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愈3次落榜,做了1件力挽狂瀾的事:清理了中國文脈

韓愈3次落榜,做了1件力挽狂瀾的事:清理了中國文脈

文/白楓麟

圖/來源網絡,侵權

-

大唐貞元11年,一位儒生打扮,身材豐肥的男青年拿着一封自薦信,苦苦哀求門衛,讓他見宰相一面。門衛充耳不聞,朱門緊閉,宛若一道銅牆鐵壁,阻隔在青年與仕途之間。

秋風蕭瑟,宛如男青年凋零的心情。

這位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正是宋代大文豪蘇轼的“愛豆”,有着“文起八代之衰”美譽的韓愈。

不過,此刻的韓愈是位落魄青年,絲毫沒有主角光環加身。

在唐朝,文人志士想做官隻有兩條路:要麼做幕僚走推舉之路,要麼參加吏部的選拔科考。

韓愈3次落榜,做了1件力挽狂瀾的事:清理了中國文脈

走推舉之路,需要好文采,主要展現在詩歌方面。不少才子騷客憑借一首詩,平步青雲,這在大唐不足為奇。

王維和李白均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

王維憑借一首紅豆寄《相思》,成功圈粉太平公主,得到大力推薦,進京做了官。就連當今樂壇天後王菲也演唱過《紅豆》,可見“此物最相思”影響之遠。

李白的伯樂是當時譽滿京城的大詩人賀知章,他的名作《詠柳》脍炙人口,現為國小生必背古詩之一。

作為唐玄宗身邊的紅人,賀知章極力推薦李白。

從此,李白成了皇帝身邊的近臣,雖不能參與朝政,但作為一名禦用文人,可謂備受寵信。連位高權重的宦官高力士都得伺候他脫靴。

韓愈3次落榜,做了1件力挽狂瀾的事:清理了中國文脈

唐朝的科舉制度不同于後世,采取的是雙考制度,即考中進士,隻是相當于取得“學曆證書”。想做官,還需要經過博學宏詞科考選拔,類如今天的公務員考試。

盡管韓愈考了4次才中了進士,但是選拔考試參加3次都沒中。他感到窮途末路,于是想去投奔宰相,求個功名,可是多次上門都吃了“閉門羹”。

比韓愈出生稍早一些,有一位同姓詩人叫韓翃。名氣雖小,好歹也是“大曆十才子”之一。韓翃在天寶13年考中進士,同韓愈一樣沒有公職。不過,人家靠一首《寒食》驚豔四座,名震八方。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好家夥,這首詩大火,婦孺皆知。成功吸引了唐德宗的目光,當即下旨,韓翃擔任駕部郎中。

作為“百代文宗”,才華橫溢的韓愈,文筆理當出類拔萃,怎麼會多次考試被刷?還不受宰相待見呢?

韓愈3次落榜,做了1件力挽狂瀾的事:清理了中國文脈

問題就出在韓愈的“思想”上,他喜古厭今,崇尚先秦諸子百家古樸、渾厚、寫實的文風,與魏晉時期流傳下來華麗麗的骈體文半點不沾邊。在當時,他的文章屬于主流之外的“邊緣文”,很難被位高權重之人賞識。

韓愈出生于官宦世家,父兄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可惜家道中落,父母雙亡,韓愈跟着哥嫂颠沛流離。即使在困頓落魄之中,哥哥韓會也不忘督促韓愈勤奮苦讀。

哥哥為了鼓勵韓愈,給他講了許多古人奮發圖強、忠心報國、英勇殺敵的故事。

左丘明雙目失明卻著有《左傳》;屈原被流放卻留下《離騷》;司馬遷身受宮刑之苦,仍奮筆疾書,完成了《史記》。古人身處逆境卻堅韌不拔,深深觸動了韓愈。

偏愛古風,一方面與他的家教環境有關,另一方面與他鮮明的個性有關。

韓愈絕對是大唐“不一樣的煙火”,他個性極強,在《芍藥歌》中描述自己為“楚狂小子韓退之”(韓愈,字退子)。言之灼灼,可見一斑。

韓愈3次落榜,做了1件力挽狂瀾的事:清理了中國文脈

第三次科舉考試,題目是“不要遷怒别人”。韓愈思考片刻,便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極具思想内涵的文章。一同赴試的同學,都在私底下議論,這次狀元非他莫屬。

可惜,現實很殘酷,主考官根本瞧不上韓愈的“非主流”文章,他再次落榜。

第四次科舉考試,題目是“克制人生,保持寬心”,與上次大同小異。韓愈把上次的文章稍微潤色一番,風風火火地交了卷。

這次的主考官叫陸贽,見韓愈交卷那麼快,心中不免納悶。他翻出韓愈的文章,想看看他寫得如何。不看不要緊,一看吓一跳!陸贽驚呼“此乃好文章”,揮墨批示:錄取!

或許好事多磨,韓愈經過4次科舉考試,4次選拔考試,終于有了公職。

但是他并沒有滿足于做官,而是利用一切機會,與柳宗元大張旗鼓地發起了“古文運動”,呼籲文體改革。

韓愈3次落榜,做了1件力挽狂瀾的事:清理了中國文脈

韓愈認為,儒家傳到孟子那一代“斷流”了,文章到司馬遷那裡畫上了“休止符”。他在《答李翊書》中毫不隐晦地寫道“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直接抨擊花裡胡哨的骈體文。

作為實幹家,韓愈投入古文運動,與前人“光說不練”大不同。他提倡“以文明道”,學習古人散文體格,提出“詞必己出”,不可模仿抄襲古文,而是要尋找其中的“道”。

所謂“道”是指,孟子學說中的道德修養與人格精神。韓愈認為文章的優劣,是由個人内在精神的“氣”充實與否決定的。如果人格高尚、志趣充盈,文章自然顯達。

他大聲疾呼“物不得其平則鳴”,他強調語言的創新和風格的個性化,以及内在情感在散文中流淌的重要性。

韓愈3次落榜,做了1件力挽狂瀾的事:清理了中國文脈

古文運動大獲成功,一方面安史之亂,讓盛極一時的唐朝文壇陷入低谷,無數文人期望有青年才俊擎起文壇大旗;另一方面韓愈不但提出理論基礎,還曬出了大量優秀範文,并集結了一批優質散文作家,形成了一股強勁的文學潮流。

餘秋雨在《中國文脈》中對韓愈做出了高度的評價:“做了一件力挽狂瀾的大事,改變了一代文風,清理了中國文脈”。

作為當代文學家、美學家、史學家以及探險家的餘秋雨先生,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中國文脈”,它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由品味決定等級,等級構成了文脈。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遺留下來的作品,多如天上的繁星。再加上網絡文學的興起,一時間文學爆炸,大量作品充斥市場,亂花漸欲迷人眼。面對這種情況,餘秋雨感慨道“文脈既隐,小峰稱丘;健翅已遠,殘羽充鵬”。作為當代人,讀書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勢必需要經過一番鑒别,有選取的閱讀。

韓愈3次落榜,做了1件力挽狂瀾的事:清理了中國文脈

餘秋雨讀萬卷書窺探曆史,行萬裡路丈量曆史,寫萬千字解讀曆史。他擁有品鑒高度,大膽取舍,經過一番嚴謹的考量,梳理了幾千年的文脈體系。

韓愈發起的“古文運動”隻是其中一個片段,更多的中國文脈在何處潛流而行?

一切答案盡在書中。

同時推薦大家《中國文脈》《文化苦旅》《千年一歎》《行者無疆》四本書。很多中學國文老師也會推薦餘秋雨的這幾本書。

因為餘秋雨的散文結構清晰、文字大氣、語言豐富,很适合高中生仿寫,在近年的聯考作文中如果能娴熟地運用到這種寫作特點,會增加文章辨識度很容易拿到作文高分。

同時,餘秋雨的作品不但貼近中國的曆史和文化,更是重振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有一種獨特的生命情懷和人文精神。

是以,大家在這套書中可以跟着餘秋雨去探尋中國的曆史文化底蘊,還能尋找、發掘中國的文脈走向,并随着他的足迹遊曆世界的文明遺迹和人文風情。

詩漫【磨鐵】授權直發 文化苦旅+千年一歎+行者無疆 全套4冊 ¥138 購買

點選【上面橫條】連結進入自取,一頓小龍蝦錢,足不出戶就能領略中國的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以及各國的風土人情等,非常值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