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歲賠掉1個億,靠單袋售價3元的米果生意翻身連續2年蟬聯台

作者:無冕财經

“我祖父很有錢,我爸爸也很有錢,我也有一些錢。”蔡衍明說。隻是,蔡衍明遠比他的祖父、父親有錢。

2015年8月,大陸胡潤研究院釋出《2015瀚亞資本·胡潤全球華人富豪榜》,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610億人民币資産奪下台灣首富。2016年,再次蟬聯台灣首富位置,大名鼎鼎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位居第二。

19歲賠掉1個億,靠單袋售價3元的米果生意翻身連續2年蟬聯台

▲蔡衍明和他的旺旺集團。

而在幾十年前,19歲的他曾賠掉一個億,被人稱為“敗家子”,一度抑郁想過跳樓自殺。

從不學無術的街頭混混到台灣首富,是什麼不斷創造和延續了蔡衍明和他的米果帝國的财富傳奇?

敗光1個億而來的“旺旺”

旺旺集團的起源可追溯至台灣宜蘭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蔡衍明的父親蔡阿仕接手了友人經營食品代工與外銷的宜蘭食品廠,卻沒有時間經營。

時年19歲的蔡衍明,便自告奮勇參與公司的營運,隔年(1977年)蔡衍明即以總經理身份接掌經營權。他回憶:“我賬也看不懂,人也不認識,我又不敢問。損益表是賺是賠,我也不知道。”

排行老幺的蔡衍明,深受父親的寵愛,整天無所事事遊蕩街頭,高中時期便已退學。沒有任何商業和管理的經驗的他覺得做外貿要看别人臉色,決定不再做代工外銷,要做自己的品牌産品,開始生産“浪味鱿魚絲”。

不過,生意的狀況卻出乎預料,一年多下來,蔡衍明沒有迎來預料中的成功,反而賠掉1個多億台币,清空了廠裡原有的資本,還需要家族貼錢來補救,落得個“敗家子”的稱号。

初嘗失敗,蔡衍明情緒十分低落,更是以患上抑郁症,一度想跳樓自殺。

某夜,蔡衍明夢見有狗沖自己汪汪叫,像是在召喚自己,天尚未亮便跑去當地供奉靈犬的八王公廟祭拜。自此以後,曾經招搖過市的他開始收斂心性,等待一個機會重新證明自己。

3年後,22歲的蔡衍明看到台灣稻米過剩,從事日本米果生意有賺錢的機會。于是,他跑到日本找“米國之父”桢計作尋求合作。連續整整兩年時間的拜訪,桢計作終于同意把米果制造的技術給到這個年輕的小夥子。

此後,愛狗的他将公司取名為旺旺,推出産品“旺旺仙貝”,獲得極大成功,迅速成為台灣米果市場老大。

19歲賠掉1個億,靠單袋售價3元的米果生意翻身連續2年蟬聯台

▲旺旺産品在台灣熱賣。

1983年開始,憑借師承米果之父的技術優勢,結合台灣的民俗祭拜習慣進行大手筆的廣告投入,快速入侵各銷售管道,印着“旺仔”标志的米果熱賣全台灣。蔡衍明利用市場先入者優勢和成本優勢,主動發起價格戰,旺旺在台灣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95%,迫使老牌食品大廠統一、義美相繼退出競争。

旺旺陸續推出的新産品如“浪味仙”、“雪の月”、“旺仔小饅頭”等皆取得不錯的成績。蔡衍明于是計劃将版圖向台灣以外地區擴張。就在這個當口,鄧小平南巡講話中不斷強調大陸市場要進一步開放,這讓蔡衍明嗅到了其中機會,立刻決定投入“更刺激”的大陸市場。

兇猛的“旺仔”

1992年,旺旺正式進軍大陸。蔡衍明舍棄競争日趨激烈的大陸沿海省份,攜千萬級别投資進駐給予更多優惠政策的湖南望城,建起第一家廠,成為湖南首家台企。

1993年,旺旺集團參加鄭州糖煙酒展銷會,當場就有300貨櫃的米果簽售,而且協定上都是款到發貨。然而,當蔡衍明将貨運到内地之後,經銷商要求賣完之後才付款。不願意妥協的他決定将這批産品分送給上海、南京、長沙、廣州等地的學生試吃,想不到大受歡迎。

孩子們的喜愛讓旺旺迅速走紅,蔡衍明借此打開了内地市場,旺旺集團的版圖迅速擴張。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何亮亮曾在節目中評價,當時在内地,大米做成的零食非常少,蔡衍明抓住了市場的空白。

緊接着,蔡衍明發起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伴随着“你旺我旺大家旺”廣告詞的家喻戶曉,旺旺在投産當年就創收2.5億元人民币。

19歲賠掉1個億,靠單袋售價3元的米果生意翻身連續2年蟬聯台

▲旺旺産品。

此時,米果這種類型的休閑食品在大陸幾乎就是待開發的藍海市場,眼見旺旺米果大賺特賺,康師傅等台企以及上百家大陸企業,紛紛開廠。1994年,200多家廠商加入“米果大戰”。

面對一擁而入的競争者,蔡衍明一邊推出低端品牌,使米果從最初的1公斤50元,驟降到1公斤5元;一邊給各地政府寫信讓其蓋廠房,旺旺租下這些廠房擴建生産線,加大産量,降低成本。

這種降低成本、慘烈如“割喉”式的價格戰非常奏效,對手來的快,腳跟未穩就被旺旺“斬草”出局。

幾番價格戰之後,競争對手所剩無幾,米果價格又基本恢複到了剛開始的水準,旺旺的市場地位從此再也無人能撼動。

1996年,旺旺在新加坡挂牌上市,但由于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夠活躍,旺旺上市後表現一直平淡,蔡衍明決定轉投港交所。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義向12家銀行财團聯貸8.5億美元,用于收購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轉投h股。這一年,中國旺旺營收突破百億元人民币。

19歲賠掉1個億,靠單袋售價3元的米果生意翻身連續2年蟬聯台

▲中國旺旺在香港上市。

2008年3月26日,中國旺旺完成香港上市,從退市新加坡,到登陸港交所,前後隻用200天,其市值從35億美元提升至51億美元。

期間,中國旺旺完成了公司的重組:核心業務食品飲料業務單獨剝離在港上市,旗下醫院、酒店、房地産等業務則分拆至另一家新成立的“神旺控股”公司中,為蔡衍明家族私有。

同年11月,膽識過人的米果大王蔡衍明以個人名義出資收購了台灣中時媒體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和中時電子報、中天電視台、中國電視公司,一年後就實作了中時集團扭虧為盈。

蔡曾算過這樣一筆賬:對于旺旺來說,百億不是起點,千億不是終點。

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的資料顯示,旺旺集團

蔡衍明坐擁610億元人民币的總資産。靠賣米果這樣的零食,蔡衍明許下的“千億”夢想,并非不可能兌現。

本文作者:無冕财經 海梨

版權聲明:本文由無冕财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财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本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