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于吳建農的《茶書評——周經民》和他的《陸雨茶學筆記》

作者:茶道湖南

唐代魯瑜的《茶書》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本關于茶葉的專著,被視為茶文化的經典之作,對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發展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後世茶和茶葉研究的源泉,《茶書》引起了茶葉研究者的注意,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茶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關于《茶書》的翻譯和注釋層出不窮,周景民的《陸禹茶書筆記》就是其中之一, 它于1987年2月印刷出版,比吳俊農的《茶葉評論》出版早了三個月。

早于吳建農的《茶書評——周經民》和他的《陸雨茶學筆記》

一、周景民介紹

周景敏,1916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信義縣毛平鄉,民國時期畢業于民營求實中學,在工業部合作湖南辦事處、大中華區茶廠等機關工作。解放後,在中國茶葉公司新華茶廠、中國茶葉公司湖南省公司、中國茶葉公司湖南公司常德辦事處、桃園茶廠籌備辦公室、湖南省農産品采購辦公室、湖南省棉花煙草茶葉貿易局、燕源茶廠從事茶葉生産經營工作,先後擔任副主任, 科長、科長等崗位。

周景敏不僅一輩子從事茶葉生産經營,還是一位嚴謹的茶葉史專家,撰寫了茶葉專著《陸雨茶學派筆記》和《黑壓榨茶葉制造》,參與編寫了《湖南省對外經濟貿易雜志》和《湖南省對外經貿史》一書。茶葉編纂部分,此外,他還撰寫了很多茶葉史、茶文化論文,如:"中國茶葉稅制簡述"、"中國茶葉紀念品新叢書"、"玉東茶史摘零"、陸瑜的下落續、陶偉《燕安華茶》詩集、唐代名茶集、宋代名茶集、 元明時期(1271-1644)名茶收藏、清朝民國時期名茶集、清代中國茶葉出口貿易、茶葉流行謬誤、《茶成詩——中國茶文化的奇緣》、《談茶名與語言起源》《湖南茶葉主要曆史資料叢書》、《唐詩茶葉栽培與采摘》《唐代茶葉産區》中,周景敏與王威廉合著的文章如:《劉玉玺西山蘭若茶歌就位》

周景民的《陸禹茶學派筆記》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成為1980年代《茶書》(注1)的六譯本之一,該書《透徹的原著、細緻的筆記、詳盡的考核、公正的理論》,以嚴謹的批判、準确的翻譯為茶葉行業、學術上的尊重和贊譽。

早于吳建農的《茶書評——周經民》和他的《陸雨茶學筆記》

二、《陸雨茶經校筆記》成書情

《茶書》在中國茶科學和農學史上發揮着重要作用,是茶葉人無法回避的經典和話題。自問世以來,《茶之書》一直在競争中被抄襲,在中國流傳着上百個版本,甚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文本版本在世界各地出版。雖然《茶書》隻有7000字,但内容非常廣泛,涉及茶葉和古代中國語音含義、曆史、地理、社會經濟等各個科學領域,《茶書》是用在古代書寫習慣上的,現代人不禁感到晦澀難懂。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周景敏就深切感受到陸瑜的《茶書》文本高雅,涉及茶科學與曆史、經濟領域,非現代一般青年茶葉工作者都能透徹地了解、有所領會,對此有所領略,才能探索、繼承和發揚《茶書》這部經典作品,從中汲取經驗, 對于我國現代茶葉産業服務的發展,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研究,收集資訊進行評論,經過七八年的努力,積累了一些資訊。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有人都迷失了。自1974年以來一直如此。特别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來自老社會的知識分子周景民深受黨的關懷,心情特别融融,在原有資訊的基礎上更加勤奮,豐富和深化,用現代語言注釋, 準備成陸瑜的《茶書筆記》初稿,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出版。

1986年5月,周景敏應邀參加在湖北省天門縣舉行的陸沊科研會第一次座談會,将初稿送出大會,引起極大的興趣,并督促将稿件公之于衆。會後,與他一起出席益陽茶廠廠長陳先靜的會議向湖南茶會獻身推薦,并表示大力支援,1986年8月,經湖南茶學會理事會讨論,決定印刷該刊物,并選舉王威廉、劉華航、劉平三人負責審閱草案,朱賢明負責聯系印刷等事宜。

周景民在得到湖南省茶學會理事會确認後,再次對初稿進行了修改和補充,題目為《陸雨茶學校筆記》。王威廉等三人對草案進行審稿,認為《魯煜茶學派筆記》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幫助廣大茶葉工作者學習和學習《茶書》,建議盡快出版。

在益陽茶廠陳賢京廠廠長的積極進取和大力支援下,在湖南省茶學會朱顯明專項部署下,湖南茶學會于1987年2月出版了《魯峪茶校筆記》一書,内部發行,印刷量4000冊。由于諸多因素,這本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至今尚未公開出版,這不能說是遺憾的事情。

早于吳建農的《茶書評——周經民》和他的《陸雨茶學筆記》

三、《陸瑜茶學派筆記》的内容及其學術價值

《陸雨茶書筆記》是周京民所著的一本書,是對《唐代魯瑜茶書》的翻譯和評論。

陸瑜的《茶書》隻有7000多字,《魯瑜茶書》多達10.6萬字,周景敏以明代新安王世賢學派為基地,并參考其他曆史書籍、茶書、醫學書籍等文獻,盧煜《茶書》,多年來進行了一次精細的學校調查, 分别在茶葉書的十章中,首先列出原文,第二列評論,然後列出翻譯,最後一列評論(第9章和第10章沒有評論)。

在這本書之前,《陸雨茶》有時是湖南茶學會會長朱顯明教授的序言,著有《自律》、《每一個案例》、《陸雨協作茶書的背景》,然後根據《茶書》的正文分為上、中、下卷共十章, 在卷上:一個來源,一個來源,兩組,三個創作;體積:四種樂器;下卷:五廚、六飲、七物、八出、九、十圖,每章分為茶書原文、筆記、翻譯和評論,最後是附錄、茶書原注表和參考書目。

周景敏對茶書的研究起步較早,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開始研究茶書,他憑借一個人的努力(吳俊農編寫了《茶書評論》,他隻提出了個人初步意見,委托專家,有張唐恒、鄧乃鵬、錢良、陳俊鵬, 陳延年、馮金軒、尹霞等參會者撰寫。),參考書目60餘種,精細學校調查、糾錯漏80餘字,盡可能對疑詞提出精确解讀,内容翔實,細緻解讀,翻譯準确,審校實實,客觀公正,為讀者了解和研究茶書提供幫助。

《魯禹茶書筆記》是湖南首部對茶書的系統研究,促進了對茶書的深入研究,對茶文化和茶藝複興産生了一定的影響,為後來研究茶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史上首次研究《茶書》,《陸雨茶書》将《評論、翻譯和評論》一書,早于吳君農的主編《茶書評》,是第一部全面注解、翻譯、審評的《茶書》學術專著,具有裡程碑意義。

早于吳建農的《茶書評——周經民》和他的《陸雨茶學筆記》

注1:其餘5本書分别按以下方式出版:鄧乃鵬《茶書筆記》、張方輝、趙聰麗、于勝福《淺層解讀》、傅書琴、歐陽勳《盧玉茶譯》、蔡家德、盧維信《茶書解讀》、吳建農《茶書評》。

作者: 王勇

責任編輯:鄧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