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天的飯桌 不要忘了浙江人最愛的白鲞菜

酷熱的夏天,在過去,浙江人的桌上會有道燒白鲞。浙江人是喜好鹹魚的,條件好的家裡總備着幾根鹹鲞。大熱天想吃葷,肉餅子炖蛋或炖鹹鲞魚,鹹鮮開胃,是最合适的。

魚味裡有蛋有肉

白鲞又叫黃魚鲞,“白鲞”,即用大黃魚加工制成的鹹幹品,味鮮美、肉結實,為名貴海産品。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可開胃、消食、健脾、補虛。經過精細加工的舟山黃魚鲞,潔白、形圓、味鮮、鹹淡适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适量的脂肪。黃魚鲞加生姜清炖,可供婦女産後補虛,有清熱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潤肺健脾、補氣止血作用,膽有清熱解毒功能。

白鲞是道有名的浙菜。肉餅蒸鹹鲞,肉糜不要買現成的絞肉,可以用夾心肉,稍微冷凍一下,自己細切粗斬最佳。肉的顆粒大小不均,吃起來口感松軟,不死實,再将肉碎與蔥姜料酒拌勻。鹹鲞是鹹的,肉糜就不用再入鹽。

鹹鲞炖蛋要用鹹鴨蛋,味道腥腥的才好。貪心一點的如我,肉餅子和蛋,加上鹹鲞魚一起炖。

先将肉餅壓四個小坑,四個鹹鴨蛋的蛋黃打在坑内,蛋白自由散開。中小火加蓋蒸45分鐘,熄火焖15分鐘。這麼炖上一碗,肉味裡有魚有蛋,魚味裡有蛋有肉,蛋味裡有肉有魚,端去裹飯,尤其是厚粥爛飯,是最惬意不過的。

浙江人的回鄉菜

浙江人喜歡吃白鲞燒肉,白鲞扣雞,這樣烹制而成的菜,可久存不壞。一般白鲞肉是吃熱的,即便隔日吃,也要隔水蒸熱了再吃,包括白鲞扣雞(塊)也是如此。此菜北方人是吃不慣的,因為腥味大,而土生土長的浙江人就常常會想着要吃這個菜,遷居外鄉的浙江人,如果回浙江一趟,必定會買些黃魚鲞、筍幹回去解饞的。

很久以前,鄉下的代銷店裡都有白鲞賣,隻要家裡來個客人,家裡人都會派孩子去小店裡割半片白鲞來;家裡尚有肉票的話,連帶再割半斤豬肉。沒那麼闊綽的人家,就摸兩隻自家的雞蛋,搞碗白鲞煮蛋,這樣招待客人也就夠檔次了。白鲞聞着香,吃起來特别鹹,也就特别能下飯。

當年的孩子現在已經做了父母,也會買點白鲞來燒燒,吃法也無非是白鲞煮鮮肉、白鲞煮蛋或白鲞炒雞塊;這都是小時候看母親燒的,舌尖繞着童年的味道,媽媽的溫暖,至今無法忘記。

“鲞凍肉”還是過年主菜

20世紀食物匮乏的年代裡,杭州、甯波、紹興等地的尋常百姓人家,每逢過春節,必定少不了那道用白鲞加豬肉燒成,名叫“鲞凍肉”的傳統名菜。節前,農村裡每家每戶都要燒上一鍋,盛進陶制缽頭内,結凍後,作為美食,先請菩薩祖宗,然後再招待客人。

鲞凍肉,顧名思義它的主要作料是白鲞與豬肉。作為“十碗頭”裡的主菜之一,鲞凍肉在制作時,先将上等條肉切成适中的肉塊,放在鍋中以文火慢煮,放适量紹興老酒調味,去掉肉腥味。待肉熟到一定程度,放入白鲞,用文火炖煮,然後放适量醬油。燒好冷卻,結凍後備用。臨近過年時,家庭主婦開始忙忙碌碌地準備年貨,即便貧寒人家,買幾條白鲞是少不了的。因為鲞與想屬同音,買了鲞,意味着來年有想頭,能多吃上肉。這寄托着在那個饑馑年代,百姓多少顯得有點奢侈的盼頭。

歲月荏苒,估計年輕人喜歡吃白鲞的少了,請不要忘記這曾是我們父輩的舌尖最愛,含着那段滄桑曆史的記憶。請你多回家看看父母,不要忘記為他們蒸一盤白鲞。

農場君特别為你提供東海黃魚鲞,還買一送一,贈送進口微熟南美對蝦一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