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裡饞人的小管也叫小管槍烏賊,有趨光性,主要由燈光圍網捕撈,最适合白灼。

小管不僅美味還能自己發光!在小管的直腸兩側,各具一個橢圓形的發光器。海裡會發光的不隻小管,今天小島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會閃光的美食!
小管
01、 又好吃又會發光的頭足類
/ 來一碟藍色星空 /
日本富山灣,每年三四月間都會出現一種十分奇異的景象,星羅棋布的冷豔光點灑滿了夜幕籠罩下的海灘,伴着潮漲潮落此起彼伏,将整片海灣染成了一抹絢麗的藍色星空。
富山灣的“星空”
這些閃動跳躍的神秘光點其實是一種海洋生物,它的名字叫螢火鱿(watasenia scintillans),也俗稱螢烏賊或熒光烏賊。螢火鱿是鱿魚家族裡一種身長隻有7厘米左右的小型鱿魚,它們來自于西太平洋的幽深水底。
管鱿目武裝鱿科的“螢火鱿”
螢火鱿的觸手、體表和眼球都具有發光器,和很多深海物種一樣,它們在幽暗環境中會發出如夢如幻的青白色冷光,這也是“螢火鱿”(firefly squid)名字的由來。它們發出美豔亮光的目的一般與誘捕獵物和吸引異性有關。
發光的螢火鱿
螢火鱿是一種晝夜垂直洄遊的生物,白天它們通常停留在200-600米的幽暗水底,夜間則會上浮至30-100米淺海尋覓食物。每年春季,雌雄螢火鱿會成群遊到距離海岸很近的水域繁衍。它們的壽命隻有一年,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深海中度過,離陸地最近的一刻也是它們生命的終點。
被海浪沖上海灘的螢火鱿
頭足類的生物發光主要依賴于熒光弧菌(vibrio fischeri)的共生。雖然不少頭足類都能發光,但形成體内發光器的并不多,除了上面所說的螢火鱿,一些烏賊體内也有發光器,比如夏威夷短尾烏賊。
夏威夷烏賊發着淡淡的光 margaret mcfall-ngai / wikipedia
夏威夷短尾烏賊的發光器包含一個多管的、共生有哈氏弧菌的腺體,其下部具有一層反射層和感光層,而上部則覆寫着透明的晶狀體樣結構。這個精巧的結構不但能發光,甚至能夠通過感受發光器的狀态來調節發光的角度和強度。
夏威夷烏賊發光器的位置和結構 th et al/proc natl acad sci (2014)
夏威夷烏賊在每次換氣的時候吞入哈氏弧菌,當夜幕降臨,哈氏弧菌就會在烏賊的腹側發光。烏賊可以依靠内部的組織,把哈氏弧菌發出的光調節到和月光星光差不多的光度,和環境完美地融為一體,以此來躲避捕食者。
左圖中箭頭的方向辨別的是夏威夷烏賊每次吞吐哈氏弧菌的線路。右圖是是夏威夷烏賊的腹側圖檔,可以看見左右對稱的兩側發光器|visick et al. / journal of bacteriology(2000);bonnie bassler / ted.com
螢火鱿和鱿魚家族的其它成員相似,有着清甜彈牙的迷人口感,小型的鱿魚完全不需要額外的處理,整隻直接放入沸水中白灼最能保留其鮮美滋味。
白灼螢火鱿
螢火鱿體型較小,肉質較薄,生食的口感比較平庸,加之内髒中可能帶有一種叫做旋尾線蟲(crassicauda giliakiana)的寄生蟲,是以螢火鱿除了觸手和外套膜,通常不會整隻拿來生食。
處理後的螢火鱿刺身
螢火鱿這類體型較小的海産也十分适合佃煮(つくだに),佃煮是一種傳統的家常烹饪方式,烹煮時食材大部分水分流失,是以有助于儲存,曾經也被當做軍糧,甜中帶鹹的濃郁口感常常被當做配飯佳品。同醬油、糖、昆布、味醂等調味品一同長時間炖煮,賦予了小鱿魚濃郁的滋味。
螢火鱿佃煮
沖漬け(おきづけ)螢烏賊是日本春季居酒屋十分常見的下酒菜,人們用味醂、醬油和日本酒勾兌的而成的調料腌漬螢烏賊。舊時為了保鮮,漁師們出海釣鱿魚時常會随身攜帶腌漬用的料汁,釣到鱿魚後馬上放人料汁中腌漬,是以稱為“沖漬”。小鱿魚腌漬後一天内依然能保持刺身般的口感,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風味更加升華。
螢烏賊沖漬け配米飯
02、連肝都好吃的鮟鱇魚
/ 顔值為負的情況下 如何點亮人生 /
鮟鱇魚頭頂一根長長的"釣竿",仗着黑燈瞎火誰也瞧不見誰,長得極其的放任自由,面部分辨率極低,各種器官鬧着玩兒似的糊在一起。
約氏黑角鮟鱇(melanocetus johnsonii)
這個“釣竿”,是由第一背鳍鳍棘演化而來,釣竿頂端有一個囊狀皮瓣,可以有各種形态,用來引誘獵物或是引誘雄性來求偶。
一口一隻 youtube/z-bbpanxbxg
有些深海鮟鱇魚,比如角鮟鱇,它們的皮瓣還自帶照明功能。那麼這些燈光效果是怎麼産生的呢?光亮其實是來自鮟鱇魚的皮瓣之中和附近的共生菌,以鮟鱇魚的皮瓣為家,并通過發光來回饋鮟鱇魚,點亮它們的人生。
阿噜噜噜噜噜……
通常這類栖息于深海,長相放縱,遊速緩慢或是愛趴窩的魚類口感都很出衆。黃鮟鱇的魚肉富含膠質,肌肉纖維彈性十足,甚至有蝦肉般的口感。不僅可以刺身,也适合煎炸或是炖煮。
紅燒黃鮟鱇
在日本關東地區,鮟鱇更被喻為人間美味,是以才有"關西河鲀,關東鮟鱇"的說法。鮟鱇表皮較滑,在菜闆上不容易切,于是需要吊起來處理,和鮪魚解體一樣,這門手藝也漸漸成為了一個傳統的表演項目。
廚師解體鮟鱇魚
肉質鮮美的鮟鱇魚也是冬季鍋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大塊帶皮的鮟鱇魚肉和魚内髒、菌菇、豆腐以及各類新鮮蔬菜一起搭配便是經典的日式鮟鱇鍋(あんこう鍋)。
日式鮟鱇火鍋
除了适合做鍋物的富含膠原的魚身,鮟鱇魚的大塊尾肉口感也很出衆,幾乎沒有腥味,纖維彈性十足,肉質緊密堪比牛蛙或是龍蝦,剝去魚皮後的整塊魚肉也十分容易處理和烹饪,是以在有些地方鮟鱇魚尾也被稱為“海雞腿”。
鮟鱇魚尾
油炸海雞腿
平底鍋放油加熱後,加入蔥段和姜片爆香,再放入稍加腌制入味的鮟鱇尾肉文火慢煎成熟,直至兩面焦黃即可起鍋,撒上些許胡椒,淋上檸檬汁便是簡單美味的檸檬香煎鮟鱇魚尾。
檸檬香煎鮟鱇魚尾
起油鍋放入幹紅辣椒、蔥段、姜片煸炒,加入适量醬油後将醬汁小火炒香,再放入洗淨的鮟鱇魚尾或是切塊的鮟鱇魚肉,加入料酒和少許鹽中火慢炖,也可加入其它配料比如豆腐等一起炖煮,待湯汁濃稠後收汁起鍋即可,這便是通殺多數魚類的簡易中式做法——紅燒鮟鱇魚。
紅燒鮟鱇魚尾
除了魚肉,鮟鱇魚肝也十分美味。黃鮟鱇的肝髒(ankimo)獨立完整,并且占魚體比例較大,甚至有“深海鵝肝”美譽。鮟肝腥味較輕,口感比較像鵝肝或鴨肝沒有完全煮透的感覺,相比更綿軟細嫩,味道清新,少了鵝肝的那種油膩感。
魚市上售賣的鮟鱇魚,可以看出魚肝的比例很大
鮟肝的美是淡雅而非濃烈的,這點和鵝肝不同,搭配生胡蘿蔔泥、小蔥花再經橙醋輕輕腌漬或是蘸少許辣味增都讓人印象深刻。
橙醋配鮟肝
【全球好物甄選、出口品質保證】萬物島隻為國人提供高品質、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出口嚴選商品更是通過全球top質檢機構認證無添加、無農殘、無重金屬污染,健康食物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