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一門藝術。
有人說話,四面春風;有人說話,四面楚歌。怎樣說話,大方得體,非常重要。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主要記載了先秦時期的禮儀制度的産生、内容以及變遷,内容涉及哲學、曆史、道德、文藝、習俗等方方面面,其中有大量的哲理名言,精辟而深刻。
隐娘推薦你讀了《禮記》經典10句,才知道什麼是“會說話”。

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禮記·祭義》
【譯文】傷害他人的話,絕不說出口,别人的辱罵也不會攤到自己身上。
【感悟】不羞辱他人,就不會自取其辱。
言必慮其所終,行必嵇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
——《禮記·缁衣》
【譯文】說話一定要考慮它的後果,做事一定要考察它會帶來什麼弊端,這樣一來,大家就會說話謹慎做事小心了。
【感悟】口無遮攔不是會說話,謹言慎行才最妥當。
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禮記·坊記》
【釋義】君子說得少而做得多,小人則好說空話而少于實事。
【感悟】說得多,不如做得好。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
【譯文】說話要有根據,做事要有準則。是以,活着的時候無人能夠改變他的志向,去世了也無人能夠剝奪他的美名。
【感悟】說話做事要有原則,不能信口開河。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
——《禮記·曲禮下》
【譯文】朝庭之上,言動都要合理。官、府、庫、朝,都是辦公場所。在相應的辦公場所,就談論所應處理的事務。
【感悟】在什麼地方,就說什麼話,因地制宜。
長者不及,毋儳(chán,間雜之意)言。正爾容,聽必恭。
——《禮記·曲禮上》
【譯文】長者沒有同你談話,就不要插話。要端正你的儀容,聽講要恭敬。
【感悟】與尊長談話,要謙遜有禮。
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
【譯文】能說出來,但不能做到,君子就不說。
【感悟】有用的話,是能夠說出來做得到的。說出來,卻無法做到的,是廢話。
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公庭不言婦女。
【譯文】居喪期間,不要談及快樂的事;祭祀時,不要談及兇事;公務事上,不談論婦女。
【感悟】說話看環境,不合環境的話,不說。
侍坐于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禮記·曲禮上》
【譯文】侍奉先生,如果先生問話,一定要等先生問完,再回答。
【感悟】不要打斷先生的話,不要插話。同樣在與别人交流時,出于對對方的尊重,最好不要主動打斷别人。
言進而行之,則言不可飾也。行進而言之, 則行不可飾也。
【譯文】話說完了,緊接着去付諸行動,說話不能光放空話。做過之後,緊接着就是議論,是以,做事不能光走過場。
【感悟】知行合一,說過的話,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