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的名字常被朱老總挂在嘴邊,忠于大清,手下卻有一幫革命将領

作者:曆史控

今天要說的主角是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李經羲。熟悉朱老總的人應該聽說過李經羲這個名字。因為朱老總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提到過這個名字。

朱老總年輕時想上雲南講武堂,于是徒步從四川走到了雲南,可是錯過了報名日期。正當老總與學校從業人員争吵時,吵鬧聲引起路過的李經羲的注意。李經羲見老總氣質不凡,于是讓人破例留下了老總。朱老總後來經常說李經羲對他有知遇之恩。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對清王朝忠心耿耿。然而,他手下卻培養了一批反對清朝統治的革命黨,這其中也包括老總。

他的名字常被朱老總挂在嘴邊,忠于大清,手下卻有一幫革命将領

李經羲生于1860年,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又有仲宣、仲軒、宓生等稱,晚号蛻叟。他是晚清重臣李鴻章之侄、李鶴章的第三個兒子。出身可謂顯赫。光緒五年(1879年),李經羲捐了個道員,算是步入仕途。1887年6月,李經羲出任四川永甯道道員,此後升任福建布政使、雲南布政使等職。光緒二十七年(1901)升為廣西巡撫,随後調任雲南巡撫。1902年12月,又調任貴州巡撫。1904年5月,再調廣西巡撫。1905年冬,改任安徽鐵路礦務總理。1909年2月,升任雲貴總督。

他的名字常被朱老總挂在嘴邊,忠于大清,手下卻有一幫革命将領

李經羲長期在雲貴、廣西地區任職,對這些地區的情況十分熟悉。

在李經羲任雲貴總督期間,他做了一件對中國近代史程序影響很大的事,那就是創辦了雲南陸軍講武堂。

李經羲創辦陸軍講武堂,目的是為了培養軍事人才,提高清軍戰鬥力。他對這所軍事院校的創辦傾注了巨大心血,他曾說:“我雲貴總督可以不當,但是講武堂不可不辦!”

講武堂漸成規模後,1911年2月,李經羲又邀請在廣西的蔡锷,到雲南昆明,擔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并兼任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 。這才有了日後蔡锷等人上司的重九起義和護國運動。

他的名字常被朱老總挂在嘴邊,忠于大清,手下卻有一幫革命将領

可有趣的是,李經羲創辦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初衷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結果這個學校卻培養了一批推翻清朝統治的将領。辛亥革命中,勇立潮頭的衆多革命将領,比如李根源、顧品珍、唐繼堯、李鈞烈、何應欽、老總等等人物,都畢業于雲南陸軍講武堂。

從現存的史料裡看,李經羲對維護清朝的統治是盡職盡責的。李經羲在曆任官職上所留電文、指令非常多,基本都是指使下屬治理軍隊、剿匪、鎮壓反叛等等事務,可謂盡心盡力。

他的名字常被朱老總挂在嘴邊,忠于大清,手下卻有一幫革命将領

其實李經羲也不是糊塗人,對于清王朝“命不久矣”的現實,他也很清楚。無奈他從小接受的忠君愛國的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其家族的影響,是以他一方面反對革命黨,另一方面又了解和同情革命黨。革命黨人蔡锷、李根源等,在他眼皮子底下進行革命活動,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當沒看見。有人提醒他:“講武堂多革命黨,虎大傷人。”李經羲置若罔聞,并不理會。蔡锷身處困難時,李經羲還資助他500塊銀元,并收過他的門生文章,還将人家揭發蔡锷反朝廷的密信拿給他看,勸其小心謹慎從事。

正因為李經羲并沒有逆曆史潮流而行,是以雲南重九起義之後,蔡锷說李經羲對革命尚有功勞,由參議會做出決定,将李經羲全家禮送出雲南,并未加害。

他的名字常被朱老總挂在嘴邊,忠于大清,手下卻有一幫革命将領

後來李經羲乘火車經越南、香港,輾轉到達上海。後又到青島,與一群清朝遺老大臣聚居在一起,優哉遊哉。袁世凱上位後,李經羲又曾接受征召,到北京接受過職務。1917年,李經羲接受總統黎元洪之邀,出任國務總理兼财政總長。當時,正是張勳發起複辟清室的高潮。張勳複辟鬧劇轉眼即敗,李經羲在總理職務上幹了不到一周就下台了,從此退出政壇。避居蘇州,安享晚年,于1925年病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