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作者:沉澱讀書

日本nhk的紀錄片《像烏鴉一樣思考》,是一檔針對孩子的科普類節目,主要是教孩子科學思維的。比如,有次提出的問題是:随着烏龜一起長大的龜殼,是如何長大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實驗者分别數了龜殼邊緣和中間的鱗片,然後跟小時候的做了對比,發現龜鱗片的數量是沒有變化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這就說明龜殼并不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

實驗者把烏龜小時候的照片放大到現在龜殼一樣大,兩者一對比,發現它們雖然相似,但是并不完全相同。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現在的龜殼黑色的部分更多,仔細觀察這些黑色的部分,會看到一些很細的紋路,而小時候的紋路很少。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于是,他們提出新的假設:龜殼變大的原因在于這些紋路。

這個假設成立嗎?

如果隻是紋路變化,那麼紋路中間的部分應該跟過去一樣的。于是,實驗者列印出長大烏龜的照片,把那部分摳下來拼在一起,跟小時候的烏龜做了對比。結果發現,二者大小幾乎一樣。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也就是說,龜殼長大的秘密在于,龜殼上的紋路,最後的假設是成立的。

這個觀察-假設-實驗-評估的過程,就是科學思維。事實上,這也是科學家邏輯思維體系必備的科學思維。《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這本書也是教孩子科學思維的。差別是,這本書是以達爾文一生的重要經曆和研究為藍本,把科學家思考的方式融入了其中;并且會告訴我們,科學家不光要有科學思維,還要有理論支撐,還要有完善的知識體系、跨學科素養。

簡單來說,科學家邏輯思維體系就是:觀察-假設-理論-實驗-評估,跨學科素養融合。

對孩子來說,以達爾文這樣偉大科學家為榜樣,學習科學家的思考方式,是非常有價值的,當然達爾文的經曆以故事的方式講述出來,也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下面,我們簡單來看看,達爾文的邏輯思維體系。

對達爾文來說,他一生成就的基礎就是為期5年的南半球旅行。旅行途中,他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每次登岸都會采集各種各樣的标本,不同地區的人,動植物的多樣性,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比如,在巴塔哥尼亞高原,達爾文發現了滅絕巨型哺乳動物雕齒獸的化石,經過仔細觀察和比較,他發現,雕齒獸化石和現代犰狳外觀和骨骼非常相似。比如,它們的後背上都有一層背甲,背甲都是由鱗片組成,都有鋒利的爪子。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來自《科學家如何思考》

但是,也有很大的差別。比如雕齒獸的背甲是一整塊,犰狳的背甲是由關節相連的幾大塊組成。犰狳四肢有鱗闆,雕齒獸沒有。雕齒獸比犰狳長3倍,體重也比犰狳重得多。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拍自《科學家如何思考》

再比如,加拉帕戈斯群島,是一個火山島群,有上百個火山口。達爾文發現這裡有很多黑褐色的雀鳥,每座火山島的雀鳥雖大小差不多,但是每個島上的雀鳥喙長的不一樣,有長有短,有細有粗,有的還跟南美大陸的雀鳥很像。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再比如,在科科斯群島,周圍有很多珊瑚礁。在珊瑚礁形成的小島上很少有動植物。珊瑚蟲在水下生存的深度不超過60米,比較接近海面,珊瑚蟲建起的礁石,礁石成圓環狀,中間有礁湖,還有沙子。

觀察到動植物的不同,達爾文便開始思考,但是他的思考并不是淺嘗辄止,而是深入思考分析。

比如,雕齒獸化石和現代犰狳,雖然他知道這些動物可能是死于洪水、地震等災難,但是他并沒有就這麼算了,他進一步思考的是:這些哺乳動物是如何死亡的?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為什麼會有這些相似性?

在這個基礎上,他大膽假設:二者有親緣關系,現代犰狳很可能是雕齒獸的後代。這就意味着,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生物特征會随着時間的流逝發生改變。

再比如,雀鳥的喙長得不一樣,普通人可以看到也就看到了,但是達爾文思考的是,為什麼不一樣?為什麼長得像鄰近大陸的一種鳥?如果是從南美大陸來的,為什麼喙變了呢?

再比如,科科斯群島的珊瑚礁。達爾文看到珊瑚景象,想的是,珊瑚蟲是怎麼建起珊瑚礁的?是如何抵抗海浪沖擊的?為什麼礁石呈圓環狀,中間還有礁湖?沙子從哪裡來的?

最後,經過不懈的觀察,達爾文解開了珊瑚環礁之謎。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回到英國之後,達爾文就開始着手整理航海日志,發現要說的東西太多了,而且有很多謎團還沒有解開。比如,為什麼所有生物不斷繁衍,卻沒有任何一種過度繁殖。大自然是如何實作生态平衡的?但是,他需要一個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所有研究。

最終,他總結了自然法則--物種起源理論,"物競天擇,适者生存"。

比如,長頸鹿的故事。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剛開始風調雨順的時候,不管長頸鹿的脖子是長是短,都能吃到樹葉,都能生存。但是,當幹旱來臨,大樹隻有高處的葉子長出來,這時脖子短的長頸鹿就會被自然淘汰,脖子長的長頸鹿會繁育更多後代,并把這個長脖子的特征傳遞下去,幾代後,長脖子的長頸鹿就越來越多,短脖子的就少。

達爾文通過種子實驗,發現物種進化論,從動物到植物都是如此。

植物學家研究了達爾文帶回的植物标本,發現有些植物雖然相隔幾千公裡,但是非常相似。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達爾文跟兒子開始一起做實驗,研究種子。他們把87種植物種子放進海水裡,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做了一系列實驗。結果,所有種子最後都會沉到水底,是不能穿越海洋的。

他們就想,如果是果實呢?于是把整個果實放進海水裡。結果發現,果實越大,漂浮的時間越長。風幹的果實能漂浮三個月,把它們種在土裡,還可以發芽。

最後,達爾文得出結論:有10%的植物種子能夠在脫水後,飄過1450千米的海洋,然後重新發芽。

種子能長距離傳播。還有其他傳播方式嗎?通過觀察,是有的。如圖: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不妨看看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是龜殼整體變大了,還是像年輪一樣一圈圈長大的?那是龜殼整體變大了嗎?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假設物種起源理論從實驗到了解跨學科的知識融合

達爾文從小就喜歡大自然,很小的時候,就成了人們口中的博物學家,在大學學了自然科學、地質學。在南美洲旅行中,以及回來之後的研究,都說明了他有着跨多個學科的知識儲備,并且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這也是達爾文的非凡之處。不得不承認,像達爾文這樣的科學家真是優質的偶像,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67.3 購買

讀《科學家如何思考》這本書,我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好像叫《烏鴉喝水》。記得當時老師告訴我們,要學習小烏鴉,遇到困難要多動腦筋。現在來看,并不僅限于此。其實,烏鴉喝水還是一個教孩子學習科學思維方法的好案例,可以在觀察中思考,因為這是觀察,假設,實驗,研究的過程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