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紅色精神,走進陳潭秋故居

陳潭秋,名澄,字雲先,号潭秋,湖北黃岡縣陳策樓人,中國共産黨創始人和早期上司人,無産階級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劉伯垂等7人建立武漢共産主義小組。1921年7月與董必武參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國共産黨。1943年9月27日和毛澤民、林基路等人在迪化(今烏魯木齊)被秘密殺害。陳潭秋發表的《中共第一次大會的回憶》,被史學界公認為最早回憶并公開發表的有關中共一大内情的重要文獻。

今天有幸走進陳潭秋故居,陳潭秋故居坐落在湖北黃岡烽火山南麓、巴水河西岸的一座村莊裡。在這個普通的村莊裡,陳潭秋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開始了他很不普通的一生。

村口的牌坊,陳潭秋烈士全身銅像矗立在一片蔥茏的松柏中,他飽含深情的目光西指之處,即是當年的故居。故居始建于清代,1928年曾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僅存石雕門柱和天井。1980年,當時的黃岡縣人民政府作了部分修複,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了館名。

一進兩重的磚瓦房就是“陳策樓”,與現在本地的鄉鎮同名。曆史上這裡原是陳氏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堂,後來成為了陳潭秋、董必武等人秘密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93年,“陳策樓”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機關。這裡誕生了鄂東第一個黨小組,成立了黃岡臨時縣委和第一個農民協會。可以說,這裡就是黃岡革命的發源地!

1896年1月4日,陳潭秋就出生在這座曾是書香門第的宅院裡。1912年,15歲的陳潭秋離開家鄉踏上了求學路。五四運動後,他結識了董必武,在董必武的指導下毅然投入了革命的洪流。1921年,陳潭秋和董必武出席了中共一大,之後便上司了震驚全國的湖北女師學潮和“二·七”大罷工。在這段時間裡,他結識了徐全直,兩人從相識到相戀,最後成為革命伴侶。1933年的冬天,徐全直懷有身孕即将臨産,而此時陳潭秋臨危受命将奔赴中央蘇區工作。夫妻倆痛下決定,将已有的兩個孩子送至外婆家。而誕下的第三個孩子,送回陳策樓,托付給家中的親人。一封事先串通的人的家書,陳潭秋言辭肯切地說:“我始終是萍蹤浪迹、行止不定的人。”是的,在血雨腥風的革命生涯中,他身負使命、颠沛流離、曆經磨難,顧不得嬌兒,更惜不得自身。1943年9月22日,陳潭秋在新疆被盛世才秘密殺害,時年47歲。

故鄉的鄉親們口口相傳着這樣一首歌:“你是偉人,曾經開天辟地;你是鄉親,走不出塆下的惦記。”歲月流轉,風霜經年。陳潭秋這個名字,寫在中國革命的征途中,寫在中國共産黨的黨史裡,更寫在故鄉人的心坎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