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金融史(十九):以山西革命為基礎的金融機構-山西工農銀行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

為了扼殺紅色政權,國民黨政府在執行軍事"意志"的同時,制定了《推進福建省封鎖法》,對西蘇區實行經濟封鎖,以阻止蘇聯地區與外界之間的貨物流動和經濟貿易。1930年5月以後,在李李三"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的影響下,山西革命的基地遭受了一些挫折,但經濟金融戰線的工作卻在艱難的曲折中前進。

1930年6月,為了調整和激活經濟,擺脫經濟封鎖,解決蘇聯地區的"剪刀分歧"等經濟問題,原紅四軍委員會和中國共産黨特别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提出"成立西漢工農業銀行, 發行鈔票,以維持金融和手工業的發展以及農業生産,随時準備長期與敵人作戰。随後于9月在龍岩召開了山西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大會總結了山西省西部地區三年來革命鬥争的經驗,提出了财政和财政方面的部署,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正财政問題的決議》關于财政部分的觀點: "目前,為了調節金融,儲蓄現金,發展社會經濟,為了争取社會主義勝利的未來,唯一的出路就是成立西部工農業銀行、縣支(支)和西部政府總行。"同年11月7日,在前紅四軍委、中共專委的支援下,工農銀行在龍岩市下巷成立,由廬山為行長,曹津如為會計科科長,賴祖利為業務科科長兼秘書。

西部工農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發行貨币、存款、貸款、兌換等,準備發行以銀元作為貨币價值基礎的性質——銀元票據,并在龍岩縣設有分支機構,在每個區、鄉設有商業機構。山西工農銀行也是蘇區第一家合資合資的股份制銀行,自籌備之初,就成立了自上而下的股權委員會來募集股份。

紅色金融史(十九):以山西革命為基礎的金融機構-山西工農銀行
紅色金融史(十九):以山西革命為基礎的金融機構-山西工農銀行

工農業銀行舊址,建于1927年,位于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東城大街龍川東路96号,坐北南,單層騎乘式磚木結建構築,占地面積132平方米,是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一、西蘇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確定西工農業銀行有效發揮節約現金、調整财政的作用

為確定山西省基區局勢迅速開放,蘇聯西部政府釋出了一系列決議、通告等政策檔案,支援在短時間内提供和使用蘇聯貨币。

早在山西工農銀行成立之前,1930年9月,山西省工農軍第二次代表大會就制定了《山西省工農業銀行建設綱要》,提出工農業銀行将減輕山西省工農的一些苦難。它将成為山西革命群衆同敵人作鬥争的有力工具,更有利于擴大鬥争,争取社會主義勝利的未來。《綱要》強調"這是何等的重要組織",即提高工農銀行股份的方法,隻是為了動員群衆,并強烈呼籲和号召"山西省工農群衆"!動員所有人,讓工農業銀行實作這個目标!"

大會選舉廬山、張仲斌、曹璐如、鄧子輝、任藍、賴祖裡、黃偉仁為銀行委員會委員,廬山為委員會主任,成立山西省工農業銀行籌備辦公室,開始工作。除上述《建立山西省工農業銀行宣傳綱要》外,大會還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西溪工農業銀行章程》(以下簡稱《章程》)和《西溪工農業銀行業務操作規則》(以下簡稱《規則》)。《章程》和《條例》詳細規定了各項經營和經營名額的要求,一是銀行發行紙币、存款貸款、兌換、買賣金銀、代理金庫、代理發行債券、稅收等作為經營範圍。二是一般貸款月利率為0.6%,商業貸款為1%,以0.3%的低利率支援農民購買種子、化肥、牛等,幫助他們發展生産,以打擊高利貸和投機,打破國民黨反動黨在蘇區的經濟封鎖。定期存款在半年以上的人的月利率為0.3%,活期存款超過半年的每月利率為0.3%。第三,規範銀行的具體管理。《條例》界定了一套會計、負債管理、工(農)商業信貸、資本轉移、轉移結算、金銀兌換、貨币發行、國庫保護等運作的制度。

1931年1月,蘇維埃政府發出通知,要求一些地方不要使用紙币,該部和農業鈔票,"今後,我們大家應一緻支援紙币,以維持工農業銀行的信用。與此同時,政府和合作社實際上對兌現負有責任,那些不使用它們的人應該受到相當大的制裁。同年4月,西蘇聯政府再次表示,工農業銀行是鬥争的武器,是對敵人的有力攻擊,是對政權的進一步鞏固。工農業銀行應該在目前這場嚴肅的鬥争中發揮很大的作用,如果貿易和農業銀行有任何損失,那不是銀行本身的損失,而是蘇維埃政權遭受的巨大損失。

同年8月初,為了改善和鞏固銀行的信用,蘇聯政府釋出通知,要求所有人繳納土地稅,森林稅和繳款,應由工農業銀行票據多收;8月中旬,山西省政府再次釋出關于紙币流通問題的通知,稱"山西省工農業銀行是我們設立的西溪市農牧業股票集資銀行"。工農業銀行發行的鈔票總是随時完全通用兌現的,""西溪工農銀行紙質票據無論什麼交易都應該完全通用,繳納政府的土地稅可以盡可能地用工農業銀行的紙質票據來支付。

二是西蘇政府大力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積極發揮西部工農銀行的革命作用。

除了"三個指令、五神"的政策要求外,政府還積極組織各種宣傳活動,向群衆伸出援手,挨家挨戶地向群衆做說服,講解和宣傳工農業銀行的階級屬性和革命作用,確定銀行得到群衆的廣泛認可,促進蘇聯貨币的流通和使用。1931年11月7日,在西部工農業銀行成立一周年之際,蘇聯西部政府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如慶祝會議,工商業研讨會和展覽,擴大了銀行的影響力。在展會上,西工農銀行的從業人員做了一個獨特的設計,用金條成金塔,用銀元成銀塔來展示銀行的實力,從未見過這麼多金銀寶的群衆看到了贊譽,工農屬于自己的蘇維埃銀行更加自信。

在此次紀念活動中,擔任會計部部長的曹璐如也為紀念山西省工農銀行成立一周年撰寫了專文。文章提到,從實際來看要讓群衆清楚,工農業銀行是自己的銀行,每個紅人都應該加入自己的銀行!它希望聯系主要城市的企業,幫助他們在紅白地區進行貿易溝通!它将在任務下突破敵人的經濟封鎖,一方面幫助蘇聯地區增加和出口,另一方面,試圖引進大量日用品來供應群衆的需要!它應該有助于各種合作社組織的發展,以更大的實力,更多的資金,低息貸款給合作社,以發展社會經濟!在這篇紀念文章中,明确闡述了工農銀行成立的革命任務,其重要作用清晰可見。

三、西部工農業銀行持有多種發行儲備,統一貨币發行權,維護蘇聯貨币價值穩定

(1)募集股份。山西工農業銀行是蘇聯地區第一家實行股份制的銀行。自籌備之初,該行就成立了IPO委員會、各級政府、工會、軍隊組織募股委員會。資本定為20萬元,發行不記名股20萬股,分為1股、5股和10股。庫存黃金以銀元計價,現金不收紙币,黃金按時間計算。除了鼓勵工農積極參與股票市場外,蘇聯西部政府還要求地方合作社每100元資本至少購買10元股票,食品和救濟局每資本至少20元購買100元股票,各級政府, 工會和各機關從業人員,每人應至少購買1元的股票。

紅色金融史(十九):以山西革命為基礎的金融機構-山西工農銀行

西部工農業銀行IPO前景

紅色金融史(十九):以山西革命為基礎的金融機構-山西工農銀行

西工農業銀行股票的黃金收據

燕西工農業銀行從1930年8月25日開始募集股票,第一期計劃募集12萬元,即從合作社、食品轉撥局籌集6萬元,群衆、商人認購6萬元,但到年底隻募集了2萬多元。在向縣區發行之初,該股一直被當地蘇政府截獲、挪用,以緩解當地财政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銀行的發行過程。1931年4月、5月、6月,西蘇聯政府連續發出通知,要求将IPO劃歸縣、區政府,并在時限内完成,但由于"左傾"冒險主義失誤造成的嚴重危害,不少人被"社會民主黨"事件冤枉, 西部基地的武裝力量被削弱,基地的大片地區被肢解,從48個區到22個區,西基地損失慘重,銀行籌款擴張計劃尚未完成。

早在1930年9月,在"經濟、金融和土地委員會聯席會議"決議中,就有關于所用資金比例的規定。籌集的資金是根據30%的手頭現金、13%的市場流通、7%的社會保險(在發生意外災害時臨時使用)、對西蘇維埃政府的投資(重點是控制财政使用)、25%對各種合作社的投資和對蘇聯商店和蘇聯商店的投資的15%的基礎上配置設定的。土地生産。對于營業利潤,還明确規定西溪工農業銀行的配置設定比例應按儲備金的20%、員工獎金的20%和股東股息的60%進行配置設定。

(二) 統一的貨币。1930年11月25日,西蘇聯政府發出通知,要求:"為了友善金融設施的流通,臨時紙币自通知之日起印制3萬元,每張一進制,價格與光洋相同。"工農業銀行成立後,發行了三種面額的貨币,即1元銀元紙币和1角、2角銀元輔助紙币,1元紙币發行3萬元。貨币流通以龍岩、永定、上杭三縣為中心廣闊地區。1931年4月,西蘇聯政府規定了貨币的發行和管理,要求"如果合作社發行了紙質機票,則應立即向委員會登記"。今後,合作社不得出具紙質票據,如果過去簽發的紙質機票超過限額,則予以撤回",而合作社"應負責兌現和銷售銀行紙質機票"。此後,山西工農業銀行集中統一了山西革命基區的貨币發行權,避免了西部基地區縣信用社單獨發行貨币的現象。

紅色金融史(十九):以山西革命為基礎的金融機構-山西工農銀行

1元優惠券,1930年版西部工農業銀行

紅色金融史(十九):以山西革命為基礎的金融機構-山西工農銀行

1元優惠券,1931年版西部工農業銀行

紅色金融史(十九):以山西革命為基礎的金融機構-山西工農銀行

燕溪工農業銀行海洋2角輔助貨币票據1931年版

(3)材料儲備。"要實作貨币價值的穩定,就必須有保證穩定的手段——充足的物資",這是我們黨在革命鬥争中總結的重要金融法則。在被國民黨政府封鎖的蘇聯地區,白銀嚴重短缺。為了保全現金,提高鈔票的信用,山西省工農業銀行在實行銀本位制的同時,發行了以儲備重要物資作為補充的貨币。《憲法》規定發行鈔票,至少十分之三的現金或貴金屬或外币作為材料準備,其餘貨物或短期彙票或其他證券作為擔保出售,以確定貨币有足夠的材料作為抵押品,進而維持貨币價值的穩定。據該行保留的《每日計量》估計,截至1934年11月,山西工農銀行的金融資産,包括重紙、白鹽、雜貨、布料等重要物質資産合計6986.4元,占金融資産總額的9.75%,銀行還可以将這些重要物資以低于市場價格出售, 可以返還貨币,保證貨币穩定,提高紙質信用。

戰中,山西工農業銀行堅持辦理低息貸款、積極經濟、進行貨币鬥争、支援蘇維埃地區經濟、支援革命戰争。

工農業銀行主要履行發行紙币、低息貸款、代理融資等職能,以細緻的管理措施,為穩定蘇區财力、财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處理低息貸款,以支援蘇聯地區的工業和農業發展。當時,在長鼎南洋鑄鐵生産合作社、造紙合作社、樟腦公司等各縣都成立了一些生産消費合作社,山西工農銀行的低息貸款重點扶持農業生産合作社、手工業合作社、消費合作社等合作社,有的還為促進和繁榮蘇區經濟提供了必要的投入。 在永定,工農業銀行幫助當地資源開設石灰生産合作社、"農業合作社"和"農具合作社",以解決農業中的實際問題,如養牛、農具、化肥等;長鼎後來成為中蘇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被稱為"小紅上海"。

同時,工農業銀行也以幫助窮人為己任,通過互相救濟,救濟被軍閥摧毀、搶劫後其餘的農業勞工,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為了幫助農民解決對糧食的剝削和高利貸問題,山西省工農業銀行幫助各縣設立合作社,地方信用社向糧食調劑局和糧食合作社提供貸款,在收獲期間以較高的價格購買糧食,在糧食短缺時向農民提供15%的折扣, 穩定糧食價格,穩定農民生活,支援農林業經濟。這種最初的"糧食轉移貸款"方法也作為一種典型的經驗擴充到整個中蘇地區。

代理财政,管理政府收支。除了傳統銀行業的儲蓄和貸款業務外,工業和農業銀行還代表了西蘇聯政府的财政,相當于現代銀行機構的财政系統,政府,軍隊,機關群組織的沒收和捐贈都作為金融存款交給銀行, 彙集各種資金,統一财政收支,保證政府資金的正常收支。

收購金銀,熔化金銀币。燕溪工農業銀行在長定水東街設立專項業務部,上市存款貸款、外彙抵押、買賣金銀、經營儲蓄等業務。當時的黃金和白銀隻是買不賣,銀行主要是買黃金和白銀。為了及時購買金銀、金條,山西工農業銀行在常定成立了專門的熔銀廠,業務部收購的銀熔化成銀餅,鑄成銀元、銀角、金5根、10根兩根金條。蘇聯政府用這些銀元和金條來交換傳回基地所需的重要軍事和民用物資。後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成立後,工農銀行交出了所有庫存的銀餅。

經營進出口貿易。工農業銀行常定水東街商務部還辦理進出口貿易,将當地産品和木材、紙張、鎢礦等運輸到國民黨統治地區,回購急需的鹽、布、煤油、藥品等物品,并負責供應軍用食品。僅在1932年3月的贛州戰役中,紅軍的軍用食品全部由銷售部門供應,共有10多萬磅大米。

開始一場貨币鬥争。為了穩定和擴大蘇聯貨币發行和流通的範圍,集中現金,驅逐劣質貨币,避免群衆流失,山西工農業銀行面對雜币泛濫的混亂,在山西市場泛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占領山西基區的貨币市場, 并赢得了貨币戰場的勝利。一種是發行自己的紙币,并将現金存放在自己的紙币中。當時,在革命基地建立的金融機構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集中收繳和儲存現金,促進與蘇維埃地區以外地區的貿易,交換軍事物資。當時,與白區現金的貿易主要依靠白銀(現在的外國)硬通貨,是以蘇聯政府對黃金和白銀的管理非常嚴格,蘇聯銀元存放在銀行,隻需要支付提供紙币,并禁止黃金、白銀的流出,禁止黃金和白銀的投機, 如《西蘇維埃政府公告》"禁止私人購買金銀首飾",明确禁止買賣金銀,凡購買金銀者,處十倍罰款,在紅白區私下出售黃金和白銀者處以死刑;西蘇聯政府釋出交換公告,實行工農業銀行票據和類似海洋的價格,白區紙币按海洋價格下調40%的匯率政策,迫使雜币流出蘇聯地區。這些措施實施得很順利,在銀行成立一周年之際,蘇聯貨币完全占領了山西革命的基礎,這非常受群衆歡迎,當時需要102銀元來兌換西方工農業銀行的100元蘇維埃紙币。

1930年12月,由于"左傾"冒險主義失誤,龍岩縣淪陷,西工農業銀行跟随西蘇政府機構遷往永定虎崗,到1931年春夏之交,據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土地。1931年9月中旬,紅軍重構長廷,10月,西部工農業銀行傳回常定,并一直在這裡經營,流通範圍已擴大到龍岩、商行、永定、連城、甯華等11個縣的廣大地區。1932年,中蘇國民銀行福建分行在常定成立,山西工農業銀行得以繼續作為與群衆合資的銀行開展業務,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部隊被迫離開長鼎北後,延西工農業銀行留下的從業人員堅持記賬和經商, 直到11月10日,銀行從業人員冒着生命危險進村結賬、追回紙币,工農業銀行記賬的賬面金額為666.615元,主要來自國家商鋪食品總局,另有5685.67元支付給未付股息的股東。1935年春,革命形勢惡化,山西工農銀行不得不關門。

燕西培養了一批共和國銀行家、金融家、紅色金融人才,他們在那裡磨練了自己的成長,忍受着鮮血烈火的洗禮,除了為革命而犧牲的烈士之外,後來他們中的大多數成為中國新經濟建設的主人,如鄧子輝從中國共産黨委員會委員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國務院副總理成立;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賴祖裡1932年任山西省工農業銀行行長,新中國成立後任國務院财政司司長,司庫曹根權1932年被調到中蘇聯,1932年調到中蘇聯。 陝北省,曾任西北銀行處處長、銀行印刷廠廠長、陝西幹工委财政部長、東北銀行嫩江省行長、吉林省行長、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分行委書記、行長。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行長。太平區和豐田區信用社創始人,負責籌建西部工農業銀行,并擔任廬山市首任行長,1930年6月調任西蘇政府财政部長,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向北長征,按照廬山黨的訓示, 留在蘇聯地區堅持鬥争。同年,廬山被叛徒殺害,享年46歲。

山西紅色金融的曆史伴随着革命基地和山西中央革命基地的革命鬥争,由一群忠于理想信念的共産黨人在山西土地的光輝一頁中書寫,在困難和困難的情況下,不僅使西部成為中蘇地區的經濟中心, 也為蘇國家銀行探索了一些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革命鬥争經驗,山西信用合作社在毛澤東的指導下迅速發展。這是毛澤東合作理論的大規模實踐,是毛澤東的合作經濟思想在中蘇地區逐漸在祖國實施的開端。

(作者: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紅色金融史寫作小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