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灣西部幹線上有一輛與衆不同的列車,像是一部行走的故事繪本,八種栖息于淺山與農田生态系統裡的,裡山動物們躍然車身上。
就連官方釋出的宣傳海報也散發着濃濃的春天氣息~~
草鸮、石虎、食蛇龜、台灣蛙類、蓋斑鬥魚、食蟹獴、彩鹬及穿山甲等八種栖息于淺山與農田生态系的裡山動物,一個個逗趣可愛,像是正在進行,暢行無阻的旅行,在生态地裡徐徐前進。
這一輛「裡山動物列車」在今年2月初首航,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局與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合作打造,車身上的圖案來自執行機關“種子設計”,目的是希望透過這輛列車傳達裡山的生态保護觀念。
許多人不知道,其實台灣有六成的保護類野生動物,栖息于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裡山,有64%的植物物種,以此區域為生育地,由于現代各類土地的開發,許多裡山動物,像是石虎,草鸮不得已隻能生活在零碎分布的栖息地,不僅族群之間産生隔離,也缺乏安全的食物來源,不利于繁衍,甚至可能逐漸絕迹。
談及這次列車的想法,希望裡山動物也能像人類一樣擁有暢行無阻的活動路徑,于是透過插畫讓他們躍上火車,穿山甲和草鸮各在兩端的列車頭,八節車廂是八種裡山動物,随着火車行駛來回旅行。
這樣的設計目的不僅僅展現在車體,也想透過這輛列車傳達給每一位乘客,或者看見列車的人們,每節車廂内都會配有液晶顯示屏,播放包括蜂鷹,梯田等多種生态影片錦集,車廂内張貼不同的裡山動物海報,讓人在欣賞台灣生物多樣性之美的同時,可得到珍貴的保護知識。
最後我們來認識下這些裡山動物們~
彩鹬
彩鹬,彩鹬媽媽很美麗,但最喜歡和爸爸一起闖蕩天涯。
石虎
石虎,球型、喜歡眼神交流、暖和、無畏懼。
食蛇龜
食蛇龜,喜歡森林、不谙水性、擁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蓋斑鬥魚
蓋斑鬥魚,喜歡吐泡泡、喜歡水中芭蕾、很能耐餓。
草鸮
草鸮,又叫猴面鷹。非麻瓜族類、蘋果臉、神秘。
穿山甲
穿山甲,内向溫和,不特意讨人喜歡,盔甲是他的外衣,會和同類分享覓食領域。走慢式風格、喜歡媽媽。
食蟹獴
食蟹獴,喜歡吃海鮮,尤其是蟹、蝦,喜歡家族群聚,善泳,比較奇怪的是,它還喜歡玫瑰花的圖案。
台灣蛙類
蛙,有着水汪汪大眼睛,還愛唱歌、愛爬樹、愛跳遠,還發明了自己的遊泳姿勢。
除此之外,為了推廣裡山動物列車,林務局也推出紙膠帶、t 恤等紀念周邊商品。
看完這樣的列車,
是不是都想趕快來一場美好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