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歡迎來到董小姐的音樂專欄 分享經典音樂,筆耕原創評論 喜歡音樂的你,加個關注吧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董小姐按:民歌運動對華語音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影響深遠不言而喻。經過整整一音樂人的努力,這股風潮主宰了整個80年代台灣流行樂壇的走向,90年代校園民謠方興未艾,那個戀戀風塵白衣飄飄的年代,正是台灣民歌運動的春風,吹入内地之後,發展出來的枝蔓。

之前的文章中,董小姐詳細介紹了李泰祥、葉佳修和梁弘志三位台灣音樂大師,并肩齊驅策動民歌邁入主流流行音樂,堪稱緻力民歌興盛的“三駕馬車”。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記李泰祥——尋夢橄榄樹的音樂騎士

李泰祥畢生都追尋着内心自由的聲音,野心勃勃廣泛涉獵,橫跨古典、實驗與流行進行探索,為華語音樂開辟試驗田。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記葉佳修——彈撥青春、寫真鄉土的音樂詩人

葉佳修則被視為“鄉村田園歌謠始祖”,追本溯源,甚至還是内地校園民謠的發端,被高曉松尊為“祖師爺”式的人物。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記梁弘志——叙述情感的音樂大師

梁弘志的曲作百轉千回詞作清新隽永,尤以刻畫描白細膩情感見長,是以,他被稱為華語樂壇上精巧獨幕喜劇的旗幟人物。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董小姐今天要分享的人物則是台灣金牌音樂制作人李壽全先生,他在民歌運動中後期的80年代進入樂壇,以幕後制作人的身份傳承民歌,并對民歌的單一形式進行矯正,制作了一系列力挽狂瀾的經典作品,并且挖掘王傑、王力宏、張懸等音樂人,對90年代之後的台灣流行樂壇影響深遠。

1980年,時年25歲的李壽全憑借早年在音樂屋做dj的工作經驗,兜兜轉轉之後跨入台灣樂壇,他落戶的第一位東家則是在民歌運動中執牛角的新格唱片。彼時,新格唱片受惠于其大力推動的“金韻獎”民歌比賽,正在興高采烈的采摘果實。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金韻獎”為新格唱片積累到大批的音樂創作人和歌手,民歌主陣地從校園轉移到唱片公司,完成商業過渡。當年的新格唱片真可謂“猛将如雲,謀士如海”,是整個民歌運動的最中堅力量。

新格唱片在1980年推出《龍的傳人》,幕後制作人就是李壽全先生。《龍的傳人》這首歌,年輕人都知道王力宏在唱,或許也知道憑着一首《我的中國心》打天下的“翻唱王”張明敏也唱過,其實這首歌的詞曲創作人是侯德健,而首唱者則是李建複。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龍的傳人》是李建複出道的首張專輯,是李壽全根據李建複聲音清亮昂揚形象,設計出一位大時代有為青年典範的典範形象,進而一炮打響,最終名列台灣百佳唱片第七的位置,影響力可見一斑。

這張專輯推出的時候,恰巧台灣剛剛經曆1979年的中美建交事件,偏居一隅的台灣社會人心惶惶,這張專輯的面世恰逢其時,在時代背景的推波助瀾下,《龍的傳人》一夕之間成了傳遍全島的愛國歌曲,甚至台灣當局加以利用,以安撫民心。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令人意外的是,詞曲作者侯德健帶着這首歌曲“叛逃”至内地,一番風波之後,台灣當局把這首歌列為“禁曲”,内地亦淡化處理。直到後來,被李壽全挖掘的王力宏再度把《龍的傳人》翻紅,才算了結這首歌尴尬的曆史問題。

李建複《龍的傳人》完成之後,李壽全相繼又制作了王海玲專輯《偈》、包美聖專輯《樵歌》、楊耀東專輯《季節雨》,李壽全在新格唱片一共制作4張專輯之後,選擇離開。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1981年,民歌運動中舉足輕重的幾位音樂人,在台北市新生南路的“紫藤廬”煮茶清談,這些人包括李壽全、靳鐵章、蘇來、許乃勝、蔡琴、以及李建複,他們幾乎都是出自民歌運動的兩大唱片陣營:新格唱片和海山唱片。

席間清談的議題則是:唱片公司的剝削,嚴重阻礙了音樂人的創作和生存空間。于是乎,一盞茶的功夫讓一桌子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同時宣布脫離唱片公司的商業體制,在制作人李壽全的主導下,成立了替音樂人争取版稅權益,替創作争取自由空間的“天水樂集”音樂工作室。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天水樂集”被稱為民歌末期最輝煌的一次壯舉,他們主張“從創作到演唱一以貫之,不假他人,不受商業鉗制”。這是台灣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制作公司,也是完全沒有資本的制作公司,全憑一腔熱血和理想,以及一顆對音樂的赤誠之心。

“天水樂集”出了兩張唱片,其一是李建複的《柴拉可汗》,其二是李建複與蔡琴的《一千個春天》,這兩張唱片雖然稱不上暢銷,但卻同時跻身台灣百佳唱片榜,并被稱作是民歌末期力挽狂瀾的經典之作。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其實早在李壽全制作《龍的傳人》時,他就有意識的要求在編曲和配樂上下功夫,努力把音樂制作的方式提高到更專業的水準,而不隻是一把吉他的校園民歌。

伴随着滾石唱片和飛碟唱片的相繼崛起,羅大佑、潘越雲、蘇芮等人的橫空出世,台灣流行音樂發展進入巅峰狀态,作為制作人的李壽全,與這些震铄華語樂壇的名字息息相關,并且在一種更加蓬勃的狀态下,迎接這個嶄新時期的到來。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身逢其時的李壽全,在“天水樂集“解散的1982年遇到了剛剛出道的潘越雲,并且為她制作了第二張個人專輯《天天天藍》,該唱片最終入圍台灣百佳專輯名第4位,僅次于羅大佑《之乎者也》、蘇芮《搭錯車電影原聲大碟》,和齊豫的《橄榄樹》。

潘越雲此前在滾石發行的首張唱片《再見離别》,李壽全并沒有參與制作,但是他發現當時的制作人有意讓潘越雲模仿蔡琴的低音,掩蓋了她原本清亮唯美的高音。為此,李壽全嚴謹選歌,與潘越雲清亮高亢的聲音搭配相得益彰,讓她在樂壇一飛沖天。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台灣百佳專輯中排第二位的蘇芮《搭錯車電影原聲大碟》,專輯制作人一欄的名字,李壽全赫然在列。1983年,香港新藝城電影公司的掌舵人黃百鳴野心勃勃的籌劃了電影《搭錯車》打入台灣市場,李壽全受邀擔任電影原聲大碟的制作人。

李壽全招徕到侯德建、羅大佑、梁弘志、吳念真、陳志遠、鐘興民這些一等一的台灣大師級人物,為電影和蘇芮量身打造了《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變》《酒幹倘賣無》《是否》《把握》6首經典作品,《一樣的月光》由李壽全創作。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這張專輯配以蘇芮波瀾壯闊、狂放不羁的演繹,在當年的樂壇上不啻于投下一枚重磅炸彈,讓人覺得震天動地,不僅開創了華語電影原聲專輯的先河,更把蘇芮推到了流行時代的最前沿,讓她成為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的一面時代旗幟。

1986年,李壽全做了兩件震動華語樂壇的驚世之舉,其一是制作獻禮“世界和平年”的群星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其二是推出他的首張個人專輯《八又二分之一》。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明天會更好》邀集的華人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打破了簽約的限制。李壽全擔任制作人,張艾嘉負責召集歌手,羅大佑作曲、陳志遠編曲,歌詞的初始版本由羅大佑完成,但李壽全認為他的風格過去灰暗批判,于是一群人通力協作,改成了現在聽來明朗輕快,朝氣蓬勃的流行版本。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同年,李壽全以玩票的性質發行個人首專《八又二分之一》。專輯名字取自意大利著名導演費德裡科·費裡尼的《八部半》,影片旨在探索現代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危機,李壽全的專輯同樣呈現出他對社會的洞察和個人經曆。

總是念着什麼時候才停止流浪,事實上,人生就是流浪。被過去趕着逃,被未來牽着跑。

李壽全的專輯文案上寫着這樣一段話,他找來吳念真、張大春、詹宏志這些台灣作家進行歌詞創作。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我的志願》講的就是李壽全對台灣考大學制度的思考;《加州的彩虹》背景是台灣的漂亮女孩都向往移民美國,衆所周知加州是不下雨的地方,是以用一首台灣女孩追逐加州彩虹的歌來針砭社會;《殘缺角落》講的是李壽全從新聞上看到一個吹口琴、賣口香糖的人的故事,及至後來這個人點火自殺等社會現象。

李壽全出過專輯之後,在樂壇之外的社會上開始逐漸小有名氣,走在街上開始有人把他當做明星,這讓向來低調的李壽全有些不能接受,他認為歌手作為藝術,需要刻意保持形象,但又失去太多自己的本真,此後,他再也沒有出過唱片。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1987年,龍虎武師出身的王傑在滾石唱片李宗盛那裡碰壁之後,被李壽全挖掘,簽下王傑之後為他量身制作了《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三張唱片,一舉把他推向華語流行天王的寶座。

當年李宗盛覺得樂壇上已經有了齊秦,不需要王傑這樣的嗓子,甚至在錄制《一場遊戲一場夢》的時候,他還好心的提醒制作人李壽全“這首歌曲不應該唱得這麼直,應該溫柔些,沒顫音不會紅的”,讓李宗盛大跌眼鏡的是,這張不被他看好的唱片,在全亞洲賣出1800萬張,相當于250倍的白金銷量。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李壽全打造的這3張專輯,完全展示出王傑的内心,更是那個時代的心聲。及至後來王傑橫跨影視歌,猛龍過江到香港發展,影響東南亞市場,作為一手打造他的制作人的李壽全,出于對王傑未來發展的考量,在與王傑商議之後,把他的經濟代理權轉讓給台灣飛碟唱片,促使王傑邁向更大的舞台。

王傑的經濟權過檔給飛碟之後,李壽全開始有意淡出台灣歌壇。80年到90年,是台灣音樂發展的黃金十年,“黃金”展現在當時的音樂人能夠很好的抓住時代脈搏,掌握藝術與流行的平衡點,而李壽全則是其中當之無愧的大師。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當年,李壽全進入唱片行業的時候,他常常以制作人的身份對歌手講

30年以後再來談你的唱片成不成功,因為現在你根本看不出來,即便很暢銷,也有可能隻是一陣風,即便今天沒那麼流行,也擋不住将來成為經典。

時至今日,李壽全曾經講過的話終于得到印證,當年他為李建複、潘越雲、蘇芮、王傑們制作的唱片,已然成為經典。如今,當我們走在車水馬龍的都市街頭,聽起他那首《未來的未來》也不會覺得過時。

記李壽全——低調引領潮流的音樂制作人

最後,感謝華語樂壇上曾經有一批像李壽全這樣優秀的音樂人,用心制作音樂,灌溉歌壇,締造經典。

繼續閱讀