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火之熱 —— 裴多菲

作者:王曦梁
如火之熱 —— 裴多菲

shirenbeijing詩人背景

如火之熱 —— 裴多菲

魯迅先生曾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引用過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這首詩的作者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爾1823年出生于匈牙利的一個小城薩堡德沙拉斯,父親是一名貧苦的斯拉夫族屠戶,母親是馬紮爾族的一名農奴,他的家庭在當時處于社會最底層。裴多菲少年時期雖過着流浪的生活,但他很願意聽老年人講述匈牙利民族英雄為争取獨立而起義的故事,這在他幼小的心靈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1835年,12歲的裴多菲到奧賽德求學,三年時間裡他不僅完成了校方規定的課業,同時還組織起進步學生團體,閱讀和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裴多菲寫下了他的處女作《告别》,這首詩初步展現了他畢生所遵循的詩歌語言大衆化特點。

1842年裴多菲發表詩歌《酒徒》,開始了寫作生涯。他認為“隻有人民的詩,才是真正的詩”,裴多菲早期作品中《谷子成熟了》、《我走進廚房》、《傍晚》等50多首詩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譜曲傳唱,已經成了匈牙利的民歌。1844年裴多菲從故鄉來到首都布達佩斯,擔任《佩斯時裝報》助理編輯,在詩人弗勒斯馬爾蒂的資助下出版第一本詩集。這奠定了他在匈牙利文學中的地位,并受到德國詩人海涅的高度評價。在這一年,裴多菲參加了由佩斯上司的激進青年組織“青年匈牙利”,從事革命活動,用革命詩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對奧地利的民族壓迫。

1846年9月,23歲的裴多菲在舞會上結識了伊爾諾茨伯爵的女兒森德萊·尤麗娅。這位美麗姑娘的清純和率真,使裴多菲一見傾心,但伯爵卻不肯把女兒嫁給裴多菲這樣的窮詩人。面對阻力,裴多菲對尤麗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時間裡發出了幾十首情詩,如《緻尤麗娅》、《我是一個懷有愛情的人》、《你愛的是春天》等。這些抒情詩鼓動了尤麗娅沖破父親和家庭的阻礙,一年後同裴多菲走進了婚禮的殿堂。而此刻的歐洲大地已湧起人民起義的革命洪流,蜜月中的裴多菲不願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于是寫下了著名箴言詩《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1847年起,裴多菲的詩歌創作大多涉及當時政事,如《緻十九世紀的詩人》《以人民的名義》等詩篇 ,抒發了時代的聲音。1848年3月,裴多菲上司反抗奧地利的市民起義,向起義者朗誦政治詩篇《民族之歌》,并寫下詩篇《大海沸騰了》和《把國王吊上絞架 》,被譽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個吼聲”。這一年9月,裴多菲加入革命軍隊,投身于匈牙利民族獨立戰争。

1848年春,奧地利統治下的匈牙利民族沖突與階級沖突已經達到白熱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聲地疾呼:“難道我們要世代相傳做奴隸嗎?難道我們永遠沒有自由和平等嗎?”并寫下一系列語言凝練的小詩,作為鼓舞人們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1849年夏,戰争到了最後時刻。7月31日清晨,貝姆将軍将最後300戰士組成了一支騎兵隊,在戰鬥打響前特意叮囑裴多菲不要一起去。可裴多菲卻違背了将軍的指令,跟在騎兵隊後面出發。戰鬥很激烈,這些匈牙利戰士很快便犧牲了。身材削瘦的裴多菲被俄國哥薩克騎兵的尖利長矛刺進胸膛,痛苦地倒下,犧牲時的裴多菲年僅26歲。

但此後的數十年裡,匈牙利人民始終不願相信他們的詩人已不在人世,他們甯願相信裴多菲隻是失蹤了。經過匈牙利人民的反抗鬥争,奧地利帝國在1867年同匈牙利簽訂協定,承認在奧國皇帝為統一進制首的前提下,可以建立二進制化的聯合國家政體,國名也改稱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奧匈帝國崩潰,1918年末匈牙利實作了完全獨立建國。

裴多菲一生中寫下了800多首抒情詩和8部長篇叙事詩,此外還有80多萬字的小說、政論、戲劇和遊記,這些作品很多是在戰火中完成的,這樣的高産率在歐洲文學史上是非常罕見的。裴多菲在匈牙利文學乃至其整個民族的發展史上,都占有獨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基石,被人們譽為是在被奴隸的鮮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裡生長出來的“一朵帶刺的玫瑰”。

排版/邵秋陽

文字編輯/張夢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