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猖獗蔓延,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人是如此的疏離,如此的親近。在恐懼與渴望并存、孤獨與溫暖并存的一年裡,作家們從未停止思考,盡管疫情讓世界停頓了下來。他們思考時代的缺點,騰出時間,盡職盡責,為讀者提供精神食糧。在一年一度的"為你推薦一本書"活動中,《外國文學動力學研究》雜志向中國學術界和閱讀界隆重推出了15部年度傑作,這是15位外國文學專家(陳世華、鐘志清、何甯、趙丹霞、闫曉和、陳麗、王源、邢星、李正、徐黎明、 玉梅、孔霞偉、楊玲、陳偉、趙薇),從全球11種主要語言的大量作品中精心挑選。
寫作和疾病的隐喻
疾病和死亡一直是文學的重要主題。2020年,作家們也将對讀者進行自己的審視和反思。

英國作家瑪吉·奧法雷爾(Maggie O'Farrell)的《哈姆内特:瘟疫小說》(Hamnet: A Novel of the Plague)講述了一位母親的故事,她的兒子哈姆内特(Hamnett)不幸死于瘟疫。雖然小說中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中世紀,但作品一絲不苟地描繪了瘟疫下人們的恐懼和焦慮,絲剝痕迹追溯了瘟疫的起源,展現了母親失去愛情的痛苦,這一切都為讀者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充滿了場景感。這部小說聚焦于失去一位心愛的母親的故事,她的丈夫是一名拉丁語老師,四年後,他以兒子的名字命名了他的戲劇《哈姆雷特》。
如果說奪走歐洲人三分之一生命的瘟疫是中世紀的死敵,那麼1918年的大流行是20世紀人類的另一個福音。2018年,愛爾蘭作家艾瑪·多諾霍(Emma Donoghue)寫了小說《星星的引力》(The Gravitational Pull of the Stars),靈感來自西班牙大流行一百周年,恰逢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的全球大流行。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由護士朱莉娅和林恩博士代表的婦女的故事,她冒着生命危險照顧和治療感染了流感的準媽媽。故事發生在1918年,當疫情爆發時,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這部作品看似是日常的場景,卻是一場沒有煙的生死考驗,展現了戰争中的另一種英雄主義。在2020年的疫情中,女性衛生保健工作者一直撐着一半以上的天空。與其說《星辰引力》與當下相吻合,不如說是文學史上多年現實的恰當反映。
俄羅斯作家葉夫根尼·奇羅夫(Yevgeny Chiroff)的小說《聚集天堂的人》(The Man Who Gathered Heaven)被稱為一本回憶之書。主人公的母親被阿爾茨海默病所困擾,她的個人記憶正在被侵蝕。基利爾決心幫助母親恢複記憶,她和她的追随者綽号"鉛筆",開始嘗試收集"舊東西",以找回母親對過去的記憶。母親的阿爾茨海默病有着特殊的内涵,其個人曆史逐漸消失,而"鉛筆"的印記可以随時抹去,這屬于一個時代和一類隐喻,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最終被時代遺忘了。
西班牙作家阿爾伯特·埃斯皮諾薩(Albert Espinosa)的短篇小說集《迷失隻得到》(Lost Only gets)由19個令人欣慰的精神故事組成,其中大部分涉及疾病、死亡,雖然充滿了悲傷的色彩,但不乏治愈、希望和活力。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15歲的雙胞胎兄弟,哥哥得了癌症,手術前一天晚上提議和健康的哥哥互換位置,是以,兄弟倆各自經曆了不同的人生品味,人生也有了不同的了解。患有骨肉瘤十多年的作家對這種疾病有了更直覺和深刻的了解,讓人想起近年來西班牙文學界出現的許多以疾病為重點的傑作,以及患有嚴重疾病的作家。伴随疾病是生活中的常态,作者會淚流滿面地寫下對疾病的了解,進而探索老病死的哲學,撫慰人們的痛苦。
以色列作家Ishay Sarid的小說"Winning"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在軍營服役多年的心理學家,他的主要職責之一是為受創傷的士兵提供心理治療。通過寫女主人公在她的職業信仰和親緣關系中經曆的挑戰,作者展示了普通以色列人必須面對的非凡的生存環境。在意大利作家埃馬紐埃爾·特雷維(Emmanuele Trevi)的《雙胞胎》(The Twins)中,這兩個角色都是分别死于意外和凍死人類疾病的作家。作家和兩位主角是好朋友,通過他們的故事,向讀者講述生命本身,展現如何面對死亡,促使人們反思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這是叙述者和文學評論家的雙重寫作,将不同風格的叙事,傳記和文學批評以迷人的風格結合在一起,跨越廣闊而複雜的文學世界,過去與現在,現在與未來之間。
正如600多年前,佛羅倫薩的瘟疫肆虐一樣,青年男女每天講一個故事,留給我們一個"十天談話",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也是瘟疫的明珠,而瘟疫、霍亂等詞語都與文學息息相關。無論是流行病還是其他疾病,它從未消失,給無數家庭帶來災難的疾病促使人們思考人與疾病,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并學習如何與他們一起生活。
種族和婦女問題
在政治,經濟和曆史問題的綜合影響下,種族主義是多年來難以解決的主題,到2020年,許多關于這個主題的作品将在世界文學界誕生;
傑斐遜·特諾裡奧(Jefferson Tenorio)的小說《皮膚的另一面》(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Skin)是2020年巴西文學界最受關注和好評的書。筆者黝黑的皮膚和民族認同,讓他對種族歧視有了更深刻、更細緻的了解。小說的叙述者是一個名叫佩德羅的黑人,他的父親是一名公立學校教師,在一次警察街頭突襲中被誤殺。佩德羅學習并拼湊了他父親的生活故事,意識到種族歧視在他父親的成長,愛情,工作和生活中無處不在,整部小說都是真實而悲傷的。法國留尼汪島作家蓋勒·貝雷姆(Geller Berem)的第一部小說《門後有個怪物》講述了留尼汪島的小女孩德桑特(Desante)的成長故事,并展示了度假村的另一面。奴隸制是法國最不平等的性别地區,在留尼汪島留下了深刻的曆史印記,德桑特經常受到女婿的暴力威脅,女婿夢想着與父親不同的生活,并想成為一名"魔術作家"。這部小說從Dessant從出生到她成長的第20個年頭的視角寫成,是一部優雅,诙諧和凄美的作品,有時帶有尖銳的基調。
另一本關注女性生活的年度最佳好書是南韓作家丁世朗的小說《從當下開始》。近年來,女性作家在南韓文學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Me-Too運動中,"金智英82年"在亞洲獲得了良好的反響,為南韓文學赢得了世界聲譽。2020年,女性作家和她們的作品将呈現出絕對的優勢。"從時間開始"從後來的人們為女藝術家沈詩的生活首先為10周年的節日做準備,人們通過尋找物品,一步一步地還原了偉大一步走在時代前沿的藝術家,作家沈世賢的一生,雖然她活在過去, 但具有未來女性的理想特征。
虛假現實的曆史和現實
日本2020年年度圖書是村上(Murakami)的《失蹤的損失》(What Missing Lost),它融合了日本對北韓的侵略,并思考如何傳承他父親那一代人的曆史教訓。關于戰争責任的思考一直困擾着東亞許多國家,這仍然是中國、日本和南韓許多國家真正關心的問題。作為日本有影響力的作家和評論家,村上近年來一直關注日本的各種社會問題,這部新作與村上等人的戰争思想作品一起,構成了一組日本人對戰争的反思作品。
2020年恰逢德國統一30周年,德國出現了幾部小說,旨在審視和反思德國統一融合和社會文化變革。前東德作家盧茨·水手(Lutz Sailor)的《星星111》(Star 111)聚焦于柏林牆的開啟,講述了兩次逃生的故事。他的兒子卡爾和其他年輕人一樣,來到了柏林這個充滿靈感的土地,在一個轉折點上,試圖追求成為一名詩人的夢想,但烏托邦式的狂歡逐漸讓位于平靜的現實;卡爾的父母,因為邊境的關閉和柏林牆的修建,被迫放棄了在美國追求音樂夢想的機會,在柏林牆重新開放後迅速逃離,盡管他們最終帶着心愛的手風琴來到了好萊塢星光大道,但"自由"并非沒有代價, 作為"東德人",他們從一開始就面臨着西德人的偏見和歧視。這部作品真實地描繪了東德人在德國統一曆史程序中的影響和沖擊,盡管受到原制度的限制,但另一種制度卻不是心懷暖心,等待着他們融入。寫轉折時期的德國,成為當代德國文學的重要主題,《星辰111》再現了德國的重要曆史時刻,勾勒出轉折時期德國社會的全景,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埃及作家利亞姆·巴西烏尼(Liam Bassyuni)的小說《那些人的孩子——馬穆魯克三部曲》(The Children of That People - The Mamluk Trilogy)跨越了埃及曆史上近300年的馬穆魯克王朝。三部曲具有豐富的曆史基礎,賦予曆史悠久的開羅馬穆魯克人新的生命,展現了馬穆魯克時期埃及社會多元文化主義的碰撞和融合,作品中不同宗教和教派之間的關系對今天的埃及乃至阿拉伯社會仍然非常重要。作家試圖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宗教,曆史和社會問題,并期望世界客觀地判斷和了解它們。加拿大作家吉爾·亞當斯(Jill Adams)的《山村流浪者》(Mountain Village Wanderers)繼承了西方文學傳統,充滿了曆史元素。這部作品講述了父子倆的冒險經曆,故事幽默而溫暖。
2020年法國古爾蓋獎獲獎小說《異常》試圖從超現實的角度來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其中一架飛機飛入時空斷層區,每個乘客都有兩個身體,仿佛進入了一個平行世界的交叉點。人們在一系列社會問題中與自己的部分互相作用,如戰争,疾病,環境等。值得注意的是,《異常》的作者埃爾維·萊特裡爾(Elvi Leterier)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數學家、天體實體學家,作者在作品中假設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資訊幻覺,而真實而錯覺的思維,呈現出獨特的時空觀。科幻與現實在這部作品中緊密交織在一起,是真是假,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在現實社會各種危機面前的無能為力。另一本具有科幻色彩的年度好書是安哥拉作家阿瓜盧薩(Agualusa)的小說《活着的人與其他人》(The Living and the Rest)。故事的主人公是大量參加文學節的作家,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似乎也進入了現實,與活人互動。寫作來自生活,生活也受到寫作的影響,或者生活就是寫作,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虛構世界中寫作與現實的雙向互動,進而清楚地表明這不是現實的副筆。
無論是對社會問題的直接回應,對曆史主題的目前思考,還是以科幻小說為幌子的現實生活批判,還是寫作與現實的雙向互動,2020年的國際文壇都将向人們展示文學的現實地位和責任。文學通過審視曆史和現實來思考如何應對未來。在疫情防控的正常現實中,有文獻記載。正如《失敗的獲益》(The Gain of Loss)的作者埃斯皮諾薩(Espinosa)在這部作品的前言中所說:「當你需要別的東西來治癒自己時,你需要它。"正是在這些悲傷歡快的作品中,文學為我們建構了另一個世界,給人們帶來了一絲安慰,讓孤獨的人不再孤獨。文學閱讀超越了空間的孤立,給幸存者另一種思想的自由,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勇氣。
(作者為《外國文學動态》編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 作者:蘇永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