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性質兩次變更 有關部門竟“不清楚”
60畝承包地被“飄移”之謎
11月初,睢甯縣淩城鎮城北村薛東組部分村民向本報讀者熱線(025-84701119)反映:32戶村民的近60畝承包地,原來租給村裡開木材市場、擺放建材,去年10月木材市場搬遷,今年3月原地突然起樓蓋房建一座建材城,對此,這32戶村民很是茫然。
全村至今未發土地“确權證”
11月7日,記者趕到睢甯縣淩城鎮城北村,隻見“金淩建材城”内9幢建築已經出地面或正在打地基。周邊滿是廣告牌,寫有“住宅商鋪 合二為一”“淩城首家集居家、經營、投資、興業于一體的新型綜合市場”等字樣。公示牌上文字顯示,項目總投資5.5億元,占地57.1畝,2020年9月建成後預計年銷售額2.5億元,項目投資主體為江蘇潤淩實業有限公司。
在售樓處,一位售樓小姐熱心地将記者帶到沙盤模型前說:“我們商鋪都是3層樓高,面積最小的130平方米,一樓可以做門面,二樓三樓可住人。”銷售經理魏大鵬告訴記者,建材城商鋪銷售很火,已經有20多家建材商預定了門面房。
“聽說你們同被征地村民有沖突,商鋪産權未敲定?”記者問。
魏經理連連搖頭:“怎麼會?已經處理好了。商鋪有正規産權,40年,商業用地。”
“我們的承包地悄悄變成商業用地,咋能說沒沖突呢?”城北村村民薛亞培、薛培團、薛培節等不認可建材城售樓人員這一說法。
2001年3月,這32戶村民的承包地就被村委會流轉給淩北建材市場,年租金每畝500元,合同一簽就是10年。
淩北建材市場後來變成主營木材的木園市場,木材經銷商最多時有100多戶,2018年隻剩40多戶。其間,每畝500元的土地年租金和政府耕保補貼正常發放,這32戶村民就沒有同村委會續簽土地租賃合同。
2015年,周邊村民陸續拿到土地确權的紅本本,可城北村一戶都沒發,村幹部總以“沒辦好”“全村都沒發”為由搪塞。直到今年3月金淩建材城施工,在村民再三要求下,村裡才于5月給這32戶發了一張未蓋章的“二輪承包地塊示意圖”,稱這“相當于确權證”。
“本村其他村民連這張‘确權紙’都沒有。”薛亞培說,“不僅如此,自2018年7月淩城鎮成立‘城北村木園市場改造指揮部’,木材市場搬遷後,有人說我們32戶的承包地被征收了。可我們四處打聽,都說不知情。”
城北村土地“飄移”到淩城社群
11月8日,記者随村民薛培露、薛成凱去睢甯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申請資訊公開。
從業人員将淩城鎮國土地圖放大,一點點比對,薛培露等發現,他們這32戶的土地被編号為“2018-110”地塊,屬于淩城鎮淩城社群,“主人”為江蘇潤淩實業有限公司。而且,這近60畝土地已于2018年1月22日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
“城北村的地,怎麼變成淩城社群了?”“誰把我們承包地先轉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又轉成‘國有建設用地’的?”面對村民疑問,從業人員反複說“等資訊公開吧”。
資料顯示,“2018-110”地塊于2017年被轉為全省第6批次村鎮建設用地,于2018年12月4日公開“招拍挂”,被江蘇潤淩實業有限公司以2780萬元競得。
記者又随村民趕到淩城鎮國土資源所。“你們的地早就轉成建設用地了!”該所地籍檔案員倪波肯定地說。
“我們的地何時被轉變性質?您能不能在電腦裡幫查一查?”村民懇求道。
“我到所裡工作才幾年,我這個電腦也不是什麼都能查到。”倪波說,按照睢甯縣征地補償标準,這近60畝地上沒有青苗,屬于“建設用地”,每畝隻能賠償2萬多元。“現在,我們參照周邊村标準,給你們每畝5萬多元補償,已經很高了!”
村民們不服,于11月11日再次來到睢甯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申請資訊公開。耕地保護科劉科長解釋說:“城北村跟淩城社群一街之隔,城北村的地變成淩城社群的,我們可以在系統裡‘打更新檔’解決。至于調看地籍檔案,根據政府申請資訊公開相關規定,20個工作日内答複。”
先征用再補償涉嫌違法
11月11日,淩城鎮國土資源所所長王聳告訴相關村民,這近60畝土地确實是被征用了,征地款早已經打到鎮政府賬戶上,具體數字不便透露。
随後,記者電話聯系上城北村黨支部書記魏禮中。他說:“想拿補償款,這32戶需先把征地協定簽掉。村裡要把每家每戶多少地核實清楚,才能制表分錢。”
“土地性質的變更究竟怎麼回事?你知情嗎?”記者問。魏禮中回複道,他不清楚,“反正三四百萬元補償費早打到鎮政府賬上,今後發放是直接打到農戶卡裡,不經過村裡。”
11月17日,記者電話詢問淩城鎮國土資源所副所長劉宏業,該承包地2017年之前就已轉為農村建設用地,為什麼之後農民還能拿到土地二輪承包确權證明、每年還有耕保補貼拿?劉宏業沉默了幾十秒後說:“那我就不清楚了。不知道縣局知不知道,周末也問不到人啊。”
如果國土監管部門對兩次變更土地性質、先征用再補償等違規行為一問三不知,農民的知情權、收益權如何保障?
“我國實行嚴格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在征地過程中,需依法公開征地資訊和補償安置方案。隻有在村民代表簽名、依法實施征收并将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等征收補償款全部落實到位情況下,方可動土施工,否則均涉嫌違法。”北京炜衡(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封頂告訴記者。
人們有理由希望土地資訊公開後,睢甯有關方面能還這32戶農民一個明白、一個公道。
記者 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