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崩逝之後,沒有子嗣,兩宮皇太後(慈安、慈禧)召愛新覺羅·載湉入承大統,是為清德宗光緒帝。
光緒帝即位的時候,隻有4歲。
這個時候,榮文忠(即瓜爾佳·榮祿)以工部侍郎、步軍統領兼總管内務府大臣。
根據清人的記述和認知,内務府大臣這一職差,就其權位而言,是與禦前大臣、軍機大臣三足鼎立的,三者相較而言:
禦前大臣站班時,列在最前端的位置,但是,其地位尊崇而不顯要。
軍機大臣,既有權勢又很顯要。
内務府大臣,則因最親近主政者而顯要。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就清代時的情況粗略看來,大約說的就是以上三者相關部署的總和。
榮祿算是負有智權謀略并以此自負的人,是以,他敢于任事。
猶記得當日,清穆宗同治帝龍馭上賓,時夜漏三下。兩宮皇太後得知消息,前往臨視。兩宮皇太後就守着這一個孩子,誰想他年紀輕輕就一病而逝。一個是嫡母、一個是親娘,無論生前母子間有沒有不快或者心結,面對亡人,兩宮皇太後還是痛哭失聲。
此時,内務府諸位臣子都在殿前屏住呼吸,靜靜伺候。
不一會兒,就聽見慈禧太後對慈安太後說到:
“事已至此,再哭也是無益,我們還是回去歇歇吧!”
榮祿聽見兩宮皇太後住了哭聲,又聽見慈禧太後對慈安太後這般講說,他跪着啟奏道:
“這裡還有關系到祖宗江山社稷的大事,需要兩宮皇太後親自主持。這個時候,皇太後是萬萬不能回宮的。請立即召見軍機大臣、禦前大臣、以及皇室親貴入内拜見,以議來事。”

聽榮祿這麼一說,兩宮皇太後點頭稱是,并馬上指令榮祿向外傳旨。
正好這個時候,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已經到了,他貿然說道:
“這個時候,我要回避,不能上殿去!”
也不知道恭親王奕訢當時是怎麼想的,直到後來,也一直沒有人能夠猜得透他當時的心思。
樞機大臣文文忠(即瓜爾佳·文祥)扶病進宮,他最先達到。接下來,寶文靖(即索綽絡·寶鋆)、沈文定(即沈桂芬)、李文正(即李鴻藻)三位樞臣也相繼入内。
軍機要員入直承旨,最終議定,由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次子載湉承嗣繼位。
醇親王奕譞聽到這個決定之後,十分驚懼,以至于失卻常态,昏厥仆倒在地。
太後懿旨,将醇親王扶出。
扶出之後,醇親王奕譞就橫卧在殿角,似乎也沒有照看他。這個時候的凄惶慘切情狀,還真不如一般的普通百姓人家。
禦前大臣夤夜(淩晨三點至五點)将載湉迎奉入宮。
按照制度和慣例,馬上就要頒布恩诏、哀诏,而恩诏、哀诏全都要由軍機大臣親恭拟定。
原本,沈桂芬是軍機主筆,應該由他拟旨,但是,他到達宮中時有點晚。于是,先由文祥執筆。但是,文祥扶病入内,他因病而無法書寫成章。
因為事出倉促,或者,這也隻是個借口,大約榮祿當時就是要顯示自己的文才。于是,榮祿未避嫌疑,擅自啟動樞機之筆,拟定了诏書。
沈桂芬進來以後,心裡很不高興。
想來也不是沈桂芬小氣,官場上的分際,自古及今,都是要小心翼翼地謹守的。
沈桂芬對榮祿擅動樞筆很不高興,但是,事實已成,他也無可奈何。
據說,就是因為這事,沈桂芬與榮祿結下了梁子,并準備找機會收拾榮祿。
榮祿也是聰明人,他也知道自己撈過了界,他也看出了沈桂芬對自己的不滿,是以,他也就對沈桂芬處處防範。
就這樣,沈桂芬與榮祿成了水火不容的冤家。
樞機大臣李鴻藻與同在軍機的沈桂芬不協,是以,沈桂芬與榮祿有了沖突之後,李鴻藻偏向榮祿一邊。
如此這般,就已經有了朋黨勾結的端倪。
其實,認真說起來,清末類似朋黨的大臣之間的派别之争,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因為政治觀念、個人立場、權力糾葛、人事鬥争等等、一些列問題日積月累的結果。
某年某月某日,黔省巡撫出缺,樞廷請主政者簡拔人選。
樞臣當面接到懿旨,道是:
“著沈桂芬去。”
懿旨一出,群臣驚詫莫名,不知這是怎樣的安排。
于是,朝臣議論紛紛,說是:
巡撫是二品官,而沈桂芬是現任的兵部尚書、充任軍機大臣,職位在朝中位列一品大員;沈桂芬效力國家多年,并無大的過錯,不應該将他降職到邊遠地區;而且,這樣的懿旨一出,影響力巨大,中外全都會為之震駭;朝廷有體制要維護、四方有觀聽要正視,看似一品降職二品,樞臣遠谪邊地,但是,實際幹系甚大。
是以,朝臣自稱:
臣等不敢奉旨。
軍機中,寶鋆與沈桂芬相交甚笃,是以,他對此事表現得尤為憤激。
兩宮皇太後知道這一決定無法違反朝臣的共識,隻能作罷。
後來,還是指令沈桂芬照舊在京師當差,黔省巡撫另外簡拔官員赴任。
兩宮皇太後收回成命後,沈桂芬進宮謝恩。
出來之後,沈桂芬驚恐萬狀,私下裡曾對人說:
“人常說‘空穴來風’,這‘穴’原本就沒有風,不知道風是從哪裡進去的?”
其時,最接近兩宮皇太後的,當然是内務府大臣。
是以,沈桂芬暗地裡的說話,當然是在懷疑榮祿。
話說說也就過去了,并沒有對榮祿造成什麼影響。
南中某侍郎平常和沈桂芬關系密切。
這人呢,又與榮祿是結拜兄弟,也經常往還。
沈桂芬當然了解某侍郎的情況,是以,他囑咐某侍郎,秘密打探榮祿那邊的消息。
某侍郎就借着與榮祿往還的機會,各種套問。
榮祿也不是糊塗人,他當然知道某侍郎與沈桂芬的關系,是以,也處處提防。
某侍郎與榮祿交往時,榮祿也隻是虛與委蛇。
有一天,某侍郎忽然拜訪榮祿,并對着榮祿大罵沈桂芬道:
“沈桂芬真不是人啊,他不但對不起朋友,就是他的家庭之中,也有很多不可向外人言說的事。我已經與他絕交了。聽說他欺您太甚,曾經因為自己被簡放黔省巡撫的事情,說是您出的馊主意,是以常常想着要報複您,您不可不防啊!”
榮祿見某侍郎罵得語氣激昂,而且已經辱及沈桂芬的先世了,他就信以為真,認為某侍郎待自己友厚,也就放下戒心,不再懷疑,把當初謀劃簡放沈桂芬的事情和盤托出了。
某侍郎離開榮祿府之後,直奔沈桂芬處,一一告知。
從此以後,沈桂芬與榮祿的怨恨更深了。
本篇依據清人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一中的一節成文。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