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希臘哲學發展脈絡梳理(八)——柏拉圖和他的哲學思想(Ⅰ)

作者:金小钺

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内容較多,筆者将分兩篇文章講述,另外筆者把每個内容拟上小标題,以更便于閱讀。

理念論

要了解柏拉圖的哲學思想,首先要對他的理念論有一個了解。我們一般認為理念是存在于人腦中的,人總是先看到了客觀世界中的事物,然後在頭腦中抽象出事物的理念,是以理念是主觀的。而柏拉圖認為理念是既客觀又主觀的,客觀之處在于,理念首先在理念世界中獨立存在,人腦中有了理念,人按照腦中的理念創造事物,是以人腦中的理念又是主觀的。比方說,木匠創造一張桌子,首先“桌子”的理念獨立存在于理念世界,然後木匠在頭腦中有了“桌子”的理念,再按照這個理念制造出我們能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桌子,現實世界中的桌子是對“桌子”理念的模仿和分有。

古希臘哲學發展脈絡梳理(八)——柏拉圖和他的哲學思想(Ⅰ)

柏拉圖還将理念世界分成六層,如金字塔的形式,自下而上分别是:1.自然物的理念,如花、草、樹木;2.人造物的理念,如桌子、椅子;3.數理理念,如方形、圓形、大于、小于;4.哲學範疇的理念,如存在與非存在、動與靜;5.道德審美的理念,如正義、勇敢、智慧;6. 最高理念,“善”。除了理念世界以外,柏拉圖認為還存在一個感覺世界,即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感覺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它既存在又不存在。存在是因為它分有了理念世界的形式,不存在是因為組成它的質料來源于原始物質。原始物質是一片混沌,是非存在。理念世界、感覺世界和原始物質組成了柏拉圖理念說中的三級世界。三級世界有如下特點:第一,個别事物趨向于它的原型;第二,低級理念趨向于進階理念;第三,所有理念趨向于最高理念——“善”。有趣的是,對比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說”,我們可以發現,柏拉圖認為的原始物質(非存在)正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存在。

古希臘哲學發展脈絡梳理(八)——柏拉圖和他的哲學思想(Ⅰ)

創世論

柏拉圖的理念論可以說明人造物的形成,卻無法找到自然物中的“制造者”。能遵循自然物的理念去創造自然世界,這個工匠不能是人,隻能是神。自然而然地引申到柏拉圖的創世論:德木格(神)根據頭腦中自然物的理念将已經存在的原始物質(質料)加工成了自然物。對比基督教的上帝創世論,他們的共同點在于都存在一個超自然的神根據頭腦中的理念創造自然世界。差別在于:德木格并不創造質料,隻是工匠;而上帝是在沒有任何質料的情況下,從嘴中說出,無中生有地創造了自然世界。

古希臘哲學發展脈絡梳理(八)——柏拉圖和他的哲學思想(Ⅰ)

線段理論

柏拉圖的認識論和他的理念論(本體論)是一緻的,他用“線段理論”來闡述他的認識論和本體論的對應。與原始物質、感覺世界和理念世界相對應的三個認識論階段:無知、意見和真理。原始物質對應的是無知,代表一片混沌,渾渾噩噩。上升到本體論的感覺世界,對應的是意見,意見又可分為想象和信念兩段,信念是對感覺世界中具體事物感性的認識,想象隻是對事物的影子的認識。顯然,想象比信念更低一個層次。再往上與理念世界相對應的是真理,真理也可分為理智和理性兩段,理智是指對如數理等理念的認識,需要通過感官刺激加以感覺,理性則是最純粹的抽象的哲學範疇的認識,不需要借助感官來認識,比如存在、美等等,顯然理性又比理智高一個層次。所有的意見和真理又被統稱為知識,與無知相對立。

古希臘哲學發展脈絡梳理(八)——柏拉圖和他的哲學思想(Ⅰ)

洞穴理論

柏拉圖用“洞穴理論”舉例說明了人認識真理的過程。假設有一群人從小被綁在山洞中,他們背後是各種形象(人、貓、狗等)的傀儡來來回回,再往後是映照傀儡的火把,這些人被固定住了無法轉身,隻能看到眼前的牆壁上傀儡的影子,由此,他們以為這個世界就是由這些影子組成的。如果他們的其中一個被解開了捆綁、站起來、轉身,就會發現原來影子并非世界的事實,而是傀儡。當他走出山洞,看到外面世界的花花草草,才知道洞裡的傀儡也隻是對洞外世界事物的模仿,當他再擡頭看到太陽,最終意識到,太陽才是令萬事萬物得以被看見的原因。我們将洞穴理論中提到的事物與柏拉圖的本體論和認識論的概念一一對應:傀儡——感覺世界、信念,外面的人和事物——理念世界、理智或理性,太陽——終極的善,當然最早看到的傀儡的影子,便是感覺的影子,對應的也隻是感覺世界的想象而已。(未完待續)

––––––––––––––––––––––––––––––––

本系列主要參考資料:

趙林、鄧曉芒的西方哲學史課程;

samuel enoch stumpf, james fieser 《西方哲學史》;

柏拉圖對話錄選:《歐梯佛洛篇》、《申辯篇》、《克裡同篇》、《斐多篇》等;

其他不斷增加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