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甜寵劇霸屏的當下,最近多家頭部衛視刮起了另一股風潮,接連兩部刑偵懸疑類劇集的上演,主創與演員陣容都相當給力,令黃金檔劇場呈異常火熱的競争态勢。
其中一部頗有看頭的刑偵劇《燃燒》,由經超、張佳甯領銜主演,集結了奚美娟、邬君梅、劉敏濤、張志堅、馮雷、湯鎮宗等戲骨實力派,該劇的編劇兼導演陳育新,對刑偵題材情有獨鐘,曾操刀過《征服》《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動》等爆款,他的劇以強情節、快節奏著稱,在情感和人性的刻畫上也非常細膩。《燃燒》因而備受矚目,開播以來收視率穩居衛視同時段前茅。
不過,随着兩周多熱播後,觀衆口碑走向了兩面:有人被撲簌迷離的真相、抽絲剝繭的探尋過程而吸引;也有人覺得全劇圍繞一樁陳年舊案展開,不是年輕觀衆更愛看的主副線結合、快節奏推進的懸疑推理劇,導演甚至故意讓幕後大boss和殺手提前暴露,這種“寫實系”的創作手法較為傳統、嚴肅,不像《破冰行動》那麼節奏快速跌宕起伏。陳育新日前在東方衛視媒體群接受了微訪,分享了他的創作理念及對“涉案劇重回黃金檔”這一新現象的看法。
創作手法傳統?
《燃燒》的創作比《破冰行動》更側重人物
《燃燒》項目啟動于七年前,當時公安部宣傳局交給陳育新一個“半命題作文”——寫一個警察世家的故事,但并沒有真實原型。找不到靈感的他在創作《湄公河大案》和《破冰行動》的過程中,采訪了大量的公安幹警,接觸了很多故事,才對《燃燒》的創作慢慢有了頭緒。
《燃燒》的創作跨越數年,因為很難寫。在陳育新看來,刑偵劇比涉案劇的其他種類,創作難度更大:“刑偵劇隻是涉案劇的一個分支,涉案劇還有緝毒、經偵、網偵、反恐、反黑等很多類型,這些類型都是有團夥的,有組織犯罪比較好寫,有分工協作,有卧底,有線人,而刑偵劇主要是個體犯罪,它隻能把鏡頭對準人物,刻畫人性。”
刑偵類劇集,最好看的就是案子。《燃燒》開篇給出了一個頗為精彩的“案中案”:30年前,龍城一起神秘殺人案件,改變了老法醫高四海和刑偵隊副隊長高建設父子二人的命運。30年後,陳年疑案出現新線索,一副山洞骸骨被發現,警察世家第三代高風決定追尋真相。
這種新案翻出舊案,一層層抽絲剝繭還原真相的“案中案”,結構比較龐大,需要構思巧妙才能牢牢吸引觀衆。而且該案還涉及了三代人的家族恩怨和愛恨情感,高風在為親人正名時,不斷面臨的人情折磨和法理平衡,如何抉擇,這個過程還是比較曲折動人的。
不過,有觀衆反映,《燃燒》這樣的創作手法相對傳統,整體節奏優柔緩慢,可細品,但較适合中年觀衆的觀影口味。陳育新則認為,像《燃燒》這樣的刑偵劇創作技術含量很高,“在英、美劇裡,品質非常好的刑偵劇其實也很小衆,像《真探》,完全對準人物,它比《國土安全》《毒枭》《絕命毒師》這類相對爆烈的題材,觀衆的喜愛程度可能沒那麼高。《燃燒》也是這樣,他側重人物,寫每個人物在他人生的岔路口的選擇和做決定的艱難,要的是人性的極緻。”
放棄“ip+流量”?
衆多老戲骨帶起兩位新生代主演
爆款《破冰行動》啟用了人氣小生黃景瑜,也有實力派戲骨王勁松、吳剛、任達華等,而這次《燃燒》放棄了“ip+流量”,兩位主演經超、張佳甯都不算高人氣高流量的演員,但在新生代中演技比較可圈可點,還搭配了幾位“姐圈頂流”人物奚美娟、劉敏濤、邬君梅,及譚凱、張志堅、杜志國、馮雷等一衆硬核老戲骨,《燃燒》的演技配置可謂毋庸置疑。
有“小費翔”之稱的經超,外型高大帥氣,還自帶一股軍人的英氣,與男主“高風”的适配度很高,這種集法學、刑偵、法醫等各方面知識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角色”,本身也很吸引觀衆,經超的表演也比較自然、接地氣,将角色诠釋得很到位。
奚美娟擅演優雅溫婉的母親角色,這部劇中的角色趙月娥卻是極具“霸道女總裁”範的家族企業董事會主席。這位老太太,膽大妄為、貪婪有心機,将高風一家三代玩弄于股掌之間,沒想到奚美娟将這樣一位大boss,拿捏得恰到好處。
最近憑一曲《紅色高跟鞋》跻身“姐圈頂流”的劉敏濤,飾演高風的母親陳潔,是一位幫助高風解開過去謎團的重要線索人物,戲份不多,演得格外溫柔隐忍,當兒子得知母親多年受的委屈跑去道歉的時候,這一幕哭戲,演技吊打一批鮮肉。這些演員,都是觀衆為這個劇而留的重要原因。
談到選演員的标準,陳育新相當耿直,他說:“為什麼會這麼選演員?我覺得因為這部戲是刻畫人性的,它要求演員對人性的把握更細微、細緻一些。我希望能找一些實力派演員,事實證明,像經超和劇中一班老戲骨,表演非常準确,能準确闡釋每個人物的内心。我們并不是為了流量和收視率,找一個特别火的來演,這是我們選演員的初衷。”
大boss出場太早?
案件烈度有止境,人性的表達無限
《燃燒》目前的整體走向并不複雜,老太太和她指使的殺手,為家族走向不歸路的女主……多位幕後boss已經現身并露出馬腳,不過陳年案情牽扯甚廣,子彈還要再飛一會兒。網友倒是吵翻了,這些年看的刑偵推理劇多了,誰不是把懸念留到最後一刻,人物越讓人捉摸不透,真相越讓人看不清楚,才會引發好奇才會牢牢把觀衆鎖住。《燃燒》這麼做,是不是“笨”了一點?
與時下流行的刑偵劇不同,陳育新在人物出場上做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安排,他說:“劇中有些大boss,我們出乎意料的讓其提前出場、暴露他們的身份。為什麼這麼做?作為刑偵劇的表達,估計很多導演都會讓大boss藏着,藏得更深,為了反轉,為了有懸疑。我卻想提前讓觀衆認識這個人物,接下去讓大家看到他為什麼做這個選擇和決定。”
近年,陳育新也創作了多部熱播涉案劇,他知道涉案劇作為觀衆喜歡的類型劇,會有既定的模式,涉案的烈度和曲折程度是觀衆喜愛這類劇的一個前提,他對此有不同看法:“我覺得案件烈度是有止境的,為反轉而反轉,最後往往放棄了人物刻畫,隻剩下事件。人性的表達才是無止境的:人如何面對欲望?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機,一點不能被壓抑的欲望,都有可能讓人堕落……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着你。”
時隔多年,涉案劇重新回暖,近期熒屏上此類題材紮堆出現在黃金檔。陳育新也給予了分析:“涉案劇曾經一度近10年時間沒有進入到各大衛視的黃金檔。我覺得主要因為涉及到大量的社會陰暗面,過度的暴力以及血腥場面的展現,對青少年有一定誤導作用。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涉案劇的類型也更加豐富,比如緝毒、經偵等跨界題材出現;同時,公安幹警的無私奉獻、負重前行,為誓言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創作者想表達對他們的一種敬意。這是涉案劇重回黃金檔的一個重要原因。”
撰文:記者蔡麗怡 實習生唐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