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伊朗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戈達爾曾說過“電影始于格裡菲斯,止于阿巴斯”。他的鏡頭永遠對準現實生活和寂寂無名的普通人,他作品中那種迥異于西方電影的沉靜凝視和溫柔觀照,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顯得尤為珍貴。
法國默劇大師菲利普.比佐說過,“聾子教會我說話,瞎子教會我傾聽;我的語言是用眼神去低語”,這句話和阿巴斯的電影之間,有着一脈相承的氣質。
今年7月,因為癌症,我們不幸失去了阿巴斯。幸好從他留下的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詩意和力量。這次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主賓國電影展”單元,将展映阿巴斯的7部代表作品。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孩子純真的心靈之光
導演: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主演: 巴比•艾哈邁德•波 / 艾哈邁德•艾哈邁德•波/ 科達•巴和•迪範
國家: 伊朗
類型: 劇情

為了一本錯拿的筆記本,小小少年在蜿蜒的鄉間山路上來回奔波,從天亮到天黑,一路遇見的大人、種種困難都告訴他,“你找不到的,回家吧”。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世界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交錯和碰撞,而我們的小主人公以自己的天真執着堅持到了最後一刻。
隻是一個小而平凡的故事,但它所具有的膠片的溫潤質感和色彩,質樸的伊朗鄉村風光,其中蘊含的甯靜的力量卻極其動人。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攤開的作業本中間是老人送給小男孩的一朵花,猶如溫柔一瞥,在觀衆心頭輕輕拂過。這部電影讓阿巴斯在國際影壇初露頭角,也讓他摘得第42屆戛納藝術電影獎。
《橄榄樹下的情人》
綠樹茵茵,沉默我心
主演: mohamad ali keshavarz / farhad kheradmand / zarifeh shiva
國家:伊朗
這是阿巴斯繼《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之後,“鄉村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影片以半紀錄片半劇情片的形式呈現。這個故事和前作《生生長流》有情節上的關聯,在前作的拍攝過程中,男主角愛上了女主角,他沖破身份藩籬的逐愛之旅則成為本片的主題。
阿巴斯電影的主人公永遠在追尋的路上,信念也好,愛情也好,活着的信念也好,他們從未停止探尋的腳步。而在這部電影中,真實和虛構之間的界限模糊到了難以辨認的地步,這種套層結構,給觀衆帶來迷惑感的同時,也具備一種迷人的魅力。結尾4分鐘的遠景長鏡頭,亦留下無盡回味。
《櫻桃的滋味》
想想櫻桃的味道,求死的人也能等來天明
主演: 胡馬雲•埃沙迪 / abdolrahman bagheri /afshin khorshid bakhtiari
一個中年男子開着車,四處找人幫忙完成他的自殺計劃。然而他最初挖下的墳墓邊的櫻桃樹,卻在一個晚上之後成為他新生的開始。
這可能是阿巴斯所有電影中情節最簡單的一部,主角試圖自殺的原因、生活背景一概沒有交代,阿巴斯完全用他擅長的長鏡頭段落和深景深鏡頭,不着痕迹地表現人物心理和故事的發展。
最後,開放式的結尾和劇組人員的出鏡再一次跨過真實和虛構的邊界,在觀衆和電影之間造成一種奇妙的抽離感。這部電影也讓阿巴斯折桂當年的戛納電影節。
《随風而逝》
生死無法掌控,唯求自然
主演: 納格•阿薩迪 / 貝赫紮德•杜蘭 / 羅沙•卡拉姆埃爾米
英文片名《the wind will carry us》來自一位伊朗女詩人forugh farrokhzad的同名詩歌,講述的是生命中的悲喜憂懼一切情感,包括最終的死亡,都在自然中消解重組,這也是電影的主題。
在這部電影中,線索浮現的緩慢程度簡直達到了阿巴斯所有電影中的極限,這就“迫使”觀衆主動去搜尋、拼合各種細節,正好中了阿巴斯一貫希望觀衆參與到電影創作中的意圖。
《十段生命的律動》
電影制作方式的新模範
編劇: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主演: mania akbari / amin maher / kamran adl/ roya arabshahi / amene moradi / 更多...
一輛汽車,2台數位錄影機,6個角色,10段對話,瑣碎的家常,伊朗女性生活中的無盡煩憂。這種近似于行車記錄儀拍下的視訊,比阿巴斯的前作更接近紀錄片的形式。影片在戛納首映時被譽為“電影制作方式的新模範”。
看似割裂的10個片段,事實上都有關聯,并且在行進中推進叙事。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女司機和兒子,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母子關系,片中許多對話都是即興發揮,使得母子之間的争吵沖突成為片中最有張力的片段。
《原樣複制》
模仿是最好的原創
編劇: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caroline eliacheff/ massoumeh lahidji
主演: 朱麗葉•比諾什 / 威廉姆•西梅爾 / 讓-克勞德•卡瑞爾
國家:法國
阿巴斯一生拍過40餘部電影,大多數在伊朗完成,隻有最後兩部在國外拍攝,《原樣複制》是第一部。取景地點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納,女主則是法國文藝女神朱麗葉•比諾什。
故事圍繞藝術品的真實性和價值這個主題展開,從男主的著作,到女主開的古董複刻店,再到後半段,兩個人亦真亦假扮起了夫妻的情節,幾乎全都圍繞着“真品”和“赝品”這個辯題。不難看出,這個全新的故事,其核心仍然是阿巴斯最執迷的、對電影中真實和虛構之間的關系的探讨。
已故著名影評人羅傑•埃伯特稱贊說, “阿巴斯在創造營幕外空間的功力非常出色。”比諾什也憑這部電影成為那一屆戛納的影後。
《如沐愛河》
不如,來玩一場角色扮演
主演: 奧野匡 / 高梨臨 / 加濑亮 / 緒方義博 / 森禮子 /
國家:日本/法國
這是阿巴斯在國外拍攝的第二部電影,也是最後一部。援交少女和老教授在少女善妒的男友面前,陰差陽錯扮演起了祖孫關系,這種“複刻”的故事,和前作《原樣複制》如出一轍。隻是這次鏡頭裡出現的,是東京這座霓虹閃爍的水泥森林。
三個角色之間的内心情感和顧慮,使得每對關系都蒙上一層若明若暗的暧昧色彩,故事最後也走向一個無法收拾的結尾,男友一塊石頭砸碎老教授的視窗,老人應聲倒下,故事戛然而止。
就在我們快要相信角色之間欲言又止的真情時,電影标題“like someone in love”
中大大的“like”又一下把這樣溫情的外殼擊碎。無限接近,又永遠無法到達。
“格瓦拉+微票兒”是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官方唯一售票平台,迄今為止,雙平台已經成功舉辦超過一百個影展,包括國際性電影節、國家特展等,緻力于搭建集售票服務、觀影互動為一體的新型網際網路平台,為電影節和觀衆創造新的價值與體驗。
長按圖檔識别圖二維碼
or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搶票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