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借牛》是現代革命戲,漢劇藝術大師陳伯華曾參演

作者:戲曲寶

武漢市漢劇院演出的《借牛》是一出表現農村新舊思想鬥事,歌頌集體主義思想的好戲。它非常适合在農村演出。

故事發生在春耕大忙的季節。飼養員劉大伯的女兒春花,回到娘家向父親借牛去耕婆家的自留地。劉大媽溺愛女兒,又怕得罪親家,經不住春花幾句甜言蜜語,于是想方設法迫使劉大伯把牛借給春花,并讓春花偷偷把牛牽走。可是劉大伯卻不徇私情,拒絕借牛。于是掀起了一場家庭風波。《借牛》通過這場家庭的内部糾紛,所揭示的思想是深刻的。這不是一般的家庭糾紛,而是農村新、舊思想鬥争在這個家庭的反映。

經過公社化,我國農村的經濟制度巳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個體經濟變為集體經濟。廣大農民已經從個體小生産中解放出來,集體主義思想巳在許多社員身上樹立。但是,千百年來由私有制度所産生的形形色色的私有觀念的影響,和由個體生産所形成的小家庭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意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徹底根除掉的,它仍不同程度地殘留在一些人的腦子裡。這些人往往隻看到個人和小家庭的利益,而看不到集體利益。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想占集體的便宜,報公利私。

《借牛》是現代革命戲,漢劇藝術大師陳伯華曾參演

李羅克、童金鐘主演《借牛》

劇中春花“明知正在鬧春耕,社裡生産緊”的時候,去借公家的牛耕自留地并私自牽走生産隊耕牛的行為,正是這種思想的表現。她損公利私,以個人利益損害集體利益。

另外有些人,他們自己也許并不直接侵占集體利益,但在頭腦裡還殘存着私有觀念的影晌或者其他陳舊的思想意識,因而常常不能正确看待公私關系,而遷就、助長損公利私的思想、行為,實際上做着損害集體利益的事情。

《借牛》是現代革命戲,漢劇藝術大師陳伯華曾參演

童金鐘主演《借牛》

劉大媽的形象,就是這種類型人物的生動概括。可是在農民的社會主義覺悟不斷曾長的今天,她們的思想、行為是行不通的,必然耍遭到集體主義思想的沖擊。劉大怕與她們之間的沖突沖突,就是現實生活中集體主義思想與私有觀念展開鬥事的其實寫照。

克服落後思想,解決人民内部沖突,途徑和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依靠群衆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先進人物的模範行為、先進思想影響是重耍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戲劇的中心任務,就是塑造社會主義的英雄人物、先進人物形象,為群衆樹立榜樣。這個小戲具有思想感染力,正是它成功地塑造了劉大伯這個先進人物的形象。

《借牛》是現代革命戲,漢劇藝術大師陳伯華曾參演

李羅克主演《借牛》

劉大伯是一個模範老飼養員,翻身後的美好生活,給這個老貧農帶來了強烈的主人翁威和幸福威。“人民公社好光景”,使他“越活越年輕"。是以他對社會主義的新生活,充滿了熱愛的威情。正因為這樣,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用在飼養隊裡的耕牛上,“愛牛如命。但他的可敬可愛之處,不僅僅表現在熱愛自己的工作上,更在于他處處以集體為重。

這位老貧農年過半百,就隻春花一個獨生女。他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開始他以為女兒是來借自己家裡的東西,毫不吝惜地答應“她要麼事就把麼事”。及至知道是耍借公家的牛時,他卻絲毫毫不為父女私情所動,也不顧老伴的吵鬧,堅持“不能拿公家的牛趕私人情”,展現了一個老貧農、“好當家”的本色。

而更可貴的,是他不僅在通常情況下能堅持原則,不徇私情,而且在不利的條件下,能毫不猶豫地維護集體利盤。當他發現牛被春花牽走後,他仍然不“順水推舟做人情”,而是不顧腿力不濟、天黑難行,淌水爬坡,急追春花。

特别是當他追上春花,自己巳經累得不能支援了,可是他心中想到的是牛“累了一整天,晚上都不讓它休息,還耍它耕地”,“如今搶耕如搶火,把它累壞了,影響生産怎得了,感人至深。

其中的先進人物,不但有可貴的行動,而且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能夠高瞻遠腸,胸懷整個革命事業。

劉大伯這個形象的高大之處也正在此處。他追上春花以後,并不以攔回耕牛就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也不是把老伴和女兒抱怨一通了事。他一方面語重心長地批評她們:一個“隻怕對不住親家,不怕對不住大家”,并“不按制度亂當家”,一個“隻顧婆家,不顧公家,眼光短淺隻為一家”,幫助她們認識錯誤,一方面又充滿階級感情地憶苦思甜,啟發、教育她們“社員要以社為家”,要“愛公家,愛社勝愛家”,使她們懂得“貧下中農要做公社的好當家,紅管家”,并且不顧勞累,随同春花一道去她婆家,說服親家。

《借牛》是現代革命戲,漢劇藝術大師陳伯華曾參演

李羅克、童金鐘、陳伯華主演《借牛》

劉大伯并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在一系列平凡的“小事上顯示了他不平凡的思想與高貴品質,自始至終在他身上閃耀着集體主義思想的光輝。就一出小戲而言,劉大伯的形象塑造得這樣完整、有血有肉,是頗為難能可貴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