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冷靜又可愛的營銷行業公衆号:看你賣(微信号:kannimai)
平靜生活的背後隐藏着哪些醜惡的真相?
調查記者是最可能找到答案的人。
在資訊爆炸、傳統媒體受到嚴峻挑戰的時代,人們很容易忘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金和時間的調查報道對世界的意義。
最近巴西《觀察周刊》就為新聞調查拍攝了一部震撼的宣傳短片,通過深海探險形象地诠釋記者挖掘真相的過程:起初海水準靜,萌萌的熱帶魚,4秒鐘後,錄影機突然下降,可怕的深海魚接踵出現。随後字幕突然浮現:the deeper you go,the uglier it gets(越深入,就越醜惡)。
此外《觀察周刊》又做了幾張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海報。這些海報上的深海魚都是瞪着眼睛,露着尖牙,醜的讓人心生絕望。
來,1000米深,樹須魚,請小心觀賞:

1500米深,喬氏莖角鮟鱇。
3000米深,約氏黑角鮟鱇。
5000米深,角高體金眼鲷。
雖然這一系列宣傳相當震撼,可能讓不少人重燃對調查新聞的敬畏,不過作為巴西最有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觀察周刊》的名聲卻并不好。
近期《觀察周刊》陷入了虛假報道的争議中,它揭露的一些賄賂醜聞被證明并不存在。選擇此時推出深度新聞調查的宣傳片也許是想抓住時機進行危機公關,挽回一些聲譽。
或許比起《觀察周刊》的公信力,這本雜志在品牌宣傳上更有煽動性。為了宣傳《觀察周刊》是值得相信的新聞源,他們曾邀請一些藝術家參與拍攝《扭曲事實》的宣傳片。片中第一位藝術家根據一張經典新聞圖檔進行創造,之後每個藝術家都在前一個人作品的基礎上創作,結果最後一幅畫與新聞照片出現巨大差異。通過宣傳片傳達:新聞經過越多中介就越失真。
2013年雜志ipad版釋出時,《觀察周刊》的“feel the news”(感受新聞)主題海報也相當震撼,它将讀者用于觸摸ipad螢幕的食指進行了藝術處理,強調新聞真實到給你身臨其境的感覺。
比如,一篇關于原油洩露的新聞報道出現,食指會被染上原油的顔色,提醒你關注環境問題。
當一篇水災報道出現,食指被設計成被水浸泡過而發皺的樣子。
報道戰争或災難類新聞時,食指會被染上鮮血。
此外,為突出國際時事報道中《觀察周刊》的客觀性,雜志打出能幫助你“get both sides”(獲得不同立場的資訊)的宣傳語,一系列具有波普藝術風格的宣傳海報也足夠吸引眼球。
布什:和平還是戰争?
本拉登:活着還是死了?
薩達姆:戰争的恐吓還是借口?
波普風“信念”
波普風“民主”
波普風 “監獄”
波普風“炸彈
我們常用“水很深”形容險惡而難以捉摸的環境,在平靜之下,總有醜惡的“大魚”。但醜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倘若這些宣傳隻是淺海的美麗熱帶魚,掩蓋深海中的真相,那這個世界才将更加絕望。
歡迎關注冷靜又可愛的營銷微信公衆号
看你賣(微信号:kanni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