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初冬,59歲的淮軍參謀袁大華被調到新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遭到全國各地的響應,11月下旬,全國24個省區中有14個宣布脫離清政府。此時,新疆巡警袁大華和伊利将軍光複仍在清朝的指令之下。

新疆最後一名巡警袁大華
需要注意的是,自新疆從左宗璇手中奪回以來,劉金軒作為新疆的第一支巡邏隊,新疆仍保留着伊利将軍的軍事設定,畢竟新疆太大了,而且伊利與俄羅斯接壤,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伊利将軍實際上控制了北疆地區。
武昌起義後不久,新疆革命黨劉賢軍等人計劃在迪化煽動起義,後來被巡警袁大華發現,被包括劉賢軍在内的80多人殺害。
1911年夏天,光緒皇帝的堂兄,58歲的杭州将軍子瑞,奉命與當時的伊犁光複将軍交換。根據清庭規定,官員到達伊利的時限為八個月,而日魯抵達新疆伊犁的時限為三個月。
最後一位将軍伊犁伊
從杭州西北伊利的"有天有蘇杭"來看,也表現出了這樣的積極、不正常,一定有奇怪。
果然,日瑞接管了伊利将軍的軍事權力,理由是伊利的局勢不穩定,秘密軟禁本該去杭州去光複。
最初,志瑞以帝化(今烏魯木齊)的方式上任,巡撫袁大華等人密謀,決定在西面會見玄典皇帝,或是在阿爾泰建都,或是在庫倫(今和外蒙古烏蘭巴托)修建首都,借國保護俄國,内聯蒙古、贛,新封建君主,切向西北。
這件事很重要,日瑞一個擔心光複洩密,二是為了讓在新疆工作了20年的伊犁将軍,能為時間的需要做好準備,是以他拘留了光複。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皇太後已經随光緒皇帝逃往陝西避難,歡迎玉儀皇帝來到新疆是合理的。
慈禧女王在逃跑的路上
湖北革命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通過上海沱陳啟美從俄國向伊犁革命黨人民發出了秘密資訊,通知伊利日魯将軍和陝西省長玉、新疆巡警袁大華等同謀宣布皇帝西遷,企圖偏袒邊境,這秘密電力加速了伊犁革命黨的起義。
1912年1月7日,以楊琵旭為首的革命黨,成功煽動了伊犁起義,成立了伊拉克新都政府,先是選舉日瑞為新宜都,日瑞負責"對皇權的重托,堅決不追随,被革命黨槍殺"。他後來被選為光複為總督(卒于1913年)。
伊犁将軍家的廢墟
袁大華得知,伊利起義後,一方派兵進軍,一方向玄元皇帝索要伐木的目的。與叛軍在果溝、河、四棵樹、靖河地區對峙。
12月25日,宣勳皇帝被宣布為劣等,袁大華說他已經辭職,北京再次當選。袁大華,一個清老的人,組織他的部隊,繼續攻擊伊利。北京下令停戰,袁大華以叛軍打死司令為借口,派兵鎮壓巴裡坤回起義,打死駐地官員。袁大華到哈密監督戰争後,革命軍隊進攻帝化,袁大華無奈地逃離新疆。在給朋友的路上寫道:"耿耿丹心如清,東山空虛的消極生活,天父不總是在月裡,而是可以教黑白。"
伊犁辛亥革命起義的成功和袁大華從新疆的軍隊的失敗,标志着清朝軍隊在新疆的終結,也徹底打破了玄元皇帝的"西遷夢想"。
清朝末年,皇帝被宣布為皇帝
離開新疆後,袁大華搬到了天津。20世紀30年代初,"僞滿洲"成立時,日本關東軍派人到長春,袁大華回答說:"一個題目是兩個主子都無所謂。24年(1935年),袁大華在天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