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潭秋:“要澄清這混濁世界”

陳潭秋:“要澄清這混濁世界”

湖北省黃州市黃州區陳澤樓村有一個被松柏樹覆寫的庭院,這是中國共産黨代表、黨的締造者之一陳坦秋的故居。

陳檀秋,1896年1月生于湖北省黃岡市。他出生在一個農舍,他的祖父,前清朝,在該地區很有影響力。

1916年,陳檀秋進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英語系。在那裡,他閱讀了進步的出版物,接受了進步的思想,并發誓要"澄清這個黑暗的世界"。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積極參加武漢的反帝愛國運動,成為學生愛國運動的先驅。同年夏天,他參加了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在上海見到了董必武,兩人如其所欲,建立了志同道合的革命友誼。1920年秋,在兩人的上司下,武漢成立了中國共産黨的早期組織,兩人成為中國共産黨的第一批黨員。1921年7月,陳譚秋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與其他代表一起,肩負起建立中國共産黨的偉大曆史使命。

1922年春,陳檀秋來到武昌進階師範中學任教,在他的培養下,大批學生走上了革命道路。1923年,他參與發起并上司了京漢鐵路勞工的有力罷工,後來又到安遠從事勞工運動和黨的建設工作。

革命失敗後,在嚴酷的白色恐怖下,陳檀秋堅持秘密鬥争,先後擔任江西省委書記、山東省臨時委書記、滿洲省委書記、黨五、六屆中央候補委員,上司各地勞工運動、學生運動和軍隊運動的工作, 并為黨的事業而跑來跑去。

1933年初,陳檀秋來到中央蘇維埃地區工作,後來成為福建省委書記。次年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和中央政府食品部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開始後,陳檀秋留在中蘇地區堅持遊擊戰,并擔任中共中央蘇維埃地區支部委員、組織部長。在遊擊戰中,他是一個先驅,憑借勇士用槍進攻的勇氣,戰鬥已經受傷。

1935年8月,陳坦秋赴莫斯科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後又參加了中國共産黨駐中國共産黨國際代表團的工作。1939年5月,奉命回國,化名徐傑,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與新疆軍閥盛世才進行了合理有益的鬥争,以發展新疆的經濟文化建設, 抗日救援運動,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2年,盛世才公開轉向蔣介石,走上反共道路。同年夏天,中共中央同意撤回所有在新疆工作的共産黨員。陳檀秋把自己放在最後一批撤離名單中,說:"我是這裡的上司,隻要有同志,我就不能去。9月17日,陳檀秋被捕。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了不人道的折磨,迫使他"出黨",但他始終是正義和不屈不撓的。

1943年9月27日,陳檀秋被盛世才秘密殺害,享年47歲。在1945年舉行的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由于新聞的孤立,他仍然被選入中央委員會。

新中國成立後,陳檀秋的遺體被安葬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南郊的烈士墓,墓碑由他的革命向導和密友董碧武親筆簽名:陳坦丘烈士墓。

革命的理想高于日子。陳檀秋畢生獻身于黨的事業,一生奮戰于黑暗,他執着的信念、對黨的忠誠、奮鬥的毅力、正義的誕生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

(作者:中央黨史文獻研究所)

來源:《黨的建設》雜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