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1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強調,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将如期舉行,國際奧委會相信日本方面正在妥善進行防止疫情擴散的應對措施,保證奧運“不延期,不易地”。談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時,菅義偉稱,“将為舉辦對運動員和觀衆而言安心安全的大會切實推進籌備工作”。與此同時,日本奧運大臣橋本聖子也表示,3月26日開始的東京奧運會聖火傳遞也将照常進行。
近日,日本民間漫畫家所創作的各國奧運二次元形象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為acg大國的日本,日本政府從動漫中看到了機會,将其作為“軟工具”加以宣傳。在被新冠疫情陰霾籠罩的當下,動漫成為了療愈人心的絕佳手段。
在https://world-flags.org 網站上,漫畫家自發根據世界各國國旗的顔色和圖案,結合武士、消防員、僧侶等日本傳統職業的服飾,設計出相對應的動漫形象。27個國家代表被分為示英都、北歐五神、啞聖庵、亞細亞龍虎、美亂騨守璃威、鷹鹫連合、奇迹之子7大類型。各國國旗拟人形象精緻細膩,特色分明。
美國
美國星條旗拟人形象叫作駄須天(justin),他的設定是一名年輕武士。他好奇心強,愛看美式足球比賽、吃漢堡,繼承了世界警察的頭銜。
加拿大
加拿大“雖然性格像楓糖漿一樣甜美,但一遇到戰鬥就會冷靜下來"。拟人形象黃阿弩(keanu)身着楓葉戰袍,腰間墜飾的羽毛暗示了他骁勇善戰的性格。
德國
德國外禦流具(george)是一位力量型選手。身材高大,但心思細膩分明。當然,他最愛的還是家鄉的啤酒和香腸。
俄羅斯
氷土流(fedor)代表了俄羅斯。沒想到擅長格鬥的他其實是一個害羞、親切,常常遲到的人。
日本
作為東道主的日本釜本(kamamoto)性格開朗,他常常在各國的争吵聲中扮演斡旋者的角色。
英國
優雅紳士的宇位裡阿夢(william)來自英國,他經常置身于冷靜和熱情之間,客觀地進行判斷。
法國
法國亜蘭(alain)愛看電影,他的設定是一位心胸寬廣的上司者,什麼煩惱都可以找他咨詢。
意大利
意大利助晩弐(giovanni)性格活潑好動,他認為快樂生活才是人生的樂趣。對他而言,足球和搭讪就是快樂的源泉。
挪威
無九(munch)是斯堪的納維亞兄弟的次子,性格自由奔放,他來自遙遠的挪威。
芬蘭
芬蘭雷弧念(räikkönen)有超強的觀察力,頭腦敏銳。喜歡的事情是“森林浴”。
冰島
"破天荒,個性派,肌肉男。”這幾個詞語很好地概括了冰島軍浄雲閃(gudjohnsen),别忘了,他可是維京人的後裔。
丹麥
丹麥久利須天仙(christensen)上司氣質強,有統帥能力,高冷的他最讨厭滿員的公共汽車。
瑞典
印弘芭琉(ingvar)來自瑞典,他最喜歡仰望天空,自由奔放的性格大抵來源于此。
中國
中國炎龍諭(aaron)擅長書法和功夫,出生在國術精英家庭的他,自尊心比别人高出一倍。
南韓
羽駆千孫(chison)來自南韓,他将一邊唱歌跳舞一邊戰鬥作為目标,怪不得他會一邊吃炸雞一邊打電動。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阿漸武(axamu)是一名浪漫主義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他的人生信條。他最愛吃椰汁飯、遊覽古都。
泰國
泰國武亜華王(buacao)性格溫厚笑容不斷,誰能想到深藏不露的他是泰拳王者呢。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真春出伊華(maharudika)正直、純潔,一說謊就會被别人發現。
越南
性格溫厚的具園賊禦(guyen)來自越南,每天他都是一副優哉遊哉的樣子,不過,對于占蔔他可是認真的。
新加坡
新加坡豪剣水(gokensui)精通中英文,作為和平主義者的他不太愛說話,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呂度璃夏守(rodorigusi)能歌善舞,正義感爆棚的他經常把海盜打倒。
委内瑞拉
穂瀬(jose)性格開朗,在南美美女遍地的委内瑞拉,他卻不近女色,大概還沒從情傷中走出來吧。
智利
智利佐佐(za-sa)自尊心很強,超酷。他的愛好是觀察企鵝、仰望星空。
墨西哥
墨西哥魏禮瑠摸(guillermo)我行我素、個人主義,醉心鑽研玉米片的制作。
科特迪瓦共和國
科特迪瓦共和國怒呂具羽(drogba)是一個熱愛地球、喜歡在地上睡覺的男孩,他非常讨厭海洋垃圾。
喀麥隆
笑夢望真(mboma)來自喀麥隆,b型血的他外向熱情,酷愛時尚,最喜歡占蔔和許願。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音古茶(okocha)是一名一流吉他手,業餘生活中,他也會下下棋、騎騎馬。
動漫:日本政府的“軟工具”
日本曆來是一個注重視覺表現和精妙細節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方要求動畫師制作宣傳片以動員群衆,動漫類型得到了擴充。日本戰敗後,漫畫和動漫産業又一次發生了轉向。從《鐵臂阿童木》到《神奇寶貝》,日本政府逐漸在漫畫找到了機會。
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破滅之後,日本緻力于用新技術打造新文化産品,使得它從一個産品制造大國,轉向一個文化産業輸出大國。日本的商業宣傳重心也發生了改變:由大規模營銷高科技産品,轉向對凱蒂貓和壽司等産品進行宣傳。
1997年,日本文化局開始支援漫畫、動漫、電子遊戲和媒體藝術展覽。日本每年都有文化勳章,頒予對日本文化有貢獻的人,不少漫畫家、動畫家都獲此殊榮。日本動漫大家可以把作品陳設在國立美術館和博物館,有時官方甚至出資在海外進行展覽。諸如東京國際動漫節、comic market動漫展,為日本國民、海外動漫文化愛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契機。
日本的電視動畫在20世紀90年代時便在海外市場上獲得良好業績,而2001年宮崎駿執導的《千裡千尋》上映後風靡全球,則成功打造了日本電影動畫的聲譽。2002年,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刊載了一篇題為《日本國民酷總值》的長文。作者道格拉斯·麥格雷(douglas mcgray)模仿國民生產毛額(gnp),提出了國民酷總值(gnc,gross national cool)的概念。麥克雷将其描述為“國家對商業趨勢的預計,對所推出産品的計劃,以及一個國家催生這些趨勢和産品的能力,而這些都可以為政治和經濟目的服務。”麥格雷眼光敏銳地指出,日本雖經濟頹靡,國力滑坡,但作為軟實力的國民酷總值不可小觑。
日本政府走上漫畫宣傳道路,必須得從前總理麻生太郎說起。他酷愛漫畫,并且力推“漫畫外交”。麻生的專車裡經常堆着不少漫畫,他稱自己一周要看約20本的漫畫周刊。當時外務省的官員為了跟上麻生的步伐,看漫畫成了每天的必修課。2007年,時任外相的麻生決定在日本外務省最新推出的宣傳手冊上,印上了很受歡迎的漫畫人物“神探柯南”。在16頁的宣傳冊中,柯南和他的朋友們來到了日本外務省,了解了這裡進行的各項工作。
同年,日本外務省宣布設立國際漫畫獎,面向全球漫畫迷開放,麻生太郎将這個獎項稱為“漫畫界的諾貝爾獎”,吸引更多海外年輕漫畫家到日本來學習漫畫。這一獎項的設立被視作是是“漫畫外交”的一個重要步驟。
對于日本人而言,漫畫似乎已經像“空氣”一樣離不開。日本政府的各個部門也利用群眾的共同愛好,通過漫畫這種接地氣的方式做宣傳。
2016年,日本将其國内選民年齡限制從20歲下調到了18歲。為了吸引這些人參加選舉,日本政府又借助漫畫來向這部分年輕人宣傳選舉的重要性。自民黨制作了一系列少女風格的漫畫,倡導年輕人積極為大選投票。
動漫産業已經成為日本的第三大産業。有觀點認為,現在已經進入了“acg”時代(animation動畫、comnics漫畫、game遊戲)。它的三位一體,拼湊出的是一個全新時代的沙盤。日本是“acg”這個新時代的領跑者。
據日本動畫協會的資料顯示,2017年日本的動漫内容産業市場的總體規模,包括動漫衍生産品市場,諸如動畫人物的使用授權、動畫人物的玩具制造等比上年增加8%,達到2.15萬億日元,比10年前增加六成,廣義動漫産業占日本gdp的10多個百分點。日本動畫在海外的人氣正是這一切的原動力。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