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信小程式想要的,是那些“無法檢測的流量”

昨天張小龍在朋友圈秀的一張截圖又讓時隔2個月的“微信小程式”回歸公衆視野,炸裂的程式員從技術角度解讀着小程式的無限可能,科技媒體則再次柯南附身般推理着小程式對生态帶來的蛛絲馬迹。

大家在無限的興奮、揣測、期待中,分裂出了兩派觀點:

1.贊成派:“小程式”其實是微信提高了自身對于html5的特性支援能力,開放了更多的系統調用,支援多平台相容,并提供了豐富的架構、控件和系統調用能力。

包括并不限于:架構、視圖、各類基礎控件、表單、多媒體支援、地圖、畫布、websocket、資料存儲、位置資訊、裝置資訊(包括系統資訊、重力感應、羅盤等),能夠取代至少80%的native app,簡直是創業的新方向。

2.反對派:“小程式”以及即用即走的概念和提法與百度輕應用、阿裡生活、java的 applet、iphone/ipad的imessage裡的輕應用等如出一轍,巨頭們都已經早就提過了,“微信小程式”不過是張小龍在炒現飯,ba都做不好t肯定也沒戲。

兩派觀點各有千秋,不過,我相信張小龍不是個愛炒現飯的人,而基于技術的探讨也無法揣測“微信小程式”将來的變化。

“微信小程式”将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就單單的是一個超級web app?還是隻是為了給大家手機節省一些空間?

無法監測的流量

肯定不是這樣。

其實,無論是淘寶、京東這些電商網站,還是頭條、搜狐等内容聚合平台,以及滴滴、美團這樣的生活服務網站,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訪客到底從哪裡來?他們的訪客到底是怎麼樣的?

對内容平台而言,通過在文章底部設定帶url連結的分享按鈕,通過流量分析工具(網盟、qlik或自己開發的元件)可以大緻描繪他們的内容被誰看了,誰通過這些内容下載下傳了他們。

但實際上,根據radiumone的報告顯示:全球70%的内容分享都是在“無法監測的”管道完成的,80%的點選來自于“無法監測的管道”的資訊源,僅有23%是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wechat等社交平台完成的。

也就是說,頭條、搜狐這些國内熱門的内容聚合平台,他們所監測到的資訊源和内容擴散人群其實是微乎其微的,在2016年q2微信月活達到8億後,8億使用者在微信端中對他們内容的交換、擴散,和app下載下傳的情況更如同未知的冰山底部。

而隻有商品頁外鍊的電商平台,更是對這8億使用者的商品頁分享行為霧裡看花。

但實際上,這8億使用者,乃至整個中國10億以上的使用者分享的内容和他們的行為,正是人口紅利消失,網際網路進入新常态,所有産品必須關注使用者體驗更新和深耕細化使用者人群的關鍵所在。

這高達70%以上的“無法監測的巨大流量”,我們稱之為“dark social”(暗社交),由alexis madrigal在atlantic的專欄中首次提出。

“微信小程式”的野望應當在此,也必須在此。對于成就第一代網際網路超級app的張小龍來說,“dark social”(暗社交)下依然靜寂的流量冰山,正是微信搶占下一代網際網路平台流量的重要砝碼。

早在3年前,張小龍在接受《商業價值》采訪時也曾談到微信是什麼:“你如何使用微信,決定了微信對你而言,它到底是什麼。”或許,也能從側面反映他對微信成為一切的心緒。

微信小程式的遐想

對于“dark social”(暗社交)的挖掘,除了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等國外的内容平台已經在探索外,adidas在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和line等社交平台上也成立了所謂的“tangosquads”社群,每個社群100-250人之間,成員分布在全球15個核心城市,以16-19歲的社交app活躍使用者為主。

此舉,也是adidas對暗社交的探索,通過具體到人的流量單元,它能夠了解目标消費群體的主流意識,并從深層社交中,拿到fb、ws平台無法監聽到的一手資訊(使用者對産品的玩法照片、未對外釋出的産品評論等),這些資訊由于在私密中進行,相比淺層社交的資訊更為可靠。

相比,“微信小程式”絕不是就把“連結”放到手機主屏上那麼簡單,而微信要形成類似tangosquads社群聚合更是要容易得多。對于電商、内容平台、生活服務,“微信小程式”都有無限遐想的空間。

·對于電商:假設通過“微信小程式”電商平台建立自己的聚合外鍊,無疑能夠極大拓展“使用者嗅覺”,通過對8億使用者分享某件商品的行為,預測接下來使用者的消費走向,甚至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心态,以及他們的消費品位,對電商來說也許是一直無法釋懷的打破商品到平台再到人的巨大藩籬的重要手段。

·對于内容平台:對内容平台更為利好的是,伴随着更多的流量被捕獲,内容的價值将被放大,曾經被動投放的無用功,将在對使用者二次、三次乃至四次分享後得到的曝光資料分享後,成為面向更為精準人群的主動投放。

從海外的情況來看,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以及bbc已經意識到這一價值,并在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app中植入了相應的插件,并不斷優化内容和投放人群。

·對于生活服務:以滴滴為例通過對點選服務小程式的采樣,以及使用者對該服務在微信上的分享情況,并把關鍵詞控件整合到分享連結中,也不難得出使用者對哪些産品在滴滴上的廣告投放感興趣,并為滴滴品牌合作提供參考範例。

能夠給滴滴以啟示的是,英國的職業自行車teamsky也正在利用類似的“小程式”做同樣的事,他們把radiumone開發的技術網址縮短服務(urlshortner)和分享控件整合到自己的内容後,形成一個檢測關鍵詞、短語的“小程式”。

隻要閱聽人與内容進行互動就會被記錄下來,找不到自己合作夥伴的teamsky通過分析發現,音樂和汽車是它的閱聽人在暗社交管道比較熱衷的話題,這個發現也最終促使捷豹決定與team sky續約。

是以,聯想到微信開屏頁一個人仰望巨大月亮的正面,“微信小程式”到底能做什麼?它的終極目标是什麼?或許,那潛藏在月之暗面的“dark social”正是張小龍的下一個目的,也是讓微信最終成為一切的目的。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