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陈策楼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9月27日和毛泽民、林基路等人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被秘密杀害。陈潭秋发表的《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被史学界公认为最早回忆并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共一大内情的重要文献。
今天有幸走进陈潭秋故居,陈潭秋故居坐落在湖北黄冈烽火山南麓、巴水河西岸的一座村庄里。在这个普通的村庄里,陈潭秋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开始了他很不普通的一生。
村口的牌坊,陈潭秋烈士全身铜像矗立在一片葱茏的松柏中,他饱含深情的目光西指之处,即是当年的故居。故居始建于清代,1928年曾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仅存石雕门柱和天井。1980年,当时的黄冈县人民政府作了部分修复,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了馆名。
一进两重的砖瓦房就是“陈策楼”,与现在本地的乡镇同名。历史上这里原是陈氏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堂,后来成为了陈潭秋、董必武等人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93年,“陈策楼”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诞生了鄂东第一个党小组,成立了黄冈临时县委和第一个农民协会。可以说,这里就是黄冈革命的发源地!
1896年1月4日,陈潭秋就出生在这座曾是书香门第的宅院里。1912年,15岁的陈潭秋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路。五四运动后,他结识了董必武,在董必武的指导下毅然投入了革命的洪流。1921年,陈潭秋和董必武出席了中共一大,之后便领导了震惊全国的湖北女师学潮和“二·七”大罢工。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徐全直,两人从相识到相恋,最后成为革命伴侣。1933年的冬天,徐全直怀有身孕即将临产,而此时陈潭秋临危受命将奔赴中央苏区工作。夫妻俩痛下决定,将已有的两个孩子送至外婆家。而诞下的第三个孩子,送回陈策楼,托付给家中的亲人。一封托儿的家书,陈潭秋言辞肯切地说:“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是的,在血雨腥风的革命生涯中,他身负使命、颠沛流离、历经磨难,顾不得娇儿,更惜不得自身。1943年9月22日,陈潭秋在新疆被盛世才秘密杀害,时年47岁。
故乡的乡亲们口口相传着这样一首歌:“你是伟人,曾经开天辟地;你是乡亲,走不出塆下的惦记。”岁月流转,风霜经年。陈潭秋这个名字,写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中,写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里,更写在故乡人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