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掩卷有味。佳作薦讀,好書共賞。
今天,筆者從5000多冊藏書中挑選出一本周而複1978年簽贈原中紀委副書記章蘊《白求恩大夫》,與廣大書友共賞。

《白求恩大夫》封面
簽贈頁
簽贈者:周而複(1914年1月3日-2004年1月8日),祖籍安徽旌德,出生于南京,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著名作家書法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周而複在70年的創作生涯中發表、出版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報告文學、雜文和文藝評論等,共計1200萬字左右。代表作品有報告文學《諾爾曼·白求恩斷片》、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長城萬裡圖》等,其中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長城萬裡圖》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學獎。
受贈者:章蘊(1905年——1995年10月25日),一九o五年生,湖南長沙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一九八二年九月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為糾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章蘊同志東奔西走、日夜操勞,使許多長期蒙受冤屈的幹部得以平反。在查處經濟犯罪領域中,章蘊同志的手腕那真的是讓那些蛀蟲感到極為的害怕,期間懲處了多件大案,是以被稱為“女包公”。
白求恩,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事業的人;一個被億萬中國人民敬仰了半個多世紀,光輝璀璨至永久的人。
白求恩大夫照片
1946年12月,周而複寫于香港的《白求恩大夫》真實地反映了白求恩大夫在抗日戰争時期率領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冀北、雁北和冀中解放區救治傷病員、現場教育訓練醫護人員的事迹,他對解放區的醫療工作,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白求恩大夫利用聞戰士膿血氣味來判斷傷口新舊程度,親自給傷員拿尿盆接尿,為沒有行李的傷員争取棉被,翻山越嶺到達雁北,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不吃不喝投入搶救傷員工作、主動為傷病員捐血、親自給傷病員做營養餐,最後在不戴手套的情況下,用受傷的手指摸取傷兵腦中細小碎骨時,不慎感染,被病毒奪去了寶貴的生命。這些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我不由想起巴金先生小說《第四病室》裡“國統區”的醫護人員面對傷痛哀嚎病人的冷漠和對尿床病人的呵斥。“解放區”的白求恩大夫和“國統區”的醫護人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對比才有差距,有差距就會有結果。小小的差距一個個疊加起來就産生巨大的結果,國共兩軍醫護人員工作态度的差異,這些看似渺小的問題産生的蝴蝶效應卻是擁有八百萬美式裝備的國軍被小米加步槍的解放軍一路勢如破竹般趕出大陸。
筆者收藏的這本《白求恩大夫》是1978年3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一版五印,雖不是一版一印,但貴在是簽贈本,并且是簽贈“女包公”章蘊同志的,而且有具體簽贈時間,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