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橄榄樹下不止有愛情

《橄榄樹下的情人》,阿巴斯1994年的片子,鄉村三部曲的第三部,前兩部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

所謂電影中的電影、戲中戲,在這片中至少表現為三個層面:

1、片子中導演在拍的電影。

侯賽因、塔赫莉都是導演挑中的演員。他們在演的正是《生生長流》這部片子,兩人是一對新婚夫妻,親人在地震中死了65個,但他們還是結婚了,過上了背石膏、澆花這樣的日常生活,巨大的生死罹難之後,一切都在繼續。

橄榄樹下不止有愛情

2、片子中兩人的真實身份。

塔赫莉家境較好,還在上學,但父母死于地震,房子也倒了,家裡還有個老奶奶。她有主見,固執,向往現代生活。

侯賽因孑然一身,家裡沒有房子,自己沒上過學。在公墓第一次見到塔赫莉,愛上了她,向她家求婚被拒。地震之後,他再次向老奶奶表達了求婚意願,再次遭到拒絕。

侯賽因在和塔赫莉拍電影的間隙,總是絮絮叨叨,一再向塔赫莉表明心迹,希望能和她在一起,給她幸福。他認為自己現在沒有房子,但以後會有的,現在可以給她泡茶,以後也會的,以後還可以賺錢供她上學。他對塔赫莉說,不能因為老奶奶不同意,就違背自己的意願。

塔赫莉一直埋頭坐在一邊看書,一句話都沒說。

橄榄樹下不止有愛情

侯賽因說,如果你認為我說的是對的,你隻要翻一頁書,讓我知道你的心意。塔赫莉一動不是動。

隻是在又要開始拍電影時,她好像翻了一下書。

電影拍完了,侯賽因想到自己可能再也見不到塔赫莉,一路上跟着塔赫莉,繼續重複說着他要娶她的理由。塔赫莉不緊不慢地走着,沒有說一句話。

到了z字型陡坡,塔赫莉慢慢往山坡上爬,侯賽因絕望地看着。看着塔赫莉消失在坡頂,侯賽因把手上的東西一擱,沖刺上了陡坡。

從坡頂望下去,塔赫莉穿過一片橄榄樹林,走向一片綠野。侯賽因沖下陡坡,越過橄榄樹林。

橄榄樹下不止有愛情

鏡頭遠遠地看着,兩個小小的白點,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好像他們相遇了,好像他們停下來了,可是,又好像沒有,塔赫莉那個白點繼續向前,侯賽因這個白點跳躍着往回跑,橫穿綠野,走出和剛才不同的路。

他跑得那麼快。到底塔赫莉對他有說了什麼,到底是徹底絕望,還是心生希望,我們都不知道。

橄榄樹下不止有愛情

3,我們在看這部片子。

我們知道侯賽因、塔赫莉是在拍《生生長流》,我們知道現實中,侯賽因、塔赫莉都承受着地震死難帶來的重負,知道侯賽因在追塔赫莉,知道塔赫莉還沒有答應。

我們還知道,其實我們是在看《橄榄樹下的情人》,這也是一部電影,就是說侯賽因塔赫莉的故事,也是這部電影的劇情而已,但是,我們卻很容易把他們的故事當成真的。

這是因為他們在拍《生生長流》,那個是“電影”,我們把它預設為“假”的,而在拍這個“電影”之外的,應該是現實的,是“真”的,整個劇情自帶一種記錄片色彩,建構了我們對劇情的信任關系,特别是我們對侯賽因、塔赫莉的故事,無條件地相信。

橄榄樹下不止有愛情

等我們突然醒悟過來,哦,其實侯賽因塔赫莉的故事,也是電影故事,也是“假”的,我們才會回頭去想想,那個拍“電影”的假的部分,不也是有可能是“真”的嗎?

侯賽因塔赫莉演的婚後生活,如果他們在一起,不也就像他們演的那樣嗎?

這部電影,為什麼如此大費周章地設定這些真真假假的障礙,一再模糊真真假假的界限,它到底是要說什麼呢?

恐怕不止是要說愛情吧。

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大地震這樣的背景之下,更加凸顯生命的脆弱與可貴,愛情的脆弱與可貴,《橄榄樹下的情人》把我們帶到這樣一個模糊地帶,知道生命短暫,激賞生活繼續,愛情生生不息。

生活在暧昧不定、充滿詩意的懸念下繼續,愛情如橄榄樹林的風吹拂着。

最真實的,就是那條z字型的路了。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那是去還作業本的路,是童真的路,是誠信的路。

《生生長流》,小汽車費盡力氣爬上陡坡,為探望當年的小演員,那是善良的路,關愛的路。

《橄榄樹下的情人》,侯賽因一口氣沖上陡坡,追上塔赫莉,這是希望的路,是真情的路。

一條路,把鄉村三部曲串在一起,像是個密碼,等着人們破譯。

橄榄樹下不止有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