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橄榄树下不止有爱情

《橄榄树下的情人》,阿巴斯1994年的片子,乡村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

所谓电影中的电影、戏中戏,在这片中至少表现为三个层面:

1、片子中导演在拍的电影。

侯赛因、塔赫莉都是导演挑中的演员。他们在演的正是《生生长流》这部片子,两人是一对新婚夫妻,亲人在地震中死了65个,但他们还是结婚了,过上了背石膏、浇花这样的日常生活,巨大的生死罹难之后,一切都在继续。

橄榄树下不止有爱情

2、片子中两人的真实身份。

塔赫莉家境较好,还在上学,但父母死于地震,房子也倒了,家里还有个老奶奶。她有主见,固执,向往现代生活。

侯赛因孑然一身,家里没有房子,自己没上过学。在公墓第一次见到塔赫莉,爱上了她,向她家求婚被拒。地震之后,他再次向老奶奶表达了求婚意愿,再次遭到拒绝。

侯赛因在和塔赫莉拍电影的间隙,总是絮絮叨叨,一再向塔赫莉表明心迹,希望能和她在一起,给她幸福。他认为自己现在没有房子,但以后会有的,现在可以给她泡茶,以后也会的,以后还可以赚钱供她上学。他对塔赫莉说,不能因为老奶奶不同意,就违背自己的意愿。

塔赫莉一直埋头坐在一边看书,一句话都没说。

橄榄树下不止有爱情

侯赛因说,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你只要翻一页书,让我知道你的心意。塔赫莉一动不是动。

只是在又要开始拍电影时,她好像翻了一下书。

电影拍完了,侯赛因想到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塔赫莉,一路上跟着塔赫莉,继续重复说着他要娶她的理由。塔赫莉不紧不慢地走着,没有说一句话。

到了z字型陡坡,塔赫莉慢慢往山坡上爬,侯赛因绝望地看着。看着塔赫莉消失在坡顶,侯赛因把手上的东西一搁,冲刺上了陡坡。

从坡顶望下去,塔赫莉穿过一片橄榄树林,走向一片绿野。侯赛因冲下陡坡,越过橄榄树林。

橄榄树下不止有爱情

镜头远远地看着,两个小小的白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好像他们相遇了,好像他们停下来了,可是,又好像没有,塔赫莉那个白点继续向前,侯赛因这个白点跳跃着往回跑,横穿绿野,走出和刚才不同的路。

他跑得那么快。到底塔赫莉对他有说了什么,到底是彻底绝望,还是心生希望,我们都不知道。

橄榄树下不止有爱情

3,我们在看这部片子。

我们知道侯赛因、塔赫莉是在拍《生生长流》,我们知道现实中,侯赛因、塔赫莉都承受着地震死难带来的重负,知道侯赛因在追塔赫莉,知道塔赫莉还没有答应。

我们还知道,其实我们是在看《橄榄树下的情人》,这也是一部电影,就是说侯赛因塔赫莉的故事,也是这部电影的剧情而已,但是,我们却很容易把他们的故事当成真的。

这是因为他们在拍《生生长流》,那个是“电影”,我们把它默认为“假”的,而在拍这个“电影”之外的,应该是现实的,是“真”的,整个剧情自带一种记录片色彩,建构了我们对剧情的信任关系,特别是我们对侯赛因、塔赫莉的故事,无条件地相信。

橄榄树下不止有爱情

等我们突然醒悟过来,哦,其实侯赛因塔赫莉的故事,也是电影故事,也是“假”的,我们才会回头去想想,那个拍“电影”的假的部分,不也是有可能是“真”的吗?

侯赛因塔赫莉演的婚后生活,如果他们在一起,不也就像他们演的那样吗?

这部电影,为什么如此大费周章地设置这些真真假假的障碍,一再模糊真真假假的界限,它到底是要说什么呢?

恐怕不止是要说爱情吧。

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大地震这样的背景之下,更加凸显生命的脆弱与可贵,爱情的脆弱与可贵,《橄榄树下的情人》把我们带到这样一个模糊地带,知道生命短暂,激赏生活继续,爱情生生不息。

生活在暧昧不定、充满诗意的悬念下继续,爱情如橄榄树林的风吹拂着。

最真实的,就是那条z字型的路了。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那是去还作业本的路,是童真的路,是诚信的路。

《生生长流》,小汽车费尽力气爬上陡坡,为探望当年的小演员,那是善良的路,关爱的路。

《橄榄树下的情人》,侯赛因一口气冲上陡坡,追上塔赫莉,这是希望的路,是真情的路。

一条路,把乡村三部曲串在一起,像是个密码,等着人们破译。

橄榄树下不止有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