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牛肉火鍋店的潮汕姿娘,15年陪着官塘“弟”成官塘“叔”

視訊加載中...

文|葉丹穎

朋友說,懷疑你不是屬狗,是屬豬的。我覺得不無道理,尤其經曆了一段沉淪下廚的時光後,我對吃有着越來越強烈的執着。吃得好了,就有由内而外的滿足感,吃得失望了,就覺得吃了一堆油膩垃圾,白白浪費了肚子。

到潮汕來,一顆吃貨的心就安了。置身這座美食之城,一定有數不盡的美食在等我。抵達牌坊街的客棧,天已經黑了,我洗完澡,去街上晃悠,22座牌坊,就有22個當官的,沿街是嶺南的騎樓,展示着琳琅滿目的潮州美食,空氣裡時不時能聞到淡淡的潮州三寶(老香橼、老藥桔、黃皮鼓)的甘甜。

頭天晚上,我先嘗了蚝烙、鴨母撚、海鹽芝士芒果雙拼外加冰淇淋(餘時牛奶冰·奶茶店裡的白衣小哥哥真的好帥,跟偶像劇裡的一樣)。不過,除了這些小吃,讓我更心心念念的其實是——

都到了潮汕,怎能不來吃潮汕牛肉火鍋?

牛肉火鍋店的潮汕姿娘,15年陪着官塘“弟”成官塘“叔”

奈何我是一個人出來浪的,吃火鍋好歹得兩個人吧?一來腦海裡馬上想到了海底撈裡一人食時與一隻大熊公仔對坐的畫面,二來似乎牛肉火鍋最小的套餐也要是二人套餐。難道就要這麼作罷了嗎?

晚上跟朋友聊微信語音時,朋友給我出了兩個主意,一個是叫外賣,煮好了送進來,第二個是:隻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但我還是尴尬的诶,遂搜了搜餓了麼,貌似也沒有火鍋外賣。更何況,我的目标其實已經選好了,就是大衆點評上排名第一的官塘弟牛肉火鍋。

最後打定主意,我要鼓起勇氣一個人去吃火鍋了,吃不完的就打包!為了吃下二人套餐的牛肉火鍋,我本來準備這一天就什麼都不進食了,但這家火鍋店的開始營業時間是下午三點半,是以我就隻好先在牌坊街上吃了一份蚝爽填填肚子。

打車到了官塘弟牛肉火鍋的大門口,第一眼我差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因為這家火鍋店看起來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街邊店面,藍色的鐵制招牌,店内擺了幾張鋪着黃布的圓桌,各圍了幾把淺藍色靠背塑膠椅,各種蘸料擺在店外的一張小桌子上,從裝修上看一點也不像排名第一的樣子。不過轉念一想,這樣街邊小店的感覺,反而給一個人吃火鍋的我帶來了放松感。

牛肉火鍋店的潮汕姿娘,15年陪着官塘“弟”成官塘“叔”

由于我到店的時間是下午四點多,而本地人一般晚上六點才來吃飯,是以我成了那會店裡的唯一食客。老闆娘是個中年人,穿着印滿“gucci”的白襯衫,滿臉笑盈盈,稱呼我妹妹,沒有因為我是一個人來吃火鍋而怠慢(記得有一回下班遲了,去了某家餐廳,服務員不停問我打包嗎?打包嗎?打包嗎?不知是否因為看我一個人去的,自作主張地認為堂食不合時宜),反而因為我是第一個食客而熱情款待,給我端茶送水,講解每種肉該涮多久并親自示範,又送來切好的蘸了酸梅的芭樂,讓我不夠吃話蔬菜、蘸料、湯底、芭樂都可以随便加,看我在不停拍照,還招呼我妹妹先吃吧,一會涼了就不好吃了,讓我感到了vip一般如沐春風的服務。

老闆娘交代了我這,交代了我那,似乎總擔心我吃不好,交代了一通,方才騎上機車,說要去學校接孩子,讓我有需要就找店裡的人。過了一會,天暗下來了,我瞧見店外老闆娘正載着擠一塊的穿校服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回來了。

一邊熱氣騰騰地張羅生意,一邊還要見縫插針地養兒育女,不覺感歎這個老闆娘不簡單。

桌上擺了一碟嫩肉、一碟吊龍、一碟牛雜、一碟粿條、一籃蔬菜,還有一壺茶,以及調味的沙茶醬、辣椒醬、芹菜末、南姜末,鍋底是由玉米、苦瓜、白蘿蔔煮的清湯,湯裡滾動着四顆牛肉丸。粿條要最後煮,因為是糯米做的,煮久了就溶到湯裡變成糊,撈出的粿條拌上沙茶醬、花生醬,就是潮汕著名的沙茶粿。

饕餮鮮嫩無比的牛肉盛宴,沉浸于食物帶來的滿足,暗想要一嘗最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鍋的心願已達成。

随後,老闆娘又端來了一碟裝着牛舌、牛胸肉、牛百葉的盤子,說套餐裡的有些單調,這些也送給我嘗嘗,過後,又交代我這個就别寫到點評裡了,怕到時人家說你是水軍。

在跟老闆娘的聊天中,我得知,這家店做的其實一直都是本地人的生意,潮汕是個小城市,本地人的嘴都特别刁,如果不好吃,就不會再當回頭客了。十五年前,官塘弟牛肉火鍋還隻有一間店面,後來慢慢擴張到現在的一整排六間店面。期間,也不是沒想過做分店,但必須要有很知心的人才行,是以他們最終還是決定集中精力經營好這一家店。去年八月,官塘弟牛肉火鍋上了美團,随後,店裡的外地遊客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牛肉火鍋店的潮汕姿娘,15年陪着官塘“弟”成官塘“叔”

老闆娘說,他們一直堅持一個理念,就是牛肉如果當天沒賣完,剩下的就要全部退給快餐店或學校食堂,甯可以每斤便宜二十塊的價格處理掉,也絕不會放到第二天再賣給客人。時間久了,他們摸索出了店裡客人流量的規律——周末人就多,工作日也有一天人多,往往是周三,這樣他們就基本知道進貨的時候該進多少量的牛肉了。

我稱歎,難怪這兒的牛肉比海底撈的好吃多了,老闆娘說那肯定,海底撈裡的都是凍肉。不過,讓我意外的是,老闆娘還曾為了了解為什麼海底撈會那麼火,而特意乘車去了市區吃海底撈,結果等了足足一百多個人。

吃到尾聲,我一個人的肚皮實在是撐不下了,遂想把剩下沒吃完的通通煮了打包帶回客棧。老闆娘看我煮的不甚熟練,又親自操勺來幫我煮,說年輕人應該平時都不做飯,在家可能都是媽媽做吧?看她在一旁邊得心應手地煮、裝盒,又搭配上小料,竟然有了類似家的溫暖。

除了幫忙煮和打包,老闆娘又不放心地反複交代我,回到酒店去問問前台有沒有電磁爐,如果沒有的話,冷了就千萬别吃,會吃壞肚子的,晚上回去能吃吃,吃不下放到明天了,就扔掉,不要去吃。

不過,在美食面前,我的戰鬥力還是驚人的。事實上,當我回到客棧不久,就把打包好的兩盒牛肉粿條湯都幹下了,總算沒浪費了如此佳肴。

坐在店裡吃牛肉火鍋的過程中,我盯着牆上的“官塘弟牛肉火鍋”幾個字看了好一會兒,問了老闆娘一個我好奇的小問題——為什麼店名要取作“官塘弟”(難道這家店老闆姓“官”名“塘弟”)?

原來答案是潮汕有個地名叫官塘鎮,他們夫妻都來自鎮上(如果是來自官塘鎮的兄弟一起開的牛肉火鍋就叫“官塘兄弟牛肉店”)。老闆娘說,十五年前她老公還年輕,農村人上城裡來做事一般都自稱“弟”,而現在“官塘弟”早已變成了“官塘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