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可愛的小嬰兒沖我們微笑時,好像這個世界都變得可愛了,人們徹底被萌到了。

人們為啥會對又小又萌的可愛事物毫無抵抗力呢?一個高贊的回答解釋到:進化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小嬰兒出于本能的小陰謀,想想看,撫養幼子是多麼辛苦的事情。幼小的嬰兒需要依賴成人的資源和保護才能生存下去。并且引入了一個新名詞“嬰兒圖示”。
嬰兒圖式(kindchenschema),是奧地利動物行為專家lorenz提出的概念,是指那些嬰兒所具有的特征,比如大而圓的腦袋、肉乎乎的臉蛋、大腦門、大眼睛、小嘴等,就是那些一想起嬰兒就會浮現在腦海中的典型形象。而嬰兒圖式越明顯,可愛指數(cuteness)就越高。
是以呢,再看到一些讓自己大呼可愛,心生歡喜的形象,我們就可以對号入座了:
大腦袋、肉乎乎、小小的、短粗的四肢、手和腳......
于是,“童心捕手”谷米一定是按照這個理論,創作出了《小不點莫裡安》這一套書。小不點莫裡安就是那個可愛到犯規的“莫莫小孩”,攜手冰心新作獎得主朱惠芳,曆時5年完成了這一套精美的手繪風繪本。讓可愛的孩子愛不釋手的作品,一定是最懂孩子的人創作的,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有什麼神奇的魔力。
卡梅隆導演的電影《阿凡達》以超凡的特效,為影迷們打造了一個美輪美奂的潘多拉星球。但是,它注定是一個成人故事,有沒有适合孩子看的版本呢。翻開《小不點莫裡安》倒是找到一點“童話般阿凡達”的意思。當然,阿凡達是個超大個的巨人,而小莫裡安卻是一個超小超小的小人。不過,他也出生在一個沒有人到過的“神秘”星球,說他是“小不點”,他真的很小很小。出生的時候,隻有指甲蓋那麼丁點大,當然了,他的眼睛忽閃忽閃,就像天上的小星星。
在這個莫咪莫啰星球裡,有許許多多他這樣的莫莫小孩。他們會在叢林裡探險、會等撲嗒果成熟後,帶他們去莫莫節。
這套手繪風的童書打開來,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的撲面而來的色彩,色彩的層次非常豐富,而色調又是非常柔和的,這種低飽和度的顔色,非常适合用來講述一個溫暖又可愛的故事。
與一般的平面講述故事的方式不同的是,作者的繪圖非常立體,有電影畫面般的鏡頭感。在展現不同的場景時,會切換不同的視角。
比如說,在展現大的場景時,會采用平視的視角:
當小莫裡安躺在樹葉上,被周圍的花花草草團團圍住的時候,就用俯視的視角,而鏡頭慢慢推進的時候,已經從俯視變成了仰視,以小莫裡安的視角來仰望星空中的星星,好像我們也擁有了他的同款夢想。
也就是說,我們在給孩子講述這套故事的時候,特别有電影鏡頭的畫面推進感,是一種動态的畫面呈現,分鏡頭的留白會留足想象,讓孩子自動腦補畫面,串聯起整個美好的故事。
阿凡達這個被無限放大的故事,講的是人的無限可能。而《小不點莫裡安》這個被無限縮小的形象,有世界的無限精彩,也有大大的能量。
假如在浩瀚的星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在遙遠的不為人知的星球上,會有怎樣的故事呢?他們會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食物、自己的節日、自己的好朋友......每個人的想象都不一樣。
莫哩莫啰星球的莫莫小孩們,也有自己的語言。他們常常念叨着:阿哩哩喲。他們也有熱鬧的莫莫節。因為他們很小很小,是以他們的交通工具和我們都不一樣,或許是一個果子做的飛機,或許是一根輕飄飄的蒲公英......
他們吃的食物更是很奇怪:會長成不同顔色的咚咚豆做成豆糕;一碰就扭啊扭的蘑菇串成一串烤成又酥又脆的圈圈蘑菇;看起來胖胖鼓鼓又鮮嫩多汁的果果水,小黑叉紮一下,水就流出來,甜絲絲。
睡覺也奇怪:就找個花頭朝下,又開着的小花苞,躲進去伴着花香就睡了。
童話裡的世界,美好又純淨,以孩子們的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他們會去相信這個世界的美麗可愛。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講好 一個故事。
在給孩子挑選書籍時,父母常常會選擇那些知識性強的繪本。希望孩子在讀完一本書時能有所收獲。而對于純故事性的繪本,卻不甚了解。認為孩子隻是單純地喜歡故事本身,并不能為孩子帶來一定的積累。
其實,講好一個故事并不容易,一個故事的延展性是無限的。
小小的莫裡安就像小小的孩子們。他們一樣的懵懂地來到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們小小的身體,卻有着大大的能量。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想要去探索。他們想在天空中飛翔,想去追逐星星,想打敗大怪獸,想和好朋友分享快樂與悲傷,也會犯錯也會成長。
最簡單的故事表達出了孩子心中的渴望,有時候我們常常忽視的地方,是孩子内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們以為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些知識觸及不到的地方,讓一本好書來溫暖吧。
《爸爸去哪兒》裡,火了一批萌娃。最讓人意外的是小小春,在上節目之前,陳小春還擔心,觀衆會不會不喜歡他,可是節目播出之後,小小春讓網友們禁不住大呼:想抱走小小春。火爆脾氣的老爸,加上更火爆脾氣的老媽,卻有一個善良、可愛、軟萌的娃娃。他是老爸的超級粉絲,被老爸兇兇,叉着小腰舉着大喇叭:“可不可以不要生氣啦。”可愛至極。
從擔心寶貝不受歡迎,到成為超人氣寶寶。可以看出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雖然每一個寶貝都是父母的心頭愛,但是世上最棒的孩子,并非擁有出色的容貌、各種獎牌和榮譽傍身,而是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長大,懂得分享與選擇善良,溫暖這個世界。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一個孩子在幼年所接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西方比較流行的“原生家庭”的理念,在生命成長的最初,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親子閱讀,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所展現的内容和精神世界,會成為孩子與家長的共同的美好回憶。
《小不點莫裡安》裡的小莫裡安就出生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裡,在愛中滋養的小莫裡安,從來不會因為自己弱小而感到無力,反而是勇敢、樂觀、堅強,充滿力量。爸爸是一個強壯、搞笑、憨憨的爸爸,他最喜歡自己的小黑叉,好像有了它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媽媽是什麼都有辦法的人,在去莫莫節的路上,無論是渴了、餓了、累了,媽媽都能利用自己的智慧為小莫裡安撐起一片晴空,好像有她在什麼都不用怕。一路上他們經曆了風風雨雨,遇到了許多困難,都因為小莫裡安的善良和勇氣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化解。
在這樣愛的家庭長大的小莫裡安願意嘗試、不怕失敗,願意分享、不怕困難,他為小讀者們做了一個好榜樣,也給家長們一定的教育啟發。
愛一定是成長中最基礎的色調,隻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從學識、成就等方面去評判一個人。
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這個世界,沒有一本書是手把手教人怎樣去愛,但是在美好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去體會,去感受。我們在故事中感覺愛,在人生中體會愛,才能把更多的愛傳遞出去。
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去幫助别人,乃至改變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