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排行榜是專家們根據掠食動物5個單項得分總和的高低評選出來的。它們都是大自然中最優秀的捕獵者。這十種動物,你都知道嗎?
花豹(學名:panthera pardus)是大型肉食性動物,體形似虎,但明顯較小;頭小尾長,四肢短健;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又頗似古代的銅錢,是以又有“金錢豹”之稱。前足5趾,後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縮。生活于森林、灌叢、濕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于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裡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于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分布非常廣泛,跨越亞洲、非洲的許多地區,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撒哈拉大沙漠都有存在。

郊狼(學名:canis latrans)是犬科犬屬的一種,與灰狼是近親。因為有19個亞種之多,是以體型差别很多,一般體重在7-21千克之間,體長則是75-100厘米。郊狼産于北美大陸的廣大地區,北起阿拉斯加、南到巴拿馬。歐洲探險家最初是在美國西南部發現這種動物的。郊狼一般單獨獵食,偶爾也會組成小型的群體。平均壽命為6-10年。郊狼的英文詞"coyote"借自墨西哥西班牙語,最初來自當地的阿茲台克部族。郊狼是美洲分布最廣泛的一種犬科動物,适應能力極強,森林、沼澤、草原,甚至牧場和種植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由于郊狼并不很畏懼人類,是以城鎮的郊區也不時有郊狼出沒。多喜群居,常追逐獵食。大部分食肉,以食草動物及齧齒動物等為食;有時也偶爾食腐肉、植物或雜食。
北極熊(拉丁學名:ursus maritimus),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憨态可掬。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顔色,體型巨大,兇猛。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于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孟加拉虎,又名印度虎,世界第二大虎亞種,是目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虎亞種,該亞種有白虎,金虎,銀虎,雪虎等變異個體,雄虎一般情況體重97-260千克。在1758年被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定為虎(panthera tigris)的模式種。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國,是這兩個國家的代表動物,是世界瀕危野生動物之一。一般孟加拉虎大約3-4歲成熟,雌性比雄性早半年。
獵豹(學名:acinonyx jubatus),又稱印度豹,是貓科動物的一種,也是獵豹屬下唯一的物種。獵豹是陸地上跑的最快的動物,時速可達110公裡。獵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點。從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條紋,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環紋;後頸部的毛比較長,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樣,體型纖細,腿長、頭小。獵豹為食肉動物,主要食物為各種羚羊,如瞪羚、跳羚。獵豹一次隻捕殺一隻獵物,奔跑速度極快,野外獵豹的壽命一般是15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現存5個亞種,紅色物種名錄易危。
大嘴鳥基本完整的個體,由于圍岩性質,儲存基本印痕。眼前這隻早期鳥類化石,一看就知道它的頭,特别是吻特别大,而且嘴裡的牙齒也很清楚,就個體說也比前幾個同一産地的鳥要大,從嘴看很象現在的常見的烏鴉,但大嘴鳥與烏鴉不大一樣,它是一種早期還很原始的鳥類。
尼羅鳄(學名crocodylus niloticus,crocodylus來源于希臘語krokodeilos;niloticus意思是"尼羅河的")是非洲最大的鳄魚,僅次于最大的灣鳄,為全數23種鳄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尼羅鳄分布在非洲大陸以及馬拉加西島,主要栖身于河流及湖泊之中。夜間會在水内,日出時則會上岸日光浴。它們會捕食羚羊、斑馬、水牛等,甚至可以獵殺河馬、獅子,有時會襲擊人類。尼羅鳄壽命為70-100歲。
非洲獅是現存非洲草原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是非洲最兇猛的野獸。非洲獅一般分為9個亞種(包括亞洲獅),其中最大的亞種是克魯格獅和加丹加獅。非洲獅廣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到北的草原上,素有"草原之王"、"萬獸之王"的美稱。
虎鲸(學名:orcinus orca)是一種大型齒鲸,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鳍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颞窩大。下颌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颌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于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鲸類,甚至是大白鲨,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鲸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虎鲸的一些複雜社會行為,捕獵技巧,和聲音交流,被認為是虎鲸擁有自己的文化的證據。分布于幾乎所有的海洋區域,從赤道到極地水域。水溫或深度沒有限制其範圍。分布延伸到許多封閉或半封閉的海域,如阿拉斯加灣,地中海,鄂霍次克海,加利福尼亞灣,墨西哥灣,紅海和波斯灣。
大白鲨(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稱噬人鲨,是最大的食肉魚類,身長可達6.5米,體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牙長10厘米,大型進攻性鲨魚。但正因為其特别巨大型,可以認為已經是食物鍊最終極獵食者,即最進階消費者。大白鲨分布于各大洋熱帶及溫帶區,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但常會進入内陸水域。它們最喜捕食海豹、海獅,偶爾也會吃海豚、鲸魚屍體。大白鲨最早出現于中新世,是唯一現存的噬人鲨屬的成員。是以其生存非常困難,可以說每一隻大白鲨的存在都是生命進化的奇迹,恰如白垩紀的恐龍一樣。由于大白鲨的數量正不斷減少,瀕臨滅絕,故大白鲨現已被列為世界保護品種,禁止獵殺。因其體積大且具攻擊性而被認為是海洋殺手,并且被拍攝成同名電影和制作成同名遊戲。
除了上面列舉的這十種動物,你覺得還有哪些動物,可以算得上是最兇猛的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