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文帝隻帶6人登基,當晚連發3道聖旨,可謂帝王心術的最高應用

作者:起叔

漢高祖劉邦,在人們心目中總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混混,但實際上能當上開國皇帝的人都不簡單。或許劉邦在軍事能力、處理國政、謀劃上并不如韓信、蕭何、張良,然而他有着自己的過人之處,那便是極富遠見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有意思的是劉邦的兒子也繼承了父親對帝王心術的運用,穩穩當當的坐穩了皇位。

這個兒子便是劉恒,劉恒在劉邦去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中,都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态。這是他不得不做的,因為劉邦去世後,朝政一直由劉邦的皇後呂雉所控制着。不知是擔憂兒子的皇位,還是痛恨劉邦當年的喜新厭舊,劉邦一去世呂雉便開展了對其子孫的殘害。劉邦總共八個兒子,劉盈為呂後親生兒子,劉肥是呂後養大的。

漢文帝隻帶6人登基,當晚連發3道聖旨,可謂帝王心術的最高應用

這兩人得以安然無恙,劉如意、劉恢、劉友、劉建均因呂後身亡,最後隻剩下劉恒與劉長。劉恒的性格謹慎沉靜,很懂得隐藏自己的心思與實力,劉恒的母親薄姬同樣不受劉邦寵愛。正是因為這幾個原因,倒是活到了最後,沒成想又因為活到最後以及平時的僞裝登上了皇位。西漢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後去世,陳平、周勃、劉章兄弟等人聯手誅滅呂氏勢力。

漢文帝隻帶6人登基,當晚連發3道聖旨,可謂帝王心術的最高應用

大臣們認為呂雉所立的後少帝和另外兩個劉盈庶子非劉盈親生,到底是不是沒人知道,重要的是劉盈這兩個孩子留着無益于大臣們的利益。于是乎以非親生這個理由,先廢後殺少帝劉弘,這才開始在劉姓皇族旁系選擇皇位繼承人。挑來挑去挑中了劉恒,選他的原因很簡單,主要有兩個。劉恒的母親薄姬原先是魏豹的妾,成俘虜後改嫁給劉邦,很多年都不得寵幸。

漢文帝隻帶6人登基,當晚連發3道聖旨,可謂帝王心術的最高應用

《史記》記載一個夜晚的寵幸,運氣好的生下了趙恒,劉恒八歲那年就藩代地。薄姬自然不可能如呂雉一般有個勢力強大的娘家,其二劉恒從八歲開始就藩,常年處在邊關。在京城是沒有實力的,這對于身處京城的百官來說,比較好拿捏。但百官沒有想到,這個不得劉邦寵愛,從小去了邊地的劉恒反而得了父親帝王心術的真傳。

他看到使者擔憂其中有詐,屬臣們的意見也有所不同,吵來吵去決定以占蔔決定吉兇。占蔔的結果是蔔卦人即位做天王,于是劉恒才打算入京即位,為以防萬一又做了不少對策。一邊派舅舅薄昭先一步去長安探聽虛實,等到了離長安五十裡的時候,再派屬下宋昌去探路。可謂是謹慎至極,確定一切平安之後,住進了未央宮。

漢文帝隻帶6人登基,當晚連發3道聖旨,可謂帝王心術的最高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進未央宮之前,周勃還玩了一招,秘獻玉玺。這招可夠陰險的,如果不是當着所有人的免,那周勃反說他得位不正就沒法解釋了。《史記》記載劉恒非常聰明的回了一句話: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着衆臣的面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這樣一來,不管周勃于公于私,都不得不當着群臣的面說清楚。

漢文帝隻帶6人登基,當晚連發3道聖旨,可謂帝王心術的最高應用

《史記》記載在入京的這個路上,劉恒隻帶了六個人,卻決定立即整合皇權體制。他明白自己在漢廷沒有雄厚的基礎,所面臨的又是不斷壯大的諸侯王、功臣勢力,是以首要任務就是采取恩威并施的兩手政策來鞏固皇權。當天晚上連發三道聖旨,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将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

這一舉動從根本上保證了人身安全,接着對于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同時對跟随父親開國的功臣們分别賞賜。第三對于被呂後貶斥的劉姓王公恢複爵位了封地,這一舉動很好的安撫了人心,用籠絡手段鞏固了帝位。敢隻帶六個人便進京,三個指令穩定局勢,可見劉恒對帝王心術的運用那也是頗為高超。

漢文帝隻帶6人登基,當晚連發3道聖旨,可謂帝王心術的最高應用

等到漸漸穩定之後,再來打擊重臣,這方面主要是對周勃的處理。周勃因為有功總是很驕橫,文帝也不惱不怒,更加有禮。有大臣說這樣于理不合,漢文帝便改溫和為嚴肅,吓得周勃越來越敬畏。時常擔心功高蓋主引火燒身,立即辭了右丞相的職務,這才得以安然度過晚年。當然他這手段并非指望那些有野心的人,就此斷了野心欲望,隻是希望叛亂來得遲些。

如此他才有機會應付,後來也如劉恒所想,文帝三年(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率先發動叛亂。緊接着是淮南王劉長,但此時劉恒的地位已穩,他們如何鬥得過中央王朝。劉恒手段之高,恐怕不亞于他的父親,其帝王心術之高超。在曆代帝王之中也屬少有者,隻不過出于他與民休息的政策,留下來的多是寬和的形象。

參考資料:《漢書》、《後漢書》、《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