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不是藥神》:個人的力量太薄弱,要學會借力

作者:平頭哥楊修

“誰家不遇上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啊?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嗎?”

《我不是藥神》:個人的力量太薄弱,要學會借力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婆顫顫巍巍地對辦案刑警曹斌求情的那段劇情真是戳中了千千萬萬個觀衆的淚點,特别是那些曾被疾病折磨過的家庭。

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程勇本是一個失意的中年男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一個承擔不起正版特效藥天價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找上了靠販賣來路不明的印度性功能保健品維生的程勇,希望能夠代購印度生産的廉價特效仿制藥。

程勇是以而賺了一大筆錢。但他擔心賣仿制藥坐牢,曾一度放棄,後來,為了過去的朋友,為了數不清不認識的病人,冒着犯罪的風險,貼錢為他們繼續走私買藥,直至後來被捕入獄。

《我不是藥神》:個人的力量太薄弱,要學會借力

程勇的本意是好的,想幫助那些吃不起天價特效藥的病人,但是他個人的力量太單薄了,怎麼鬥得過正規的藥企和法律?他雖然有自己的一個小團體,但那不過是一群烏合之衆。如果程勇會借力,那麼情況就不一樣。

什麼是借力呢?

借力的意思是借用其力,也就是在自己的作用力基礎上,借用外來的力量,而達到一定的效果。

一,不會借力,事倍功半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個很厲害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火燒赤壁,草船借箭,舌戰群儒,聯吳抗曹,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但是卻不會借力,最後活活把自己累死,不得善終。

《我不是藥神》:個人的力量太薄弱,要學會借力

曾有人見諸葛亮深更半夜仍在處理政務,就勸他說:“丞相凡事親力親為,每天都流這麼多汗水,太操勞了,為什麼不把工作交給别人,休息一下呢?”諸葛亮回答道:“我明白這個道理,但先帝将責任交到我的手裡,我害怕别人不能做到像我一樣盡心。”

某次,諸葛亮派遣使者與曹軍進行交涉,司馬懿有意無意的問到諸葛亮的飲食起居,使者坦言說丞相事必躬親,士兵犯了錯誤,需要打多少闆子這種事情都要親自過問,并且每天隻吃很少一點飯。使者離開後,司馬懿對左右說道:“諸葛亮每天的工作量這麼大,卻吃的很少,我猜他的身體撐不了幾天了。”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諸葛亮就病死了。

《孫子兵法》曰: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意思是說,一個人想要成為真正的赢家,需要借助可用之勢。

其實諸葛亮完全可以把軍中的各項事務,根據輕重緩急程度和各人的能力,交給下面的各級校尉軍官處理,借他們的力量去完成,自己主要抓大事。

可惜諸葛亮一世聰明,最終卻敗在不會借力。

不僅僅是諸葛亮,在任何一個團隊中,上司都要有“借力”的思維和意識。一個人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幹完的。上司要善于放權,善于把工作安排下去,借助下面的基層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力量,才能把工作幹好。

二,善于借力,事半功倍

你走在街上,被扒手扒竊了财物,如果你想避免再次發生這種事情,怎麼辦呢?

《我不是藥神》:個人的力量太薄弱,要學會借力

如果憑個人的力量,隻能做到兩點:一,提高防範意識,加強對自身财物的保管;二,發現被扒竊後,要求扒手歸還财物,并試圖把扒手扭送公安機關,但這樣做可能會碰得頭破血流。

如果是借力的話,則可以這樣:一,發現街上有扒手,馬上打電話通知派出所,告訴派出所,哪裡有扒手,外貌特征是什麼,由派出所來抓人;二,向公安部建議,修改打擊扒竊犯罪的法律。

也許有人會嘲笑:你以為你是誰啊?還想修改法律?但事實就是,現在打擊扒竊犯罪的法律已經進行了修改,現在街面上已經基本上看不到扒竊行為了。

三,借力的各種形式

1,抓住機會

有些駕駛員在開車時,為了節省用油,是這樣操作的:先讓車高速行駛一段路,然後挂空檔,不踩油門,讓車子依靠慣性自己往前跑,然後看車跑不起勁了,又挂檔,踩油門,然後周而複始。

《我不是藥神》:個人的力量太薄弱,要學會借力

有些頭腦靈光的人,在國家宣布某些政策後,就能很快抓住其中的機會,進而為自己創造财富。

2,學會求助

有兩位沙彌在寺院中搬石頭,但是石頭太重,其中一位沙彌拼盡全力也搬不動。他跟師父說:“石頭太重,我搬不動。”師父說:“你還沒用盡全力,你看看你師兄怎麼做的。”小沙彌出去一看,師兄去隔壁禅房請求另一位師兄幫助,二人合力輕松把石頭搬出了寺院。

這就是兩個沙彌之間的思維差距,會借力的人就比不會借力的人要領先一步。

3,巧用沖突

利用沖突其實就是一種陰謀詭計式的借力。

在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借刀殺人”。

“二桃殺三士”是漢語中一則來源于曆史故事的成語。

在“二桃殺三士”這個典故中,齊相晏嬰巧妙地利用沖突,不費吹灰之力,不露一點聲色,隻靠着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就除掉了三個居功自傲的謀逆之臣,又不得罪齊景公,讓人不由贊歎他高超的計謀和智慧。

《我不是藥神》:個人的力量太薄弱,要學會借力

當然,除了利用沖突來借力外,采取欺騙,隐瞞,虛假的心理手段使他人為自己所用,為自己效勞,這也是一種借力的方式。隻是這種方法可能會被很多人所不恥。

在《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中,程勇其實可以借“民意”這個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可以這樣操作:一,找新聞媒體反映報道,正版格力甯特效藥的天價和印度仿制藥的正宗實惠以及慢粒白血病人的痛苦;二,組織這些慢粒白血病的病人們去找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情況,請願。這個藥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政府不可能不管。在影片最後的字幕上:政府持續推動醫療制度改革,大批慢粒白血病人陸續得到有效救助。說明政府已經開始重視這個事情了。

如果程勇這樣操作,既幫助了那些病人,又不會讓自己身陷囹圄,遭遇牢獄之災,

一般人認為一加一等于二,但善于使用借力思維的人就會讓一加一大于二。一個人之是以能夠獲得極大的成就,不是他本身的力量有多強大,而是他懂得借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