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牛肉火锅店的潮汕姿娘,15年陪着官塘“弟”成官塘“叔”

视频加载中...

文|叶丹颖

朋友说,怀疑你不是属狗,是属猪的。我觉得不无道理,尤其经历了一段沉沦下厨的时光后,我对吃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执着。吃得好了,就有由内而外的满足感,吃得失望了,就觉得吃了一堆油腻垃圾,白白浪费了肚子。

到潮汕来,一颗吃货的心就安了。置身这座美食之城,一定有数不尽的美食在等我。抵达牌坊街的客栈,天已经黑了,我洗完澡,去街上晃悠,22座牌坊,就有22个当官的,沿街是岭南的骑楼,展示着琳琅满目的潮州美食,空气里时不时能闻到淡淡的潮州三宝(老香橼、老药桔、黄皮鼓)的甘甜。

头天晚上,我先尝了蚝烙、鸭母捻、海盐芝士芒果双拼外加冰淇淋(余时牛奶冰·奶茶店里的白衣小哥哥真的好帅,跟偶像剧里的一样)。不过,除了这些小吃,让我更心心念念的其实是——

都到了潮汕,怎能不来吃潮汕牛肉火锅?

牛肉火锅店的潮汕姿娘,15年陪着官塘“弟”成官塘“叔”

奈何我是一个人出来浪的,吃火锅好歹得两个人吧?一来脑海里马上想到了海底捞里一人食时与一只大熊公仔对坐的画面,二来似乎牛肉火锅最小的套餐也要是二人套餐。难道就要这么作罢了吗?

晚上跟朋友聊微信语音时,朋友给我出了两个主意,一个是叫外卖,煮好了送进来,第二个是: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但我还是尴尬的诶,遂搜了搜饿了么,貌似也没有火锅外卖。更何况,我的目标其实已经选好了,就是大众点评上排名第一的官塘弟牛肉火锅。

最后打定主意,我要鼓起勇气一个人去吃火锅了,吃不完的就打包!为了吃下二人套餐的牛肉火锅,我本来准备这一天就什么都不进食了,但这家火锅店的开始营业时间是下午三点半,所以我就只好先在牌坊街上吃了一份蚝爽填填肚子。

打车到了官塘弟牛肉火锅的大门口,第一眼我差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因为这家火锅店看起来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街边店面,蓝色的铁制招牌,店内摆了几张铺着黄布的圆桌,各围了几把浅蓝色靠背塑料椅,各种蘸料摆在店外的一张小桌子上,从装修上看一点也不像排名第一的样子。不过转念一想,这样街边小店的感觉,反而给一个人吃火锅的我带来了放松感。

牛肉火锅店的潮汕姿娘,15年陪着官塘“弟”成官塘“叔”

由于我到店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多,而本地人一般晚上六点才来吃饭,所以我成了那会店里的唯一食客。老板娘是个中年人,穿着印满“gucci”的白衬衫,满脸笑盈盈,称呼我妹妹,没有因为我是一个人来吃火锅而怠慢(记得有一回下班迟了,去了某家餐厅,服务员不停问我打包吗?打包吗?打包吗?不知是否因为看我一个人去的,自作主张地认为堂食不合时宜),反而因为我是第一个食客而热情款待,给我端茶送水,讲解每种肉该涮多久并亲自示范,又送来切好的蘸了酸梅的芭乐,让我不够吃话蔬菜、蘸料、汤底、芭乐都可以随便加,看我在不停拍照,还招呼我妹妹先吃吧,一会凉了就不好吃了,让我感到了vip一般如沐春风的服务。

老板娘交代了我这,交代了我那,似乎总担心我吃不好,交代了一通,方才骑上摩托车,说要去学校接孩子,让我有需要就找店里的人。过了一会,天暗下来了,我瞧见店外老板娘正载着挤一块的穿校服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回来了。

一边热气腾腾地张罗生意,一边还要见缝插针地养儿育女,不觉感叹这个老板娘不简单。

桌上摆了一碟嫩肉、一碟吊龙、一碟牛杂、一碟粿条、一篮蔬菜,还有一壶茶,以及调味的沙茶酱、辣椒酱、芹菜末、南姜末,锅底是由玉米、苦瓜、白萝卜煮的清汤,汤里滚动着四颗牛肉丸。粿条要最后煮,因为是糯米做的,煮久了就溶到汤里变成糊,捞出的粿条拌上沙茶酱、花生酱,就是潮汕著名的沙茶粿。

饕餮鲜嫩无比的牛肉盛宴,沉浸于食物带来的满足,暗想要一尝最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的心愿已达成。

随后,老板娘又端来了一碟装着牛舌、牛胸肉、牛百叶的盘子,说套餐里的有些单调,这些也送给我尝尝,过后,又交代我这个就别写到点评里了,怕到时人家说你是水军。

在跟老板娘的聊天中,我得知,这家店做的其实一直都是本地人的生意,潮汕是个小城市,本地人的嘴都特别刁,如果不好吃,就不会再当回头客了。十五年前,官塘弟牛肉火锅还只有一间店面,后来慢慢扩张到现在的一整排六间店面。期间,也不是没想过做分店,但必须要有很知心的人才行,所以他们最终还是决定集中精力经营好这一家店。去年八月,官塘弟牛肉火锅上了美团,随后,店里的外地游客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牛肉火锅店的潮汕姿娘,15年陪着官塘“弟”成官塘“叔”

老板娘说,他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就是牛肉如果当天没卖完,剩下的就要全部退给快餐店或学校食堂,宁可以每斤便宜二十块的价格处理掉,也绝不会放到第二天再卖给客人。时间久了,他们摸索出了店里客人流量的规律——周末人就多,工作日也有一天人多,往往是周三,这样他们就基本知道进货的时候该进多少量的牛肉了。

我称叹,难怪这儿的牛肉比海底捞的好吃多了,老板娘说那肯定,海底捞里的都是冻肉。不过,让我意外的是,老板娘还曾为了了解为什么海底捞会那么火,而特意乘车去了市区吃海底捞,结果等了足足一百多个人。

吃到尾声,我一个人的肚皮实在是撑不下了,遂想把剩下没吃完的通通煮了打包带回客栈。老板娘看我煮的不甚熟练,又亲自操勺来帮我煮,说年轻人应该平时都不做饭,在家可能都是妈妈做吧?看她在一旁边得心应手地煮、装盒,又搭配上小料,竟然有了类似家的温暖。

除了帮忙煮和打包,老板娘又不放心地反复交代我,回到酒店去问问前台有没有电磁炉,如果没有的话,冷了就千万别吃,会吃坏肚子的,晚上回去能吃吃,吃不下放到明天了,就扔掉,不要去吃。

不过,在美食面前,我的战斗力还是惊人的。事实上,当我回到客栈不久,就把打包好的两盒牛肉粿条汤都干下了,总算没浪费了如此佳肴。

坐在店里吃牛肉火锅的过程中,我盯着墙上的“官塘弟牛肉火锅”几个字看了好一会儿,问了老板娘一个我好奇的小问题——为什么店名要取作“官塘弟”(难道这家店老板姓“官”名“塘弟”)?

原来答案是潮汕有个地名叫官塘镇,他们夫妻都来自镇上(如果是来自官塘镇的兄弟一起开的牛肉火锅就叫“官塘兄弟牛肉店”)。老板娘说,十五年前她老公还年轻,农村人上城里来做事一般都自称“弟”,而现在“官塘弟”早已变成了“官塘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