外,主要是大量的家属妇孺,由于大雨所以行军迟缓,而且他们在强敌的追击下,也没有连夜行军,竟然在龙寮岭休息了一夜。结果被清军给追上了。

乌兰泰发现了太平军的踪迹后,立即命令清军首先抢占龙寮岭的高地,然后从高地向下冲杀。清军趁着清晨的浓雾,偷偷爬上了龙寮岭的山峰,随即向着山谷里还在休息的太平军发起了猛攻。

清军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而太平军至少有一半都是随军家属,同时又被敌人打了个冷不防,因此太平军大败。

乌兰泰在事后的奏折中说道:“……我军自高下击,毙贼二三千人,其中大小头目不可计数。夺铜铁炮三十余件,抬枪、子母炮四五百件,刀矛、旗牌约两千余件,不暇拾取。贼尸叠压满谷,路为之塞,水为之赤……”

《李秀成自述》中说这一仗太平军损失两千余人,占到了太平军总数的十分之一。实在是太平天国自从起义以来最为惨重的一次败仗。

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永安突围中的大峒伏击战

龙寮岭之战获胜后,乌兰泰气焰陡升,竟然不再把太平军放在眼里,试图一鼓作气获取全功。可是此时各种客观条件并不利于连续作战。一来,天降大雨,数日不休,道路湿滑难行;二来,清军追击得太快,后勤补给跟不上。清军士兵只能靠着随身的干粮充饥,多数人饥肠辘辘。另外,清军不知道的是,由于在龙寮岭被杀害的主要是太平军的家属亲人,所以太平军将士从上到下悲愤交加,人人都盼望着与清军决一死战,为自己的亲人报仇雪恨。太平军已经成了一支哀兵。

(四)

就在乌兰泰跃跃欲试,想要乘胜进军的时候,老将向荣率领人马赶了上来。他得知乌兰泰要继续前进就急忙劝阻,其余的将领也纷纷表示现在这种情况无力再战。因此,乌兰泰只好接受大家的意见,暂时休息,等候后勤补给到来,大家吃饱饭以后再继续搜索前进。

当天夜里又下起了大雨。天亮时分,雨停了。这时,派出去的侦察兵回来向乌兰泰报告;在前方不远的大峒山谷里发现了太平军的踪迹。他们正在生火做饭,还声称要向着仙回岭方向转移。

乌兰泰一听,陡然兴奋起来,不顾全军官兵还没来及吃早饭,立即下令集合出击。向荣正在山坡上一个草棚子里休息,见乌兰泰要出击,急忙上前拦阻,建议他派人侦察清楚后再说。乌兰泰觉得这是向荣在嫉妒自己,想要阻止自己再立新功。于是,他根本就不理睬向荣,拍马前进,领着本部人马直奔着大峒方向杀去。

向荣见状,只好也带领人马跟上,一万多名清军在帮办军务乌兰泰、提督向荣,以及六位总兵的带领下,一起杀进了大峒山谷。

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永安突围中的大峒伏击战

大峒地区是一个四面环山的谷地,谷地中间有个大峒村。此时山谷里大雾弥漫,能见度不佳。乌兰泰和贵州镇远镇总兵秦定三带兵首先杀入谷内,天津镇总兵长瑞、甘肃凉州镇总兵长寿、湖南绥靖镇总兵和春带兵随后跟进。向荣手下的河北镇总兵董光甲、湖北郧阳镇总兵邵鹤龄也跟了进去。

这时,山谷内炮声四起,喊杀震天,埋伏在各处的太平军都奋勇地冲杀了出来。他们一个个脚穿草鞋、手执钢刀,勇猛无畏地与清军展开了肉搏战。清军最害怕的就是肉搏战,在人数占据劣势的太平军面前,清军也不敢肉搏,纷纷向后撤退,结果整支队伍阵型大乱,溃不成军。

清军总兵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都在激战中被太平军所杀。其余被杀的副将、参将、游击、千总等军官不可胜数。

乌兰泰在激战中连人带马滚落到了山涧之中。在山涧之内,他遇上了同样落下来的黔军总兵秦定三。这一对难兄难弟相互扶持着,狼狈不堪地逃出了大峒山谷。

在各位总兵中只有和春冲出了重围,在山谷入口处遇到了向荣的接应。向荣的作战经验比较丰富,早就命令手下的士兵准备好了抬枪,看到太平军攻了过来,立刻轮番射击,挡住了太平军的冲击。就这样,向荣接应着谷内的溃军逃出了山谷,包括乌兰泰在内,大家一口气又逃回了古苏冲,这才站稳了脚跟。

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永安突围中的大峒伏击战

大峒伏击战是太平天国起义以来战果最为辉煌的一次胜利。李秀成回忆称此战杀死清军四五千人,缴获无数。乌兰泰手下的部队只剩下了几十个人,向荣手下也有八百人战死。而四镇总兵的阵亡更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总兵是绿营中的高级军官,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军长。一场战斗战死四位总兵,这在清朝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五)

大峒伏击战胜利的意义非常重大。这一战歼灭了清军所谓的“精锐”四五千人,给了清军以沉重的打击,清军上下从此对于太平军闻风丧胆。经过这一战,清军除了被动地守城之外,就再也没有哪一支部队敢于主动进攻太平军了。在此后的战斗中,清军包括向荣在内都只敢远远地尾随太平军前进,没有人敢于正面拦截。这种局面一直到了1854年湘军出现后才得到了改变。

而对于太平天国方面来说,这一战让全军上下士气大振,所有的人都意识到所谓绿营精锐也不过就是如此,因此,太平军的作战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永安突围后,太平军的目标原本是占领昭平县,但是大峒胜利后,杨秀清立即下达命令,全军进攻广西的省城桂林。此后,便是长达一个多月的太平军围攻桂林的战役。

可以说大峒伏击战是太平天国真正的定国之战。这一战奠定了太平军对于清军的优势地位,太平军从此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正是靠着这样的一种优势,太平军才在一年后攻克了南京,从此与清王朝分庭抗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