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影鑒丨第5期丨有理觀影,獨家影評

文/耑木

  • 1

    争議一直伴随着這部電影,盡管沒能撼動它的票房奇迹。它被視為一種投機主義的勝利,踩中了題材的紅利、戳中了下沉市場的傳播嗨點,但其高票房卻與品質不成正比。

  • 2

    一部成功的反詐宣傳片,一部失敗的“逃出生天”類電影,這是影片身上最割裂的争議。

  • 3

    狡猾的詐騙頭目、狠辣的打手、被騙去不願同流合污的高知程式員、為了錢主動入局的淘金者、淪為賭徒的大學生……面面俱到卻全是典型符号,沒有一個人物有足夠的立體刻畫,也使得觀衆難以建立起對他們的同情乃至移情。

  • 4

    影片對王傳君這個角色的塑造便是一個反例,太醉心于浮出表面的那部分的炫技并為之沾沾自喜,卻無法讓觀衆管窺到完整的冰山。

  • 5

    影片借反詐警察詠梅之口指出人有兩心:貪心和不甘心,導演自己也強調這幾組人物對應不同的人性弱點,并把這稱作其創作的母題。但如果僅僅将一切問題歸咎于人心,則不免一葉障目。

  • 6

    它把短視訊平台玩轉得風生水起,把下沉市場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用标題黨、獵奇切片等炮制爆款,把觀衆“騙”進影院。

  • 7

    盡管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爆款電影公式的問題歸罪于《孤注一擲》,但它在品質不佳的情況下,依舊取得了在市場上的成功,這對業内投機人士來說會是一次有力的鼓舞。

2018年,文牧野推出了口碑票房雙爆的《我不是藥神》,原本在廣告圈如魚得水、還在為長片處女作爛頭焦額的申奧突然感受到了壓力,好像自己一下子變成了差等生,與文牧野同為甯浩“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扶持對象的他,焦慮地對朋友說道:“《藥神》30億了,我們怎麼辦?”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導演申奧

申奧把講述殺妻騙保案的處女作《受益人》劇本遞給了《藥神》裡演呂受益的王傳君,王傳君看了一遍後對他說,“沒什麼意思啊”,婉拒掉也就罷了,還讓他去陽台剝剝蒜,再想想。《受益人》最後沒“成”,豆瓣評分6.5,票房2億。

之後便是《孤注一擲》,而這一次,申奧終于熬出頭了。拍完拖了兩年沒上映的《孤注一擲》,意外地在緬北詐騙新聞和東南亞噶腰子傳說盛嚣塵上的今年趕趟了,而王傳君也從藥神裡的白血病患者變身為陰鸷的緬北詐騙頭目,在短視訊平台上給這部電影提前燒了一把火。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但争議一直伴随着這部電影,盡管沒能撼動它的票房奇迹——沒有意外的話它将以35億以上的票房“戰勝”《我不是藥神》,不同的是,後者豆瓣評分9.0,而《孤注一擲》即将跌到7分以下。它被視為一種投機主義的勝利,踩中了題材的紅利、戳中了下沉市場的傳播嗨點,但其高票房卻與品質不成正比。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原名《捕魚行動》,營銷口号聳動

在内容上它把自己變成了法制宣傳片,劇作拉胯、人物空洞、邏輯崩塌、結局荒謬。宣發上它被指責是詐騙式宣傳、大規模點映也被吐槽不講武德。而它埋下的爆款電影公式的後患,也引業内擔憂。我們細細複盤了影片的幾大争議,看看這個濃眉大眼的正能量反詐宣傳片,為什麼會走到反詐的反面?

争議一:品質拉胯?把電影拍成了法制宣傳片人物空洞,全員工具人誰能共情

一部成功的反詐宣傳片,一部失敗的“逃出生天”類電影,這是影片身上最割裂的争議。

也許是頂着“反詐”的宣傳任務,影片為展示完整的詐騙産業鍊條,在結構上分解成了“詐騙-受騙-破案”三個闆塊,每個版塊都有不同的主角。這導緻了影片在結構上的失衡,在視點上的割裂,在群像刻畫上的浮皮潦草。三個部分之間的互動純為情節服務,而缺乏人物之間的情感流動,每個部分的人物刻畫與劇情發展又限于篇幅,無法盡情舒展。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張藝興飾演的高知程式員潘生被迫參與詐騙

第一闆塊借由潘生的視角展示了詐騙工廠的恐怖真相,他們是如何“招聘”、欺虐員工,并以千門八将的分工實施詐騙,暴力、軟色情、金錢等奇觀化場面在反詐的外衣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現,這部分既承擔了反詐宣傳功能又不失電影感。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王大陸飾演的阿天受騙淪為賭徒

第二闆塊展示了阿天如何被騙淪為賭徒最後自殺,這部分整體比較“生活化”,仿佛是從法制節目中遴選了一個故事搬上銀幕,唯一比較戲劇性的地方是阿天被催債人拉去三次捐血,但觀衆已然在今年大熱劇《狂飙》裡提前目睹。

第三闆塊展示了警方破案的過程,這是最引觀衆吐槽有法制宣傳片既視感的部分,且全程充滿了不可思議的邏輯漏洞。而其中最戲劇沖突的一幕:中國警方在緬甸遭遇當地暴民的圍攻,卻不免讓人想起《警察榮譽》《盲山》等作品中的類似場面。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警察榮譽》村民包庇犯罪人圍堵警方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盲山》亦有同款劇情

按照正常的電影邏輯,如果主角限定在潘生和安娜身上,讓人物充分展開,觀衆跟随他們的視點,沉浸式體驗深陷詐騙工廠“入局——困局——破局”的全過程,并對他們産生強烈的共情,這部影片就算合格了,可惜導演玩了更花的結構最終玩成了半部“法制宣傳片”,也導緻了群像塑造上的徹底失敗:狡猾的詐騙頭目、狠辣的打手、被騙去不願同流合污的高知程式員、為了錢主動入局的淘金者、淪為賭徒的大學生……面面俱到卻全是典型符号,沒有一個人物有足夠的立體刻畫,也使得觀衆難以建立起對他們的同情乃至移情。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王傳君飾演的詐騙頭目

王傳君飾演的詐騙頭目是其中最具亮點的人物了,秃鹫般的眼神、油頭背梳與金絲眼鏡的油膩妝造、道貌岸然的氣質、松垮的步姿、雲淡風輕卻又一言九鼎的言談風格、表面和善但内裡狠辣的反差……引發短視訊平台上的瘋狂追捧,但這個人物他經曆過什麼,為什麼能爬到現在這個位置,他對于詐騙全鍊條的知識從哪裡獲得,他的當地關系網又是怎麼建立的,他的家庭關系是怎樣的,他對安娜的欲望隻是一時興起嗎,他除了搞錢有别的興趣愛好嗎?統統欠奉。

回想《狂飙》裡的高啟強,觀衆為什麼對一個反派那麼共情,因為我們看到他從一個備受欺壓的底層魚販“鹹魚翻身”成黑幫大佬,如果王傳君角色能帶出更多前史和細節,這個人物會更豐富立體并發人省思。海明威有個冰山理論被不少電影創作教程所借用,“如果一位作家對于他想寫的東西心中有數,那麼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東西,讀者會強烈地感覺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經寫了出來。冰山在海裡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隻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影片對王傳君這個角色的塑造便是一個反例,它太醉心于浮出表面的那部分的炫技并為之沾沾自喜,卻無法讓觀衆管窺到完整的冰山。

王傳君角色還有一個問題,雖然劇本為他設計了“兩幅面孔”,但這種反差感并沒有發揮出極緻的作用,很多巧妙的設計淺嘗辄止。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比如在短視訊平台引發模仿熱潮的拜佛場面,王傳君一邊做出抹脖子的狠辣動作轉身就開始拜觀音,“人面獸心”的寓意呼之欲出,但是,電影鏡頭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導演沒有調動足夠的視聽語言去營造足夠的氛圍,把一個高光時刻變成了一個平庸的過場戲,浪費了一個好的細節設計,觀衆看完反水說還不如看短視訊過瘾;再如王傳君牽着女兒的手看到了潘生和安娜的暧昧,試想如果《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諾曼、《老手》裡的劉亞仁、《漫長的季節》裡禽獸大爺沈棟梁等此刻附身王傳君,不管潘生安娜還是觀衆,都應該會産生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吧:他是不是會對此展開報複啊?他會怎麼折磨這兩個人?他多的是變态的手段吧?但我們觀影中并沒有産生這樣的憂慮,這就是角色塑造的失敗,他的身上明明少了一絲瘋批變态的血腥氣息,但導演和演員卻似乎總在對觀衆露出自以為是的油膩大叔似的黠笑:怎麼樣,怕了吧?

比起王傳君飾演的陸經理,片子其它角色就更加扁平化了。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阿才做出放走安娜這樣對劇情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動作,卻嚴重缺乏心理動機支援,導演為了平息“戀愛腦”的争議而解釋稱阿才是因為同樣從受害者爬到加害者的位置是以才對安娜有所共情,這叫更叫人摸不着頭腦了,因為片中沒有任何伏筆,這樣的解釋還不如“戀愛腦”有說服力,好歹此前已有幾個細節表現他對安娜的溫情雖然鋪墊遠遠不夠。導演沾沾自喜于為阿才設計的脖子上的傷痕,一廂情願地想讓觀衆腦補阿才曾經也是個受害者,但作為二把手,他的傷疤難道不是更像他混街頭身經百戰鬥狠鬥毆留下的“戰鬥勳章”?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還有阿天何以從一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淪為一個在短時間内就能賭輸掉近千萬元的“頂尖”賭徒,能做出這樣極端的戲劇性的改變,他的内心他的性格他所處的環境想必定有過人之處?但影片展示的賭博過程和人物狀态,你甚至分不清跟跟沉迷手機遊戲的網瘾少年有啥不同。

潘生的家人隐身,被剔除了情感羁絆;安娜的母親在最後時刻才出現,同樣沒有參與到叙事中來,這些本是可以增加大家對被困者共情的元素。那麼多被打到血肉模糊、有家不能回的受害者們,他們是誰的孩子,又是誰的父親?他們非到境外掘金不可嗎,他們受騙隻是因為個人原因嗎?人物背後是否有更深層的社會問題需要揭示?影片借反詐警察詠梅之口指出人有兩心:貪心和不甘心,導演自己也強調這幾組人物對應不同的人性弱點,并把這稱作其創作的母題。但如果僅僅将一切問題歸咎于人心,則不免一葉障目。

争議二:結局荒唐?天降神兵不是這麼玩的

影片基于某些不言自明的現實因素,必須完成一次成功的解救。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光榮的憤怒》從視覺意義安排“天降神兵”

曹保平早在2006年《光榮的憤怒》裡就作出過一次絕妙的示範,在村民試圖推翻“村霸四人幫”的運動行将失敗的時候,曹保平安排了一次視覺意義上的“天降神兵”,穿着便衣的僞裝者從屋頂随瓦片一塊跌落在衆人面前,然後狼狽地爬起身來亮明身份,在衆人不可置信的眼光中,完成了抓捕行動。

在《孤注一擲》裡,反派阿才莫名放走安娜、印有安娜的小卡片碰巧送到了詠梅的車上,安娜曆經千辛萬苦到家就遇上守株待兔的民警,中國警察在緬甸即将撤退的時候又收到了潘生線索,被緬甸暴 民圍攻時又毫無征兆地冒出一個華商會長……無數個幾乎不可能存在的巧合源源不斷地彙聚在一起,仿佛孫悟空去天上搬來了觀音菩薩、正派隊伍裡混進了一個法力無邊的法師開始作法……各種轉折你方唱罷我登場硬是把結局喂到觀衆嘴邊,卻讓人難以下咽。

導演自稱這樣設計是為了避免暴露警方的破案細節,如果屬實,那更說明這條線沒有施展空間應該大幅删減,改為上文所述以潘生視角從内部破局逃出生天的過程。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我不是藥神》周一圍飾演警察

如何在現有條件限制下拍好電影,是所有中國電影人被一視同仁的共同選題,同樣是“壞猴子”新導演作品的《我不是藥神》,在題材更加敏感的情況下,就巧妙地避開了雷區,讓周一圍扮演的警察某種程度上選擇跟群眾站在一起,并把白血病患者吃不到藥得不到救治的矛頭,部分轉移到了所謂冷血的藥廠商人,而把令人欣慰的正能量政策變化作為“神兵”放在片尾字幕,如果《藥神》也跟《孤注一擲》一樣把故事視角放置到相關部門内,無疑也将變成一部新聞宣傳片。《孤注一擲》非要在不能施展身手的地方閃轉騰挪,自然要栽跟頭。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中詠梅飾演民警

不過,警方破案這條線也并非毫無内涵,它讓人嗅到另一種詭異的與主流叙述略有抵牾的氣息。扮演女警的詠梅無論發白的面部造型、表情語氣氣質,都充滿冷感,導演和演員完全可以選擇一種更溫情的方式來塑造角色,但他們沒有。導演将之解釋為一種沉穩冷靜,但及在導演刻意給出的多個充滿受害者凝視意味的鏡頭裡,我們分明能感覺到那是一種不可言明的“冷”。面對求助時“你回去等消息吧”“還在研判中”,一些記憶湧上心頭,讓不少觀衆勾連起一些在現實中的類似體驗;周也告訴詠梅“他自殺了”時鏡頭給周也含着熱淚的凝視、充滿怨恨的臉部長時間的特寫,這時候觀衆意外地跟她共情了,沒有一句質問但觀衆已經在腦中替她腦補了台詞;反詐講座拍合影時畫外音“再開心一點”那麼刺耳又諷刺,鏡頭殘忍地追蹤着詠梅的面部表情像在代替觀衆逼問,那一刻我們等來了她低下頭顱……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這所有一切構成了導演的某種隐秘的表達,這些細節與最後偉光正的結局形成一種撕裂的逆反效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後面解救的劇情有多荒唐、有多令人無法信服,導演作為創作者自己心中的問号就有多大,而這同時也是觀衆的問号。

他一邊用鏡頭和台詞暗戳戳地質疑某種可能性,一邊用荒誕的劇情轉折來實作這個無人信服的解救,而事實上,現實中詠梅所代表的的群體在反詐上付出了很多精力,而以周也為代表的更多人期待的是一次戰狼出擊雖遠必誅直搗黃龍式踏平緬北的痛快與爽感,影片正是以一種魔幻的離譜的方式為我們填補了這個想象,也從反面去暴露現實的真實困境,它像一個反現實的鏡像,一個警世的寓言:你逃不出那地獄,除非天降神迹。

是以,這是作者一次自戕式的逆反,一次刻意為之的自我暴露嗎?結合全片導演呈現的水準,我想這是一個讓創作者自己都害怕的美麗誤會,也許隻是肢體變形與潦倒舞姿罷了。

争議三:詐騙營銷?極盡獵奇,“王傳君”貨不對闆

在片方繼續宣傳“多一個人觀影少一個人受騙”的時候,看過片的部分觀衆卻喊出了“少一個人觀影少一個人受騙”的口号針鋒相對。

它把短視訊平台玩轉得風生水起,把下沉市場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用标題黨、獵奇切片等炮制爆款,把觀衆“騙”進影院。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緬北詐騙的各類紀實的受虐視訊早就在短視訊平台上泛濫傳播,其中隐藏着人性的密碼,在關切同胞的道德外衣包裹下,人們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這些暴虐奇觀的消費品。其中暴力、虐待、色情的内容元素,混雜着境外的神秘感、窺探的在場感、間離的安全感、幸運的優越感等各類情緒,它們都是下沉市場的暢銷品。

當零碎、樸素、片面的紀實影像不再被滿足時,《孤注一擲》出現了。把它們變成案闆上的素材,提純、烹制,電影預告即爆火的宣傳短視訊展示着各類視覺奇觀:廣場曬錢、詐騙示範、暴力虐待……當觀衆以為這隻是前菜、進入影院試圖看到更多深層次的東西時,卻發現電影裡也隻停留在奇觀展示,而作為電影藝術應該具備的人物深度、故事邏輯、叙事節奏、哪怕隻是一種沉浸感代入感,也都統統欠奉,甚至在導演刻意間離的固定鏡頭手法裡,連奇觀都被打了折扣。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沒有哪個片方官号比《孤注一擲》更會玩轉标題。諸如“是什麼遭遇讓漂亮的女孩變成這樣”、“不看到最後都不知道他是這樣的人”的自媒體爆款公式标題在下沉市場大殺四方。詐騙頭目帶新人參觀工廠變成了“某公司私密招聘視訊流出”,潘生被阿才騙到緬甸變成了“被好兄弟邀請去國外團建卻落入他的圈套”,請問,我們看的是同一部電影嗎?

片方的營銷還為王傳君和觀衆制造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原來這個最有表演張力、投射了下沉市場使用者對金錢與權力的極緻幻想的角色,在正片中并不是絕對主角。

早在幾個月前,當流量資料驗證了這個角色的熱度後,片方聰明地調整了政策,着重營銷“瘋批反派”,接連炮制了多個爆款視訊:王傳君拜佛、撒錢、pua演講等熱度頗高,熱搜詞條“王傳君詐騙頭子不像演的建議查查”等層出不窮。觀衆沖着又一個“狂飙高啟強”去影院一睹反派式表演風采,卻發現他隻是群像中的一個,戲份甚至還沒有王大陸多,人物深度也遠遠不夠,爆款場面也沒有短視訊裡抓人眼球。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王傳君部分熱搜詞條

對王傳君的營銷讓觀衆建立了心理期待,最後卻沒能在影院得到滿足,盡管我們不能斷言片方使用了虛假的宣傳——畢竟在官方文案裡王傳君也隻是四番,但“貨不對闆”的心理感受是真實的,這也導緻影片點映第一天“王傳君戲份”就被拱上了熱搜第二。觀衆對這種上當受騙的感受并不陌生,此前《不止不休》也因營銷剛剛爆火的張頌文而引發争議。當然,比起“僞主角”詐騙式營銷的慣犯開心麻花來說,《孤注一擲》遠沒有那麼惡劣,是以《超能一家人》活該全面翻車,《孤注一擲》依舊堅挺。

《孤注一擲》擁有無數可以作為短視訊營銷素材的爽點,但長片卻更考驗導演水準。你以為進到影院它會給你奉上米其林大餐結果端出來的卻是便利店快餐,素材還是那些素材,依舊可以起到反詐宣傳的作用,隻不過你忍不住要問,我為啥要花錢和兩個小時來看一個反詐新聞片?有意思的是,短視訊對使用者爽點的刺激還形成一種反噬——他們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以忍受電影長片的正常節奏了。

争議四:不講武德?“提檔式”點映把雙赢變内卷

點映“古已有之”,《孤注一擲》究竟何罪之有?

對于品質過硬的影片來說是個長線發酵口碑、為影片正式公映作鋪墊的過程,也有利于提前試探市場反應,随時調整宣發政策。今年暑期檔的大部分影片都遵循了傳統的點映“規則”,通過對放映時間、放映城市、影廳類型等方面的限制,把點映框定在小範圍内,如封神的點映隻限于IMAX、CINITY等特效廳,以突出“特效大片”的宣傳點,《長安三萬裡》則隻在342個城市點映了一天且時間範圍限制在15-19點。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重新整理中國影史點映票房紀錄

而點映開始變味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八角籠中》,提前半個月開啟、3輪10天,7月3号到7月5日這幾天甚至是“全天候”不限時間段的“僞點映”,與提檔無異,比起《孤注一擲》來說可謂有過之無不及。至少後者還限定在14時-21時,《八角籠中》點映每日排片占比達到13%-21%,與《孤注一擲》也是不相上下。為什麼《八角籠中》沒有遭遇《孤注一擲》那樣強烈的非議?因為它的頭上一直壓着《消失的她》這座大山,後者的單日票房一騎絕塵,使得《八角籠中》看上去就像每天從獅子嘴邊偷點食物殘渣的鬣狗,最後悶聲發大财地狂攬了高達4億的點映票房。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排片

而《孤注一擲》就不一樣了,它從一開始就注定站在聚光燈下:剛開畫就将上映第二天的《巨齒鲨》挑落馬下,并力壓已上映半個月口碑賽高的《封神》,持續霸榜單日票房冠軍,自然引發軒然大波,尤其是遭遇“封神自來水”們的猛烈攻擊。

盡管不少業内人士發聲替片方“澄清”,然而排片量不是片方決定的,它取決于影院對市場的判斷。确實,影院看好影片能賣座就多排片,上座率、票房、口碑的回報又會促使他們動态調整第二日的排片,是以我們看到點映三天《孤注一擲》的排片從15%漲到了21%又漲到24%,這可以說是觀衆投票倒逼的結果。

而針對所謂的點映期間豆瓣平台不會開分,導緻真實口碑無法得到傳播,也被證明是杞人憂天,豆瓣方很快澄清:隻要符合有足夠可信評分人數和穩定的評分趨勢,就會開分,與點映或公映與否沒有太大關系。

這樣看來《孤注一擲》的提檔式點映是否真的合情合理,是大家誤會或苛責片方了嗎?我想還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空間的:

原本大家通過定檔官宣來實作彼此的“錯峰出行”,畢竟每個定檔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臨了你卻偷偷提前出門,玩截胡、搶客、加塞……令人防不勝防,就算說不上不正當競争,但多少有點不講武德不守規則。

盡管單日大盤5億這一春節檔後的最好成績,說明它給當天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增量,但隻要影片最終上映,增量就在那不會跑,但大規模的提前點映卻一定會跟其它影片争奪存量,并打人家個措手不及,原本錯峰可以雙赢,如今就變成了内卷。

此外,所謂的點映票房打破影史紀錄,也涉嫌虛假宣傳,畢竟你拿每天近10萬場的超量場次的票房去對比從前小範圍點映的成績,有意義嗎?隻能說,在點映成績上,它确實赢過了同樣不講武德的《八角籠中》,這倆不同台打擂可惜了。

争議五:後患無窮?“爆款公式”電影或紮堆

随着《消失的她》與《孤注一擲》的接連大爆,一條新的炮制電影爆款的公式應運而生:高熱度現實熱點改編(緬北詐騙/東南亞噶腰子傳說/泰國孕婦墜崖等)+社會焦點議題情緒共鳴(反詐/階層/恐婚/渣男/女權/民族等)+海外犯罪背景與奇觀(東南亞等)+下沉市場短視訊營銷。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孤注一擲》監制甯浩

陳思誠和甯浩,成了這方面的金字招牌。前者導演了《唐人街探案》系列并監制了《誤殺》系列和《消失的她》,《消失的她》在陳思誠原有的東南亞犯罪+IP改編/翻拍的基礎上,進一步變種壯大,為爆款公式填入了“現實熱點”與“社會情緒”兩大重磅因子。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後者以“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捧出了《我不是藥神》《孤注一擲》等,盡管《藥神》絕非公式電影,但它為壞猴子注入了“現實題材”這一重要基因。此前申奧的處女作《受益人》講述殺妻騙保案沒有獲得太大成功,但到了《孤注一擲》,大熱的緬北詐騙題材、藥神演員王傳君的加盟、短視訊下沉營銷等共同助力,終于讓他一飛沖天,嘗到了成功的滋味。

這類公式化的電影值得警惕,它也許會引起業内的一股創作熱潮,帶來一系列問題:

低質化。《孤注一擲》拍攝于兩年前,如今才機緣巧合地踩中了今年東南亞噶腰子和緬北詐騙園區實錄的熱度,這也警醒業内創作者,追逐當下的熱點真的能趕趟嗎,對未來的熱點又是可預測的嗎,畢竟熱點是在随時變換的,反過來,為了趕進度登上熱度的末班車,創作者會不會縮短制作周期乃至粗制濫造,使多年磨一劍成為笑話?

低智化。現有環境下真正能搬上銀幕的現實熱點并非毫無限制,可以言說表達的空間其實有限。更何況這些影片将試圖捕捉并迎合公衆的普遍情緒,從性别對立到階層跨越,從民族優越感到恐婚恐育,為了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它自然不會挑戰公衆固有認知,而隻會進一步強化社會偏見。

《孤注一擲》争議“五宗最”,一個德不配位的票房爆款?

影片上映前的營銷戰績海報

同質化。紮堆拍同一種題材,紮堆拍東南亞背景,紮堆拍犯罪類型,紮堆搞暴虐奇觀……即将上映的《第八個嫌疑人》已經開始趁熱營銷緬甸元素。

欺騙性。把最獵奇最擦邊的切片進行短視訊營銷,抓住熱點爆點爽點迎合下沉市場推爆,把觀衆騙進影院再說,至于影片正片是否貨真價實,那就隻能擺擺手說:“不是我們壞,而是他們貪(傻)”。

盡管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爆款電影公式的問題歸罪于《孤注一擲》,但它在品質不佳的情況下,依舊取得了在市場上的成功,這對業内投機人士來說會是一次有力的鼓舞。希望以上這些弊病隻是我們的杞人憂天,畢竟市場那麼大,應該也有一定的容納空間,隻不過,市場的自我調節與觀衆的覺醒永遠是姗姗來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