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子武士:北韓戰争時,日本人在幹什麼?

作者:快哉風

文/快哉風

  日本戰敗後的幾年裡,是一個被占領的國家。沒有軍事力量,經濟萎靡不振,無數失業大軍嗷嗷待哺。但是,北韓戰争救活了日本,大批來自戰争的訂單,讓日本迅速恢複了元氣。為此,當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話:“北韓戰争是神靈的禮物”。

影子武士:北韓戰争時,日本人在幹什麼?

1951年,日本演出團慰問美軍

  一、“北韓特需”救活了日本

  日本的優勢在于:1、勞動力豐富。日本僅僅複員的士兵就達到700萬,加上日本人工作勤奮、自律,願意工作很長時間擷取較低工資。2、距北韓半島近。日本占了地理優勢的光,大量物資從北韓海峽能源源不斷抵達半島。

影子武士:北韓戰争時,日本人在幹什麼?

日本人承接了北韓戰争的軍需大訂單

  美軍在戰争中,幾乎所有的軍事補給品都來自日本,海量的“北韓特需”訂單救活了日本的軍工、日用企業。拿汽車來說。戰敗後,日本的汽車生産工廠一度成為廢墟,但北韓戰争爆發後,為滿足登陸北韓半島的美軍交通需求,日本的汽車工廠很快開始重新轉動,在戰争持續的三年時間内,這種需求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美軍所有的軍用卡車,都是我們熟悉的豐田公司制造。《豐田汽車二十年史》如此記載:“我公司正是因美軍的訂貨而擺脫了危機,并且勞工的罷工、騷亂也因生産的恢複而平息。”

影子武士:北韓戰争時,日本人在幹什麼?

豐田汽車靠制造軍用卡車徹底複蘇

  在生活日用品方面,日本制造同樣大包大攬,比如聯合國軍的大量餐具和塑膠制品,都是日本企業制造。日本企業後來能夠成為世界性的陶瓷生産企業,也得益于這一時期打下的基礎。此外,除了大米、被服和少量肉類來自于南韓本土,聯合國軍幾乎所有的軍需産品和吃穿用生活必需品,全部來自日本。

影子武士:北韓戰争時,日本人在幹什麼?

飛機裝配工廠中的房間的日本勞工

  毫不誇張地說,北韓戰争救活了日本經濟:1950年-1952年,“北韓特需”總額達10億美元,1955年更是達到36億美元。從1955開始,日本的經濟年平均增長率近二十年保持9%,1968年赫然成為繼美國後世界第二經濟體。

  二、影子武士

  北韓戰争爆發後,美國的一些公衆人物立即提出建議:招募日本人在北韓作戰。1950年8月,民主黨參議員沃倫·馬格努森提出了一項參議院法案,允許美國軍方招募“日本志願軍”,費用僅為付給美國士兵的一半。但由于擔心軍事更新和南韓反對,此法案未獲得通過。

影子武士:北韓戰争時,日本人在幹什麼?

北韓戰争中隐藏着大批日本士兵

  盡管官方拒絕了招募日本人的計劃,但在美國軍事指揮官的暗中支援下,規模更大的日本“影子武士”仍在秘密參與戰争。

  據估計,大約有47艘掃雷艇、1200名日本水手參與了北韓戰争的掃雷行動,其中大多數是前日本海軍士兵,他們從未被清洗過,幫助美軍清掃了北韓多個港口的水雷。同時,大批日本的運輸船連同其日本船員被美軍招募,将部隊和物資源源不斷運抵南韓。在美軍仁川和元山登陸中,活躍着數以千計的日本船員和勞工。根據日本特殊采購署的估計,僅在戰争的頭六個月,就有56名日本水手和勞工在北韓戰争地區被殺。

影子武士:北韓戰争時,日本人在幹什麼?

北韓戰争期間停泊在佐世保港的掃雷艦

  此外,還有一些日本人直接參與了戰争,他們大多作為翻譯、司機、廚師和勞工存在,也同樣配發了槍支參與作戰。英國媒體報道曾在前線發現過日本人的屍體,而傳回日本的72名日本人接受采訪時,有15人稱曾用配發的武器作戰,多人受傷。

  北海道一個名叫高津的日本青年,是駐日美國一個軍事基地的廚工,1950年9月,他跟随美軍到了南韓,向中國邊界挺進。遭到中國志願軍的嚴厲打擊後,高津脖子上受了傷,卡賓槍也扔掉了,他回憶說:“中國人每天晚上都來戰鬥,許多人被殺,我幫助受傷的人上了卡車……待在卡車後面頭昏眼花。”最後,高津由于精神崩潰,被送往後方醫院治療。

影子武士:北韓戰争時,日本人在幹什麼?

90歲的中谷俊一展示死去的弟弟照片,他死于北韓戰争期間的掃雷作業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韓戰争中美國和日本簽訂了雙邊安全保障條約,促進了名為國家警察預備隊的軍事武裝建立,以補充盟軍在日本的軍事職能,這也是日本自衛隊的前身。

影子武士:北韓戰争時,日本人在幹什麼?

成立于1950年的國家警察預備隊(陸上自衛隊前身)

  可以說,日本之是以能從戰敗後迅速崛起,重新回到國際舞台,主要就是靠北韓戰争作為聯合國軍的運輸大隊,實作了本土經濟的快速發展。因一場戰争轟然淪入廢墟,因另一場戰争從廢墟中悄悄爬起。

  參考資料:《戰後戰士:北韓戰争中的日本戰鬥人員》、《北韓被遺忘的日本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